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161哑妻

化学麻醉药自18世纪40年发现, 到20世纪30~40年代才逐步形成临床麻醉学。这个时代的临床麻醉学还处在起步阶段,医生对用药量、麻醉前后的处理,都没有多少经验可循。

镇痛剂也是如此。

在极度缺乏专业医生的情况下, 这两类药只能从生产源头上解决用药过度,或成瘾性的问题。

生产工艺落后是从源头控制最大的难题, 这个问题不解决, 即便生产出这两种药, 也没法大面积使用。然而现在是战时, 每天都有可能发生战争,没有更多的时间让他们慢慢去调整。

无论是被殃及的无辜百姓, 还是上阵冲锋的战士,都需要这两类药。

宋云策和元锦赶到生产止痛药和麻醉剂的制药三厂,工人们聚在一块,跟着负责生产车间卫生、安全的车间主任, 学习无菌操作的流程。

两人从车上下去, 穿戴好无菌防护服, 进入车间调试设备。

战争急需的青霉素已经生产出20万支,凝血酶无菌冻干也已生产出一部分。青霉素的生产线目前开足了马力进行生产, 其他抗生素也相继提取、合成出来。

部分抗生素已经进入试产、临床阶段,年中即可大批量投产。

除战需药物,一些常规药物也在研发、试产,做临床实验。像阿司匹林这类解热镇痛的药,已经通过临床验证,开始投产。治疗结核病的几种药物, 也已列入研发计划,争取在一年内生产出来。

止痛用药杜冷丁是吗啡的替代品,有成瘾性。要生产出每一支的量都正好达到使用标准, 对生产设备和包装设备的要求极高。

麻醉剂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不解决生产包装的问题,研发团队做出再多的药,也很难全面应用。

元锦先看药品包装,把数据记录下来,再看灌装时每一次的出药量,继续记录数据。

出药量的控制非常麻烦,这批生产线设备已经改装过一次,重新调整需要把之前改装的部分全部拆除,重新做。

包装用的瓶子生产也是个巨大的难题。

青霉素目前的包装瓶子是西林瓶,而杜冷丁的灌装最合适的是安瓿瓶。药用玻璃厂那边生产的玻璃达到了要求,但没有安瓿瓶的生产线。

要自己造一个安瓿瓶的生产设备出来,在没有任何参考的情况下,再多的时间都解决不了这个难题。

元锦写完最后一组数据,拿出垫在底下的本子写了一句话,递给宋云策:你有没有见过安瓿瓶的生产设备?

宋云策敛眉思索了一阵,迟疑点头,“见过,我可以画出基本的样式,但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一无所知。”

他在其中一个世界建过医药研发实验室。有些新药研发出来后试产送去做临床实验,需要自行联系生产和包装厂家,进行试产。

生产设备见过,工作原理他是一点都不懂。

元锦听他说完,抿了下唇,飞快写到:这边的问题先放着,我们去药用玻璃厂,你把设备画下来我看看能不能找到工作原理。

她的记忆里有很多机械知识,说不定看到图纸能大致猜到工作原理。

先把包装的问题解决,再回来调整灌装量的问题。一个一个来,不能自己先乱。

“好,我现在就画给你看。”宋云策心虚应声。

阿姐是学什么就记得什么,并学以致用。他的是学得多,用的少,理论满级实操菜鸟。

离开生产车间,两人跟车间主任说了声,上车前去药用玻璃厂。

青霉素生产出来后,元锦就紧急开了家药用玻璃厂,专门生产用来装药的各种玻璃瓶子。下一步,等各种药的片剂生产出来,还会考虑开药用塑料厂。

各种对症的药物在这个时代是稀缺物品,中央临时政府管辖区内的百姓,要首先照顾到。

其他省份的百姓,等产量上去后,也会开辟专门的路线,将药物送到农民武装起义军的负责人手中。让他们即可保障战士,又能救护百姓。

药用玻璃厂目前只有一条生产西林瓶的生产线,生产出来的瓶子,大部分都用于装青霉素,小部分用来装其他的药物。

产能刚够用,没有剩余。

药厂和玻璃厂都在她手里,青霉素虽然已应用到战场上,由于数量较少还没传开。因此还没有第三方,会生产西林瓶,更别说是安瓿瓶。

元锦下车后拿着宋云策画的生产设备图,找到厂子的厂长,问他这个设备造出来他能不能学会操作。

“这个东西有点古怪,我都没见过。”厂长拿着宋云策画的图纸,来来回回看了一会,迟疑道,“不过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都差不多,差别是模具、用量,形状,你要是能造出来我尽量试试。”

元锦听他这么说,眉头稍稍舒展开来,用手语跟宋云策说,“今天晚上开始,你陪我过来弄机器。”

“我没有任何问题。”宋云策如释重负。

他少睡点也没关系。

党组织来了后,阿姐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五小时,恨不得24小时全部用来工作。他也不能偷懒,自己能做的事尽量多做。

