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弱弱道:“……朕觉得大唐还是可以救一下。”要不始皇你再努力一下?
至少别改掉大唐的国号啊!
“唉, ”李世民长叹一声,看过《隋唐五代史》的他自然知道晚唐内忧外患,自懿宗起, 龙椅上的皇帝就已经不是大唐的皇帝了, 而是节度使和宦官手里的玩物。
奸臣当道, 忠臣寒骨,节度使做大,君王无能、天灾不断……重重原因最终导致了大唐灭亡。
安史之乱后尚可扭转大唐衰败的局势, 甚至在唐懿宗之前都能一救,晚唐已是回天无力, 可作为打下大唐半壁江山, 又将其一步步扩大的人,他实在不愿看到大唐亡国。
明知没有不灭的王朝, 他还是希望大唐可以延续得长一些,若是不行,体体面面地交接政权也是好的,而不是几度沦为臣子手中的玩物。
杜如晦见李世民如此,劝道:“陛下何故叹气,之前我等不是研究过如何破局吗?只要限制节度使做大, 将兵权、财政权分开……”
谁知李世民摇了摇头,“克明,没有不灭的王朝,即使没有节度使做大,没有宦官作乱,也会有别的原因,人心是最无法掌控的,一开始节度使不是帮助大唐打下了周边异族和守住了江山吗?
后来不也拥兵自重, 滋生野心?
任何事都有利有弊,用得好就是利剑,用不好就会反噬。可惜不是每一代君王都能励精图治,都能用好手中的权力。”
李世民向来积极向上,爱挑战,难得见有这么消极认命的时候,杜如晦不免有些担心:“陛下……”
“朕没事,”李世民摆了摆手,“朕只是心疼大唐毁在那帮不肖子孙的手里。”
杜如晦刚要松口气,就听到李世民说:“朕觉得天幕说得对。”
杜如晦:“??”什么?
其他大臣:“???”
李世民:“虽然父母都聪慧不一定能生下同样聪慧的孩子,两个笨蛋也能生出聪慧的孩子,但父母都聪慧,至少会为孩子铺路。”
贞观群臣:所以呢?
李世民:“朕突然觉得开女科势在必行!”就中晚唐那些混账玩意,他宁愿多几个武氏。
【作为皇帝称号的开创者,秦始皇在地府见到了后世许多皇帝,对于皇帝那点事,他吃瓜都吃了两千年,对于每个朝代的亡国之君他还是知道一二的。
毕竟地府每隔上一段时间就要进行一次围殴亡国之君。这似乎也是从他开始的,他到地府的死后大秦的几位国君还没有去投胎,一听他带来统一六国的好消息,一个个的乐得手舞足蹈。
然而还没到三年,胡亥来了。
大秦亡了。
胡亥被他和大秦历代国君暴揍。
就是可惜他们还没揍够,胡亥就去投胎了,地府的轮回道堵塞,但畜生道不堵,那些生前无恶不作、为非作歹的人死后功德值都是负分,是要投入畜生道洗清罪孽,才能再回轮回道投胎成人。
胡亥负的分可多了,刚到地府没多久就被鬼差拉走了。
不光胡亥,后面来的每个昏君暴君都是这种待遇。
他之所以记得唐哀帝李柷还是因为大唐太特殊了,虽然亡国之君不一定要背帝国亡国的锅,毕竟前面的帝王都把家产败光了,他们上位也无济于事,就像子婴,大秦是胡亥败的,但却是子婴承担了亡国之君的名头。
冤有头,债有主,他们当然是要找胡亥而不是子婴。其他朝代也是,一般都是找往前几代的皇帝算账,或者后面几代一起算账。
但大唐不一样,挨打最多的居然是第七位皇帝——李隆基,大唐二十一个皇帝,居然从第七个开始就不行,而且不行还能撑这么多年,有点离谱。
更离谱的李隆基居然还是把大唐带到盛唐的皇帝,功绩不小,虽然过大于功,但终究还是有功的,所以在地府待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
那段时间,地府可热闹了,李隆基天天挨揍,成天鬼哭狼嚎。
他天天听着李世民他们骂李隆基,对大唐的亡国的原因也算门清。
李隆基待了好些年才去投胎。当然投的肯定不是什么好胎,不然怎么可能只用几年就能投胎。安史之乱死伤惨重,李隆基那些功劳可抵消不了。
听鬼差说,李隆基投胎成因为安史之乱饱受苦难的平民百姓,还是十世,偿还罪孽才能正常轮回。】
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忽然有些坐立难安,甚至觉得脖颈阴嗖嗖的。
古人迷信,皇帝也不例外。
甚至皇帝比普通人还要迷信,因为他们拥有的太多,也就更害怕失去。
历朝历代对于巫蛊之术都是避之不及,李隆基的第一任皇后王氏也是因为巫蛊之术废掉的。
他前半生虽然对鬼神之说嗤之以鼻,但对于在宫中行巫蛊之术的皇后还是毫不手软的废掉了。
五十岁后李隆基开始迷信长生之术,对鬼神也多了敬畏之心。
如今听到这样的话,心里不禁嘀咕道:这世上当真有鬼神不成?地府到底存不存在?
