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五十八章 澶渊之盟

【前面说的是父母遗传, 也有一些很稳定的父系或者母系基因遗传。

就拿我们这次说的大宋背景举例好了,赵光义的基因就很稳定,除了一个基因突变的宋哲宗, 赵光义这一脉的皇帝一脉相承的懦弱,怯战的基因被他们刻在骨子里。

从赵光义高梁河战败开始,赵光义就对战场有了心理阴影,不敢再御驾亲征, 所以有了贻笑千年的胜利——瓦桥关之战。

瓦桥关之战是发生在太平兴国五年,也就是公元979年, 十月初一, 辽景宗与群臣商议出兵。十月初八赵光义下令让五个州的将领率兵增援瓦桥关。

在此之前, 大辽对北宋发起的满城之战和雁门关之战都输了,辽景宗不服气,亲率二十万大军出征于十月十一日出征。

赵光义得到消息后,觉得辽景宗都御驾亲征了, 他不御驾亲征有点没面子,于是他也决定御驾亲征。

但他又有心理阴影不敢上战场, 怎么办呢?拖!

辽景宗在十月二十日的时候已经到达了固安, 赵光义十一月初七才下诏北巡,注意不是御驾亲征,是北巡(狗头)。

十一月十日赵光义从开封出发, 十四日到达长垣,现在从开封到长垣不过一个小时的车程, 赵光义用了四天, 就算古代行军速度再慢也不可能用到四天,这简直比蜗牛还慢。

一直到了十一月十七日,赵光义才磨磨蹭蹭到了大名府, 大名府是当时河北最南端的一个府郡。

而此时辽军已经四战四胜,凯旋而归了。

但在宋史中的记载,这场战争是北宋赢了,赵光义甚至留下了“一箭未施戎马遁,六军空恨阵云高”的感慨。

然真实的情况却是赵光义害怕上前线,一直拖着,等辽军班师回朝了就对左右说:“瞧,辽军一听到朕御驾亲征就望风而逃。”

这就是贻笑千年的胜利。

赵光义对战场有心理阴影这其实可以理解的,毕竟高梁河之战中他大腿中了两箭,差一点就被耶律休哥活捉,而且伤好之后每到阴雨天腿就疼,一直在提醒他当时的危险。

但不能理解的是他不敢上战场还要下诏北巡,拖拖拉拉耽误战机。

这也就算了,更过分的是他那点忌惮武将的小九九,令五州将领率军援助瓦桥关,却没有指定一个阵前总指挥,导致五州将领谁也指挥不了谁,各自为战,输得一塌糊涂。

瓦桥关之战宋军四战四败,赵光义要负大部分责任。

赵光义之后的宋真宗更加一言难尽。更可怕的是宋真宗是大宋最后一个御驾亲征的皇帝。

而且宋真宗的御驾亲征还是被宰相寇準“挟持”而来的,宋真宗本人并不想上战场。

因为皇帝御驾亲征,大大的鼓舞了士气,加上指挥得当,这场宋辽战争中北宋赢了。

然后在宋军占优势的情况下,宋真宗主动要和辽国议和。

辽国打了败仗正士气低落呢,一听大宋要议和,瞬间满血复活,并且狮子大张口,说议和可以,但是大宋得归还之前周世宗北伐取走的“关南之地”。

这么丧权辱国的条件就算是宋真宗愿意,宋朝的官员也不愿意啊,何况寇準本来就反对议和,寇準当即就表示辽国太过分了,我们应该乘胜追击收复失地,为什么要议和?

宋真宗没有采纳寇準的建议,派了使者去和辽国说,只要辽国退兵,大宋可以每年给辽国一些银、绢,至于辽国提的领土要求不能答应。

僵持之下,按照宋方给出的条件达成了协议。商议银绢数量时,曹利请示宋真宗,宋真宗说;“实在不行的话,一百万也可以。”

还是寇準威胁曹利,“虽然官家有旨,但你去和辽国交涉,答应所给的银绢绝对不可以超过十万,否则,你就不用回来了,那时我必砍了你的头[1]。”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这里提一下,宋真宗泰山封禅的理由之一就是签订了可歌可泣的“澶渊之盟”,为大宋带来百年和平。

后世评价大宋虽无燕云十六州,却收十倍之功,澶渊之盟是利大于弊。

但澶渊之盟带来的和平让后来的宋皇帝爱上了这种花点小钱就能买来的安定,从此北宋放松了军事力量,沉溺于这种虚假的和平之中,毫无居安思危之心,为后来的亡国埋下了导火线。

从宋太宗到宋钦宗八个皇帝,除了一个哲宗主战,其他全都遗传了赵光义的怯战基因,不得不说赵光义的基因真强大。】

宋太.祖时期

赵匡胤眼前一黑,破口大骂:“赵光义你生的好儿子*;amp;;amp;*…(脏话)”见过打败仗求和的,没见过打胜战还主动求和的。

这鳖孙到底是赵光义哪个儿子?

随随便便就许出去一百万银绢,钱多烧手吗?

丫的,不给他把这笔钱挣回来,他就让这小子体验一下什么叫人间疾苦。

小太监小心翼翼地回禀,“官家,晋王到了。”

赵匡胤沉声道:“让他给我滚过来。”

声音大得在远处候着的赵光义都听见了。

赵光义眼皮不安地挑了挑,在禁军的压迫下只能迈着沉重的步伐往前走。

“二哥。”

赵匡胤冷笑,“斧声烛影,杀兄弑君,你还有脸叫我二哥?”