医学院开设护理专业,给学生扫盲的工作他已经接下来,正式的护理课由安亲医院李副院长的助手来上。

战场上没有那么多的专业医生,会基础护理救治就能救不少人。

“老板,你要做什么样的模具,说不定我也能帮上忙。”厂长听说她要自己搞新的生产设备,主动请缨,“我看过不少从国外带回来的药瓶,你画个样式我做模具,大家分工来。”

元锦笑了下,用手语跟他说,“好,晚上我把图纸带过来你来做模具,再帮我把焊接的师傅找过来。”

她在改设备时教会了不少人焊接,有几个天赋很高的师傅,目前负责各个厂子的机器维护。

厂长去安排人去通知就行,她这边没有时间。

生产设备内的轴承,运行逻辑,生产原理,她得抓紧时间研究、设计。

“老板放心,我一会就让人去把他们请回来。”厂长抬头看了一眼天色,脸上浮起担忧的神色,“你又没吃饭?”

老板比他们这些手下都拼命,经常忘记吃饭。

“一会回学校吃,我让食堂给留了饭。”宋云策也抬头看天,“大概晚上10点这样,我们再过来。”

阿姐现在住在学校里,去哪儿都方便,做实验也有场地。

“那行,晚上等你们过来。”厂长脸上绽开笑容,“需要我准备什么原料吗?你一并说了我来安排。”

新的生产设备需要用的原料不会少,钢架、钢、管线、轴承、齿轮等等,这些都需要准备。

元锦点了下头,开了一张单子给他,低头拿出自己专属的印章在单子上盖章,让他去各个厂子提货。

每个厂子的账本都是独立的,就算是她调用各种原料,也需要入账,月底一并清账。

“晚上10点之前,我一定准备妥当。”厂长拿到单子看了一会,神色严肃,“保证完成任务。”

元锦笑了下,别过他和宋云策一起回学校。

她在学校给自己留了一套教师公寓,里面家具齐全,方便她处理完各种事情给初高中老师上完课后,直接在这边休息。

陶文耀还是苏省省长,组织安排了一位副省长配合他的工作,他也是经常不着家。

三个妈妈根本不在意,每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就留在学校里照顾善堂收养的孤儿,给他们单独补课,日子过的舒服的很。

只有过节或者谁生日了,他们一家才会聚在一起。

吃完饭,元锦把书桌收拾一番,开始画设备的结构图。

宋云策在一旁给她打下手,并尽量回想自己看到的细节。

上课、画图……忙到晚上9点半,所有的课全部上完,元锦的图纸也画的差不多。

“轴承可能有点问题,我们先试试看看,能不能生产出来。”宋云策拿到完整的图纸仔细看完,说出自己的意见,“厂长说的模具是一次成型的话,我们可以再调整一下模具之间的尺寸。”

元锦捏了下眉心,微笑点头。

眼下只能这样一步步试错来搞,没有设备生产厂家,合适的原料和配件,只能拼时间拼体力拼脑力。

安瓿瓶的生产线从无到有,到能生产出符合使用标准的瓶子,整整花了5个月。

国内的局势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中央临时政府将工农革命军正式命名为红军,在陕建立了又一个革命根据地。

常凯申带着国民政府迁出江城,定都山城,并和灯塔国达成合作废除不平等条约,国民军对工农起义军进行疯狂反扑。

中央临时政府管辖的四个省份,涌进来无数难民,特务也随之混进江宁。

而定居申城的大资本家大地主,则私下跟国民政府串联,开始转移资产,意图迁往山城公开支持国民政府。

元锦收到负责监视这些人的特种兵电报,随即去请示刚结束闽省的陆军、海军布置的李政委,是否趁此时拿回申城所有的控制权。

她当初占领苏省全省和申城后,只收回部分租界,其余几省的租界都是打完了顺便收回。留着申城的租界不动,主要是为了进口各种生产设备、原料。

现在生产设备完成改装,原料也全部到位,收回来正是时候。

一直留着也不是办法。

“我看你的作战计划上,写的是让特种部队先动手,不妥。”李政委放下她手里的作战计划书,笑道,“这个时机选的还不错,但是由你的特种兵先动手不行,得让他们动手我们才有借口出兵镇压。”

元锦略略思索了一阵,脸上绽开笑容,拿过纸笔写到:我明白了,我们提前准备,只要他们动手我们就有了出兵的理由。

“对,得让他们动手,只要开了这第一枪,我们就拿回租界拿回申城的所有管理权。”李政委脸上的笑容扩大,“这件事我们大家开会讨论,看看大家的意见如何。”