如果地府真的存在,他死后难道真的要被清算?
李隆基眉头紧蹙,心里极为烦躁。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闻言眼睛都亮了,大声喝彩道:“干得漂亮!这地府要是真的就好了,朕也想亲手揍一揍那李隆基。”让他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贞观群臣:“……”
李世民平复心中的激动后,对大臣们道:“朕觉得这地府之说有几分意思。”
萧瑀信佛,对佛法深有研究,闻言不由道:“陛下,臣觉得天幕说的倒是有几分佛法的意思,善行有善果报,恶行有恶果报,业力流转——”
萧瑀一提起佛法就爱长篇大论,李世民连忙打断他,“是不是佛法暂且不论,朕觉得这个地府之说可以在民间流传,众卿觉得如何?”
长孙无忌:“臣觉得可行,若是能天下百姓都相信此话,那民风必能清正。”
大秦
子婴?秦始皇愣了一下,不过很快便反应过来,史书上记载胡亥杀了所有的公子公主,若是胡亥死,要另立新王,那他弟弟成蟜的儿子确实正好合适。
一旁的公子公主们也想到了这一茬,不由悲从心来,对胡亥更厌恶了。
秦始皇狐疑道:“莫非地府当真存在?”
纵观之前的书,后世人似乎格外重视人命,对此他曾嗤之以鼻,认为是妇人之仁,可若是地府真的存在,他们重视功德,倒也说得过去。
若是真有这么一个死后清算生前的地府,那人们行事是不是会收敛一些?
秦始皇垂眸,心中若有所思。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挑眉:“按照天幕这么说,投畜生道不需要排队,投坏胎排的队伍补偿,好胎队伍很长?书中的秦始皇都排了两千多年的队了。”
“那朕投的胎也是好胎了?”刘彻颔首笑道:“确实有几分意思,这种说法朕还是第一次听呢。”
大臣们闻言眉眼一动,那他们呢?天幕这回说的帝王将相错位时空有他们吗?
他们也想投好胎,呸,他们也想名留青史。
【尽管秦始皇对大唐亡国的原因门清,但这个时间点实在太晚了,要是早来十年尚能一救,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黄巢起义给了唐王朝最后一击,但它还奄奄一息,尚存最后一丝气息,是朱温彻底让大唐断了气。
大唐这口气已经断了。
要给续回去,难如登天。
秦始皇正在思考如何脱身呢,内侍禀报朱全忠也就是朱温来了,这厮自从归唐后就改名朱全忠,但一点也不忠心。
靠着背叛黄巢起家,后又挟唐昭宗,进爵梁王,杀死大批宦官,尽揽重权。杀了唐昭宗后,又对唐皇室进行大清洗,只留了一个胆小懦弱,年纪又小的李柷,也就是唐哀宗,其余皇室中人全杀了。
另外还杀了所有忠于唐昭宗大臣。
什么都没有的开局让他怎么翻盘??
秦始皇有些后悔了,不应该上来就挑战地狱级难度的。
正想着,朱温进来了,质问他为什么要换掉身边的内侍,以及为什么要出宫,想做什么。
秦始皇冷眼看了五大三粗的朱温一眼,多久没人敢和他这么说话了?
朱温被看得有些不适,怒道:你瞅啥?还真当你是皇帝老子呢?
