第128章 植物园中的野生鸟类(下)

从9月下旬开始, 迁徙的候鸟从遥远的北方、甚至沿西伯利亚的海岸线长途跋涉而来,经过连续多日的奔波,饥肠辘辘,疲惫不堪, 亟需补充能量。

它们终于来到气候温暖的南方, 需要找个合适的栖息地越冬。

往年, 大批迁徙的候鸟通常会前往几十公里外的湿地自然保护区, 然而今年,一批候鸟在飞行的途中发现了大片的水域。

从面积广阔的人工湖、到有大量天鹅聚集的天鹅湖、再到水杉林, 一部分鸟儿被这里良好的生态和丰富的食物所吸引,最终选择降落在湖中心的岛屿上。

湖心岛四面被湖水环绕,形成封闭的环境,无人打扰。

岛上植被密集,水杉、池杉、落羽杉、针叶树等高大的乔木林立, 各种丛生灌木、蕨类植物和苔藓等充斥了整座岛屿,林冠宽阔、草木茂盛,构成一副原生态的景象。

大片的芦苇丛分布在周围,隐蔽性极佳,是游禽最喜欢的场所;湖水干净澄澈, 环境天然。

最重要的是水草茂密、鱼虾肥美,有非常充足的食物供它们越冬。

如同植物开花需要积蓄大量营养,这些候鸟在寒冷的冬天也需要充分的补给,以便来年跨越万水千山飞回繁衍地, 产下健康的宝宝。

就此而言, 这片水上森林对于它们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也是湖心岛聚集了如此多的鸟类的原因。

据曹主任粗略观察, 至少有四五百只鸟类在岛屿和湖面的芦苇丛中聚集。

为了不打扰它们, 两艘竹筏在湖的外围慢慢划动, 几人用望远镜查看。

曹主任观测着空中成群的候鸟:“是红嘴鸥和鸿雁,应该刚飞来不久,正在熟悉周围的环境。”

叶晗也拿起望远镜,将视线对准了上空。

红嘴鸥的体型看着和鸽子差不多,长得也很像,背部浅灰色,喙和脚为鲜红色,又被成为‘水鸽子’。

它们几十只一起飞在上空,是W市常见的冬候鸟。

另外一群则是近百只排列整齐的鸿雁。

鸿雁就是我们常说的大雁。

大雁是雁亚科鸟类的通称,除了鸿雁,常见的还有白额雁、豆雁、斑头雁和灰雁等等,它们都被称为大雁。

大雁,听名字似乎很常见。

但人们见到的多为它们成群从高空中飞过的样子,很少近距离观察过它们的模样。

此时叶晗正好有这个机会。

鸿雁的体型比她认知中要大,体长可达80-90公分,翼展接近2米,属于大型候鸟。

它们飞行时脖子伸长,翅膀宽厚,显得有点笨重,但其实是个飞行高手。

和大天鹅一样,最高能飞到上万米的高空,跨越珠穆朗玛峰。

曹主任:“鸿雁的体型和家鹅类似,是家鹅的祖先,有人也称它们为野鹅。目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由于生态环境破坏和过度捕杀,数量下降得很快,近些年才逐渐恢复。”

现在保护措施做得很到位。

去年,他在栾湖湿地保护区见过上千只鸿雁成群结队迁徙而来,景象十分壮观。

叶晗的视线随着它们的飞行而移动。

果真如书上所说,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如同在天际延伸的灰线,时刻保持着优美的队形。

这种队形能够使它们不断获得上升的气流,为飞行节省力气。

而变幻队形是为了更换头雁的位置。

因为头雁在最前方,无法获得气流的加持,需要承担更多压力,所以要经常更换。

鸿雁是非常团结的鸟类。

它们每次都是成群行动,飞行时会相互鼓励同伴,共同度过长达1个多月的迁徙期。

叶晗看着它们朝着人工湖的方向飞去,在花间集的上空绕了一大圈,几分钟后又成群飞回,口中发出‘嘎嘎’的嘹亮鸣叫声,似乎在巡视和讨论环境。

等到归来时,它们拍打着翅膀,批量降落于湖心岛边缘的水域。

近百只大型候鸟降落,场面颇为壮观,滑行的时候水珠四溅、芦苇摇晃,灌木丛中的鸟雀都被惊起一片。

真的是好大一群,几乎将大半个湖滨区域占满。

它们或是在芦苇丛附近游动,低头啄食水草;或是在岸边找地方休息,有专门的几只去高处‘放哨’,配合默契。

看来是准备在这里越冬了。

曹主任对旁边的观察员道:“这批鸿雁的族群不算小,注意观察记录数量。”

观察员:“是,主任。”

又是一批国家保护动物入驻。

在花间集建立鸟类观测站刻不容缓。

曹主任不由得心生感叹。

他在来之前,从未预料到会是如此景象。

根据叶园长的说明,眼前的湖心岛面积才2000平左右,居然成了候鸟争相来此的栖息地。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实在难以置信。

同样引人深思。

候鸟为何跨越数千公里迁徙至南方?