元锦笑着点头。

针对申城大资本家大地主,收回租界的作战会议,开了三个小时。

此次内部小规模作战,由李政委亲自指挥。

元锦把在申城活动的特种兵联络方式,全部交给李政委,方便他指挥调遣。

一天后,在申城开展工作的党组织成员和红一军特种兵,互相配合,引导租界警察开枪,驻军紧急出动。同时反对侵略主义、发对不平等条约的游行,也随之开始。

此次镇压打击历时半月,收回申城租界,收回他们掌握的电厂、自来水厂、银行、粮食商行等等的民生产业。

申城政府彻底掌握申城,颁布教育、生产等等一系列的新政,百姓涌上街头互相庆祝。

江宁这边,耗时两个月,针对国民军特务的清缴也进入尾声。

元锦的睡眠时间缩短至三个小时,来回奔波忙碌。

到次年1月,战机所需要的最后一个零件也终于生产出来,进入组装阶段。

正式组装战机之前,她带着宋云策去了一趟造船厂,看第五艘军舰下水。

这艘军舰用的材料和武器系统,都远高于前面几艘,甚至高过日军舰。

武器系统所用的炮弹,威力巨大,完全可以击沉日军舰。

“高性能的军舰加上改装两艘,我们已经有了7艘,后面的生产可以缓一缓。”宋云策小声劝她,“你别逼自己太狠。”

这艘军舰无论是排水量还是火力,都远远高于前面的几艘,算是现代驱逐舰的初级版。造的时间也最长,花了的整整两年多的时间,才终于可以试水。

元锦放下手里的望远镜,偏过头用手语跟他说,“你知道火力不足恐惧吗?但凡我们表现出一点点弱势,敌人就会疯狂反扑。”

国民政府有了国际支援,他们的武器和药品可以成批成批的运过来。如今武器还没到,国民军就开始疯狂打击红军,武器到了他们只会变本加厉。

虽然最终他们会被打败,但是能少一年战争就能救下无数的人,就能更有实力挺过自然灾害。

所以,再多的武器都不嫌多,就怕人有己无。

“我明白。”宋云策低下头不再说话。

阿姐说的对,他们现在还不能掉以轻心,高性能的武器越多越好。尽早革命成功,江宁不会发生大屠杀,他的家乡也不会变成一片泽国。

他不会死在那场水灾里,近百万的百姓不会无辜丧生。

“阿姐,我以后会跟着你,把自己所学都交给学生,留在这里。”宋云策再次抬起头,目光坚毅,“哪怕能改变一点都是好的。”

他不止是他,身上还带着死在38年的无数无名魂魄。因为那场水灾,他们连名字都没有,徘徊忘川几十年不得入轮回。

他答应过他们,要送他们进轮回,让他们亲眼看到新的世界,过上幸福的生活。

元锦抬手弹了下他的脑门,看到负责造船的工兵营营长朝自己招手,扭头走下瞭望台。

船厂的吊装设备是她改装第一艘军舰时设计制作安装的,这次试水,排水量1万吨大型舰应付起来还算顺畅。

据她记得的历史记载,到明年,鬼岛的军队拥有各型水面舰艇308艘,总排水量达120万吨以上。配备的海军航空兵,拥有2000架以上的各类作战飞机。

这不只是火力差距,也是经济、科技等等方面的差距。

试水成功只意味着,造这种大型军舰的技术逐步变得成熟,距离真正服役还需要一点时间。

在完成舾装作业、安装相关设备,对设备进行检验后,还要进行海试工作。全部完成这些最少需要两年时间。

为了能够尽快服役,她做了很多的改良和省略,把时间压缩到九个月。

“试水顺利。”工兵营营长顶着烈日小跑过来,脸上挂满了汗水,“接下来你要留在这边盯着还是来回跑?来回跑的话,小的工作我们之前做过,可以先负责这些。”

前面几艘军舰已经通过海试作业正式服役,这艘太大,很多设备他们听都没听过。

元锦拿出纸笔写到:一会我会给你们划出你们需要完成的部分,剩下的部分等我安排好江宁的事情就过来。

她得回去把所有的飞机配件都送到制造厂,先做组装前的检查,找出问题的配件,之后才能过过来调试武器控制系统,安装其他的重要设备。

除了组装飞机的事,几省的公立小学开办,老师如何安排、教材运送等等都需要她回去安排。

为了尽快培养出人才,开元大学没有寒暑假,只有每个学期一周的长假,也没有周末。

中小学这么安排肯定不行。

“那好,我们都等不及看到这个大家伙服役。”营长嘿嘿笑起来,“早点服役早点干他们丫的。”

元锦弯了下唇角,拿出准备好的工作安排递过去,继续写:我现在回江宁,大概三四天回来,你们按照前面几艘军舰准备的材料,先准备上。

营长开心接过工作安排表,“保证完成任务。”

元锦别过他又看了一眼试水成功的军舰,转头离开。

回到江宁已经是半夜,她和宋云策匆匆吃过饭,便去飞机制造厂。

宋云策写各科的研究生教材,元锦则检查送来飞机配件。

忙到快天亮,两人带着韩霜和苗贵出去,头顶飞过几架日军机,发出刺耳的声音。

元锦仰起头盯着飞过去的日军机,下意识攥紧拳头。

现在已经是1929年,再给她一点时间……不要那么快进入大混战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