在朱温眼中,李柷还是那个被他吓破胆,不敢立年号,沿用唐昭宗年号的傀儡皇帝。见区区一个傀儡皇帝都敢这么看他,朱温当然不高兴。
小兔崽子,看我怎么对付你。让你饿几顿,看你还敢瞪我不。
朱温正想着,忽然胸前一阵刺痛,似乎有什么东西正刺穿他的胸膛。
这种感觉并不陌生,朱温低头一看,一柄剑穿过他的胸膛,李柷握着剑柄,冷眼看着他,仿佛在看一个废物。
朱温一开口殷红的鲜血便从嘴角涌了出来:你……你敢杀我。
秦始皇:你也配质问朕。
话落,拔剑而出,反手抹了朱温的脖子。
在地府被笑了几百年的王负剑,他的剑法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至少后面来的人再也不敢提这三个字了。】
唐太宗时期
《隋唐五代史》里并没有记载这些,只记载了朱温蚕食大唐的疆域,没想到背后竟还有这样的事。
李世民气得心哽,呼吸有些难受,连忙从袖口中掏出保心丸倒出一颗吞服。
大臣见状,忧心忡忡:“陛下,可要传太医?”
天幕不提大唐其乐融融,一提大唐就忍不住上火。看看,才多久,就开始吃保心丸了,要不还是宣太医在旁边候着吧,这也太危险了。
李世民抬手阻止了大臣的惊慌失措,他咬牙切齿道:“朱温,好个朱温,断了李唐最后一丝气息是吧,朕就掘了你朱家的根。传旨,凡姓朱者,不得科考,不得参军。”
“陛下不可——”
魏征刚开口就被房玄龄扯住,“房公,你拽我作甚?”
房玄龄心里无语得直翻白眼,李唐皇室都被朱温清洗至近乎灭族,陛下撒撒气也是能正常,你这时候凑上去不是找骂吗?
但还是小声解释道:“陛下正在气头上,你何必火上浇油。待陛下气消了再说也不迟,陛下又不是不知轻重。”
大秦
秦始皇嘴角抽了抽,王负剑?不会是他想的那样吧?
荆轲行刺那一回?
还被笑了几百年?有这么好笑吗?想到后世把它写进小说里,秦始皇顿时脸黑了,难道后世人人皆知??
正在往麒麟殿赶的大臣和一众公子公主们不约而同停下脚步,开始思考“王负剑”有什么好笑的。
荆轲刺秦发生于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已经是十六年前的事了,宫中知道的人已经不多了,当时的朝臣已经换了不知道多少批。
唯有一些老臣还记得,但记得归记得,笑是不敢的。
只是感慨:后世居然把它写进了小说中,果然事关陛下,事不分大小啊!
秦王政二十年,出生得早些的公子公主已经记事,荆轲行刺的事他们知道,但王负剑还真没什么印象。众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何王负剑会被笑?
后世的笑点真奇怪。
【秦始皇杀了朱温后,对宫人威逼利诱,做好了接手朱温手中地盘的准备。一面准备还一面吐槽李唐皇帝脑子有病,设置节度使也就罢了,但为什么要把军政财的权力都放给他们?
这和分封有什么区别?
而且中央兵力那么少,节度使兵力那么多,这不是找死吗?
脑子有病。】
李唐的皇帝们,尤其是李隆基之后的皇帝:“……”别骂了,别骂了,又不是他们开始的。
李隆基脸色忽青忽红,十分精彩。
李世民怒而拍桌,直骂:“李隆基的脑子被驴踢了。”
太极宫的李渊坐不住了,带着宫人赶来,二郎,你这后代不行啊。
【这边秦始皇忙着接收朱温手里的势力,那边李世民进入靖康之乱,因为选的是困难难度,进入的时间节点是金军掳走了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
李世民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赵构,北宋变成了南宋,北边的疆土全丢了,心中顿时一咯噔,困难难度这么难吗?
结果打开地图一看,傻眼了,就这?这丢了和没丢没什么差别啊,本来就不大。
他大唐的疆土怎么只剩这么点了?
在得知金军掳走了徽钦二帝,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宋徽宗的儿子只剩下他一个时。
李世民眼睛都亮了:还有这种好事!!天上掉馅饼啊。】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见所有人目光都落在他身上,不由干咳了两声,解释道:“朕没有,朕不是!”
话音刚落,李渊赶到,他痛心疾首地指着李世民,“二郎,你,你……”把你父兄掳走你很高兴是不是?