对于这个话题,科学界众说纷纭。

不过在曹主任看来,寒冷不是主要原因。

像天鹅的体内有厚厚的脂肪,能抵抗-30度的严寒,即使在北方也能自由活动。

最根本的原因是北方冬季湖面结冰,食物匮乏,难以生存。

一切都是为了生存。

他想到刚才落在竹筏上那只油光发亮的鸬鹚。

他研究野生鸟类数年,从未见过羽毛如此鲜亮的一只,个头也大。

可想而知,过得多么滋润。

等到了明年求偶期,绝对会力压一众雄性,成功博取雌性的关注。

对于鸟类来说,生存和繁衍恰恰是最重要的。

还有那些天鹅,无一不在证明这里的环境适合鸟类居住。

这次前来花间集调查很有意义。

不仅发现了多种野生保护鸟类,同时证明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只要生态环境足够优越,鸟类自然会在这里安家。

无须人类多加干预。

接下来的时间,众人在芦苇丛和水杉林之间,观测到了不少鸭科鸟类:如斑嘴鸭、绿翅鸭、罗纹鸭、赤膀鸭、绿头鸭等。

数量不算多,大多几只几只的聚在一起,灵巧机敏,眨眼便不见踪迹。

斑嘴鸭即大家常说的野鸭。

在人工湖和天鹅湖也能看到,不过野生斑嘴鸭一般离人较远,大多在芦苇丛中穿梭,即使被发现也会很快游走,游客只能看到湖面荡开的一圈涟漪。

它属于候鸟,但有几只已经在花间集安家,预计明年会有可爱的鸭宝宝诞生。

除此之外,叶晗还在元主任的指导下,观测到了四只珍贵的白秋沙鸭。

它们和罗纹鸭群体刚好在同一片平行的区域,被七八只罗纹鸭挡住,在相邻的两排水杉树下游动,不仔细看完全看不清。

好在有望远镜。

叶晗调整了数次才观察到。

她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可爱的鸭类,长得太有特点了。

雄鸟的配色是黑白两色,头部为白色,然而眼周却是黑色,好似带了黑色的眼罩。

它的颜色和大熊猫的配色一样,特别可爱,所以大家也叫它‘熊猫鸭’。

白秋沙鸭看起来非常干净,体色纯白,只在背部和腹部有数条斑纹,像是穿着黑色的背带裤,拉风十足。

前胸鼓鼓的,和头部形成缩起的S型,体态优美,优雅漂亮。

叶晗观测的时候,它游着游着就会潜入水下觅食,然后叼着一条小鱼或水草出来。

性格十分活泼。

当它们在水面浮动时,倒映着林中的碧水清波,仿佛穿梭在森林中的小精灵,生动而唯美。

叶晗不由得感叹,颜值好高。

又漂亮又自带呆萌属性。

旁边和它一起的雌性就没有雄性那么好看。

它也有黑色眼罩,但体表大多是栗色,不像黑白那么分明。

不过在自然界,往往是雄鸟更美丽。

为了求偶成功,它们要展示自己华丽的羽毛,展示自己的舞姿等等。

曹主任介绍道:“白秋沙鸭,也叫斑头秋沙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在W市观测到的不多,但喜欢它的人不少,每次发现都有大批观鸟爱好者前来拍摄。

你仔细看它头顶的冠羽,会随着泳姿来回变动。”

叶晗立刻拿起望远镜观察,发现果然如此。

当雄鸟昂首看向四周时,白色的羽冠是竖起来的;要低头下潜的时候,羽冠又被收起。

因频繁潜水,它的羽冠一会儿竖起,一会儿收拢,一会儿又竖起,如此来来回回。

叶晗忍不住笑了,这也太可爱了吧?

是不是害怕打湿它头顶毛绒绒的一撮。

可能对于鸟类来说,羽冠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她正在观察,旁边的元主任突然站起,连带着竹筏都晃了几晃,好在有船工稳住。

“老元,怎么了?”

“你看看,那边是不是中华秋沙鸭!”元主任的语气明显激动起来。

曹主任愣了一下,同样激动道:“哪里,你快指给我看。”

“在湖心岛右手边的芦苇丛附近,两只小白鹭的后方,和十几只普通野鸭混在一起,两只位于偏左的位置。看到了吗?”

曹主任按照那个方向重点观测了半天,才终于确认:“是,真的是!”

居然真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

两人的心情都不可抑制地激动起来。

这是W市首次发现这一珍稀濒危鸟类,意义重大。

眼看着两只越游越远,曹主任忙道:“小洪,快给我设备。”

他要做好资料的保存,这绝对是今年以来林业局鸟类观测站最为重大的发现!