赵光义跪在地上,言辞恳切,“二哥,从小我就跟着你,待你如兄如父,我怎么可能会有害你之心?定是后人杜撰。”

赵匡胤一手拽住赵光义的衣领将他拽到跟前,对上他惊恐的眼神,“那你继位之后做的那些事也是后人杜撰?史书也是后人杜撰的?”

“赵光义,你敢说你从来就没有害我之心,哪怕我想迁都洛阳,立德昭为太子,你也没有害我之心吗?”

赵光义看着赵匡胤一脸杀气,心虚地移开视线,“二哥,你听我说——”

“不必了,”赵匡胤松手,将赵光义一把推到在地,冷冷道:“从今以后不会再有什么晋王了,天幕说的对,你这一脉都是软骨头,根本就不适合当皇帝。”

……

宋仁宗时期

刘娥眉心突突直跳,“来人,拿纸笔来。”

旁边就有言官在记天幕语录,刘娥话音刚落,就有宫人将纸笔奉上。

刘娥拿着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已知澶渊之盟为大宋带来了百年和平,而澶渊之盟是二十年前签订的,也就是说大宋至少还有八十年的国运。

太宗到钦宗一共八个皇帝,也就是说大宋一共九位皇帝,如今已经传到第四位了。

刘娥盯着宣纸上的“赵祯”两个字若有所思,宋朝后几代皇帝寿命不长啊……

**

不光刘娥在数北宋的皇帝,其他时期的宗室也在数。

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宋哲宗时期

上至哲宗赵煦,下至文臣武将都沉默了。

因为他们发现当今官家就是大宋第七位皇帝,也就是说下一任官家就是宋徽宗,靖康耻中被俘到金国的宋徽宗。

要命啊!灾祸竟然离他们那么近,都快火烧眉毛了。

也有人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如今疆域图上没有金国!

难道说金国在下一任官家时才出现,一出现就灭了大宋?

这么可怕的吗?

哦对了,更可怕的是当今官家他身体不好啊!还没有儿子……

万一官家英年早逝,下一任官家上位的时间不久更快了?不要啊!至少先让他们知道谁是那个宋徽宗啊!

“徽”有什么含义来着?一众大臣们开始翻箱倒柜,想找出“徽”字作为庙号的含义。

皇宫里的赵煦本就苍白的脸色听完天幕的话更是血色全无,好消息是他被天幕夸了,后世认可他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坏消息大宋快亡国了。

到今年为止,澶渊之盟已经签订了九十四年,带来的百年和平似乎快到头了。

赵煦从袖中掏出丝帕用力咳了咳,才将喉间的痒意压下去,“来人,拿舆图来。”

他要看看那金国究竟是何方神圣,竟将大宋辱国至此。

既然是北上,那定是在北方,除了辽国还有哪个异族有这个能力呢?

**

大秦

作为一个去过泰山封禅的皇帝,秦始皇心情说不出的复杂,“……”

签订了这么个丧权辱国的“澶渊之盟”也敢泰山封禅?

当初他要去泰山封禅,七十二博士大部分都反对,就差指着他的鼻子骂不配了。

呵呵,真应该让那些作古的老家伙听听后世封禅的皇帝是什么德行。

汉武帝时期

还没去过泰山封禅,但已经计划过要去的刘彻:“……”这还让他怎么去啊?

不对,未来的他不会去过吧??

想到将来他的名字和宋真宗一起被提及,刘彻开始慌了。

唐太宗时期

同样想过去泰山封禅的李世民:“……朕终于知道为何天幕说宋真宗以一己之力保护了泰山的生态环境,从此再也没有人去泰山封禅了。”

朕也不想去了。

【有父系稳定基因遗传,自然也有母系稳定基因遗传。

比如武皇,武皇的母亲四十多岁才嫁到武家,和武士彟生了个女儿,活到了九十一岁。唐朝的九十一岁相当于我们现在百岁老人了,就算放到现在也是很长寿的。

而且四十多岁生育已经算是高龄产妇了,生孩子很伤身体,也很危险,在这样的情况下武皇的母亲还能活到九十一岁,可以说基因非常好了。

武皇就遗传了这种基因,生了六个孩子,活到了八十二岁,而且还是郁郁而死。要是没有神龙政变的话,说不定女皇大人寿命会更长一些。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应该也遗传了这种基因。

太平公主生了四子四女,古代因为医疗卫生落后,女子生育就像过鬼门关一样,很伤身体,太平公主生了那么多孩子身体依旧很健康。

如果不是先天政变失败被李隆基赐死,太平公主肯定也是一位长寿的女性。

李隆基就更不用说了,因为活得太久而被无数人唾骂的皇帝。纵观大唐二十一位皇帝,也就只有李隆基最长寿,李隆基之前的皇帝除了李渊活到了七十岁,其他皇帝都没有超过五十六岁。

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连退休年龄都没熬到。

这也不奇怪,李唐皇室是有遗传病的,在当时叫风疾,现代研究表明,这是一种心脑血管疾病或者高血压疾病,唐朝有好几位皇帝都死于这种疾病。

女皇的出现可以说大大改善了李唐皇室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