阿耶对你太失望了,李渊努力地挤了挤,挤出了一丝泪花。
李世民刚要说话,就听到天幕继续道:
【坏消息:疆域缩水严重,还没有大唐的五分之一。
好消息:一来就是皇帝,爹和兄弟们全部被掳走了,没人和他抢皇位。
而且南边很富裕,粮草管够。
李世民:有粮草还怕招不到兵马吗?有兵马还怕拿不回丢失的疆域吗?别说丢失的那点,他能把大唐丢失的疆域也打回来。
李世民二话不说,开始干起了老本行。
在地府生活了这么多年,他都闲得长毛了。本来当了皇帝后就没什么机会上战场,死后地府还那么拥挤,那些鬼还打不死,只能收编。
这些年,鬼收编得是越来越多,自己的宫殿是越来越少,当然打架的次数也是越来越少,毕竟打不死,打了也没什么意义。
还被鬼差扣功德值。
在地府这一千多年,可把他闲坏了,终于能放飞自我,李世民点了五千兵马,带够粮草就北上,打算先去探探路,顺便拿回点地盘。
李世民不顾大臣阻拦,坚持要领兵北上。
想想大宋窝囊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御驾亲征的皇帝,尤其这个皇帝还不是装装样子,是真的冲锋陷阵,异常勇武。
后面的士兵能不被鼓舞吗?李世民这一路就没输过,打仗这种事就是要么越战越勇,要么越战越没士气,很明显李世民是前者。
一路北上,李世民的军队已经从最初的五千变成了两万。】
唐太宗时期
李渊冷笑:“呵呵。”
李世民一点没觉得尴尬,十分从容道:“阿耶,这都是后世杜撰的,您又不是第一次听了,怎么还当真呢?”
李渊一噎,想指责李世民没有孝悌之心,所以后世才会写这些。可转念一想,好像也没什么好指责的,毕竟这一世玄武门的灾祸并没有发生。
可他心里就堵得慌,一口气不上不下。
大秦
秦始皇挑了挑眉,转头问匆匆赶来的李斯,“朕怎么觉得他这个任务更简单一些?似乎一点也不难的样子?”
李斯:“可能是困难难度吧,自然会比地狱级难度要简单一些。之前那个大明皇帝,现在还在感业寺呢。”
秦始皇点了点头,“也是。”他的进度也不算慢,至少杀了朱温这个权臣。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皱眉:“朕觉得地狱级难度也没多难,为什么书中的自己要选普通难度?”看看李世民的困难难度就跟没有难度一样。
而且他的普通难度也没多难啊,他要换地狱级难度!!
【另一边,武则天也在大明皇宫醒来了,因为选的是简单难度,世间节点是土木堡之变前,人物:太皇太后张氏。
武则天了解自己当前的身份,并且知道现在的皇帝才九岁后,瞬间笑了,发出了和李世民一样的感慨:还有这种好事!!
一过来就是太皇太后,皇帝才九岁,而且她现在的年纪也不算太大,才六十多岁,再干个二十年不成问题。
土木堡之乱不仅不会发生,她还能让大明国力更上一层楼。
九岁的孩子好控制得很,不好控制了换一个就是,时机成熟了就废掉自己上,这个她熟得很。
大臣们奏请武则天垂帘听政时,武则天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并且不要帘子,直接带着小皇帝坐在龙椅上。】
武周时期
武则天皱眉,一来就是掌握最高权力的太皇太后确实是好事。
但和太宗皇帝那个相比,还差一点吧?
简单难度都这样,那地狱难度呢?会变成什么人?
东宫
李显同情地看了眼天幕,可怜,才九岁,就要遇上他妈。
九岁好控制,再大一点就不好控制了吧?
唐太宗时期
李渊敲着桌子道:“听听!听听!都是一群篡位夺权的货。这要是让别人听见了,还不得以为我大唐全是这样的人。”
李世民摸了摸鼻子,没吭声。心道:别人早就这样以为了好吧,天幕又不是头一回这么说了。
大秦
秦始皇:“……这就是大唐吗?”李世民这样,武则天也这样。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一口水喷了出来,震惊道:“大唐都这样的吗?”不愧是发动政变最多的朝代。
洪武时期
朱元璋差点呕出一口老血,“女子不得干政,老四!!这个张氏是你的儿媳?”
“父皇放心,世子妃是个懂礼的,她肯定不会做出违背祖宗规矩的事来,书里的是武后。”朱棣还想说些什么,就听到了天幕的话,忙道:“父皇你听,世子妃真的是个守礼的。”
【历史上的太皇太后张氏拒绝了大臣们的提议,并没有垂帘听政,不过由于朱祁镇年幼,张氏便成了实际上的摄政,她继续任用朱瞻基留下的大臣班底,没有对朝政做出过多干扰。
为人非常贤惠,在世的时候多次打压宦官王振,张氏还在时,王振不敢干坏事,她死后,没人约束朱祁镇,朱祁镇在王振的挑唆下,土木堡之变应运而出。
武则天不是张氏,她才不会放弃唾手可得的垂帘听政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