中华秋沙鸭,一般能叫‘中华’两个字的,地位都不一般。

比如中华水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出现于数亿年前的“活化石”,被誉为‘植物大熊猫’。

而中华秋沙鸭为华国特有种,第三纪冰川期的残存物种,已经在地球上繁衍了1000多万年,是我国最古老的野鸭。

它是与大熊猫、华南虎、滇金丝猴齐名的国宝,被誉为“水中活化石”“鸟中大熊猫”。①

中华秋沙鸭的数量极其稀少,上个世纪末全球仅存不足1000只,极度濒危;经过多年的保护,目前的数量大约在2500只左右。

相关部门极为重视,每次发现都会被重点记录,并上报给国家林业局和野生动物保护部门,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如今,中华秋沙鸭在W市被发现,是多么振奋人心的事情!

这么多年来从未有过相关记录,没想到今天在花间集得以一见。

曹主任的手都有点不稳,好在将它们成功拍摄了下来。

这次只是初步确认,为了保证信息的真实和准确,他们需要多次、反复确认,拿到足够多的资料进行上报。

毕竟这是个大事。

是今年所有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件!

由于两只‘国宝鸭’距离太远,叶晗没有观测到,但她看到了曹主任拍到的照片。

是一对,头部的颜色不一样。

雄鸟头颈为黑色,雌鸟为棕褐色,最为突出的是它们头顶的羽冠,很长。

元主任也跟着凑近:“这是中华秋沙鸭的特有标志,双冠羽,形如凤头。”

两簇羽冠在叶晗看来有种洗剪吹后的蓬松感,很有特点。

有点可爱。

元主任:“还有一个辨认方法,你看这里,它们腹部上方的羽毛具有黑色鳞纹。如同“祥云”图案,具有极好的寓意。”

叶晗点头,这些特征确实在其它鸟类身上看不到。

足以证明它的特别。

中华秋沙鸭是大型鸭类,体长可达60公分。

据说飞行能力和潜水能力都很强,警惕性也不弱,然而栖息地的破坏依然让它们成为了濒危动物。

好在,国家相关部门在两个繁殖区均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对越冬区域同样进行保护,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帮助繁衍,如今数量正在恢复。

中华秋沙鸭的发现让一行人精神振奋。

那种感觉就像买彩票中了大奖一样,兴奋感从内而外的不断蔓延。

对于他们鸟类观测站的人而言,再没有比发现珍惜濒危鸟类再激动人心的了。

曹主任当即决定,带几个观察员绕到水杉林的后方观察,持续记录资料。

元主任三人则与叶晗一起,继续观测湖心岛的野生鸟类。

一上午的时间过去,他们观测到的鸟类数量已超过50种,规模超过500只。

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十余种:小天鹅、疣鼻天鹅、大天鹅;小白鹭、中白鹭、大白鹭;蓝喉歌鸲、鸿雁、白秋沙鸭等。

这一片水上森林,鸟类的丰富程度让人震惊。

候鸟的迁徙一般为10-12月份,目前到达的只能算第一批,11月、12月份还会有大批候鸟到来,不知道到时候种类会不会更多。

不过现在的数量已经不少了,基本上每棵树木上都栖息着鸟类。

几人找了个开阔些的地方继续观察。

岛上最多的依然是鹭鸟,纯白的羽毛,好大一只非常明显,加上水杉林中分布的白鹭,数量肯定超过了200只。

一些小型雀类则藏在灌木丛或者低矮的树枝上,不易发现。

叶晗看到了一只在芦苇杆上东张西望的小鸟,比麻雀大一些,胖嘟嘟的一只。

它的尾巴很长,眼部带着一圈黑色‘眼罩’,背部棕红色,腹部白色,看起来可爱又漂亮,正在张嘴鸣叫。

大概雀形目都是这样毛绒绒的肥啾,萌萌的,十分无害。

然而这只完全不同。

叶晗认出了它。

这只可爱的小鸟是有“屠夫鸟”之称的棕背伯劳,雀中的小猛禽。

正想着,站在芦苇上的棕背伯劳突然俯冲下去,速度极快地在石块间按住一只巴掌大小的青蛙。

这只青蛙是成年体,个头很大,开始拼命挣扎,却被它鹰钩一样的嘴刺穿了颈部。

它将青蛙叼起,连续甩头之后,对方彻底没了动静,下面两条腿伸得老长。

已经死透了。

叶晗看着棕背伯劳咬住猎物,飞回带有荆棘的灌木丛中,将青蛙穿在了其中一根树枝上,狠狠地撕扯蛙腿。

场面有点血腥,叶晗转移了视线。

这棵带刺的灌木就是它的储藏室,她看到,不远处好像穿刺着一只吃掉一半的麻雀?

总之已经面目全非了。

另外两根树枝上也有猎物,一只不知道什么品种的雀鸟,另外一根挂着快风干的小蜥蜴。

好凶残。

不愧是屠夫鸟,穿刺大师。

据说它还会模仿其它鸟类的叫声,吸引它们过来猎杀。

叶晗又看了它一眼,明明长得那么可爱,一只毛绒绒的大肥啾,结果这么猛。

真是鸟不可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