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第〇②个故事!

得, 可真是天上地下,世间绝无仅有的好阿汗,陪爱妻说了那么久的话, 都过去一两个时辰了, 才发现平日里像跳|蛋一样活泼,没个安稳时刻的女儿不见人影儿

海兰珠摇头,哭笑不得,只道:“多半出去玩了吧, 爷也是知道的, 伊尔哈性子最是活泼开朗, 还喜欢吃,想必一会儿中午, 就会带打的猎物回来,缠着阿碧雅做烤肉。”

来承德避暑山庄常住, 不光伊尔哈跟着,就连自梳不愿意嫁人成了管事姑姑的阿碧雅也跟着一起来了。作为照顾海兰珠、伊尔哈的嬷嬷。

阿碧雅的手艺很好, 不光针线活儿, 比得上鱼米之乡的绣娘,就连厨艺也是顶顶不错的, 像不放孜然、却一点膻味都没有的烤肉, 像酥油茶、酸奶酪、奶豆腐等特色糕点, 阿碧雅都会做, 味道还挺不错的。

伊尔哈尤其喜欢, 可不是全吃货的锅,而是伊尔哈本身就重油荤, 差不多算是纯肉食动物。不像苏清之, 吃锅子都要肉食、蔬菜各一半, 绝对不会单独吃肉或者纯素。

果不其然,临近中午,外出打猎的伊尔哈回来,一边让阿碧雅给她做好吃的,一边用略带炫耀的语气说今天又干了什么,她那么能干,肯定是女版的巴图鲁。

皇太极全程附和,甚至还说虎父无犬女的话语,说道最后只差说伊尔哈可以上战场了。

海兰珠听得那叫一个无语,一顿午膳吃完,直接没好气的质问皇太极怎么养女儿的。旁的不说,身为皇家格格,适合上战场打战,这把满蒙勇士放哪儿去了。

皇太极笑笑,却道:“海兰珠不用太过担心,依着伊尔哈的性子,好武归好武,重要的还是吃。我们夫妻决定来年开春下江南游玩,伊尔哈准放弃回京城缠着永祚,让永祚同意她跟着豪格剿匪的念头,转而跟我们一起下江南游玩。”

海兰珠哭笑不得,倒是收敛了怒火,莞尔道:“爷说得也在理,前几日听阿碧雅说,伊尔哈曾经问阿碧雅会不会做西湖醋鱼,也不知道伊尔哈从哪里得知这道菜的。让只擅长北方菜的阿碧雅给她做西湖醋鱼”

皇太极:“有想法。”

可不是有想法嘛!

与此同时,远在紫禁城忙碌于学习的苏清之接到伊尔哈送的书信后,那叫一个黑线满满。甚至忍不住跟王总管吐槽。“老王,你说说依朕这么聪明的脑子,怎么会有如此蠢得清丽脱俗的妹妹呢。”

王总管:“???”

“十五公主其实挺聪明的。”王总管斟酌的回答。

苏清之嗤笑一声:“是啊,是挺聪明的,可惜聪明全用在怎么吃好上面了。”

堂堂的皇家格格,写家书都是三句离不开一句吃的,通篇书信读下来,只一个意思:皇帝哥哥,我想你御膳房的厨子,能不能选个会做江南菜的厨子‘快递’来承德避暑山庄。

瞧瞧,这是什么话,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在承德避暑山庄随阿玛额娘住了三年多,过的日子都是吃了这顿没下顿。

“老王,御膳房可有江南来的厨子?”到底是亲哥,虽然对伊尔哈嫌弃满满,苏清之还是决定满足她索要厨子的心愿,转而你问王总管。

王总管恭恭敬敬的回答:“回禀万岁爷,好让万岁爷知晓,御膳房的厨子天南地北都有,却没有擅长做西湖醋鱼的厨子。”

大清官场后宫制度,都是继承的大明,包括紫禁城已经李自成当初攻打进北京城幸存下来的宫娥、太监,都一并儿接收了。还很仁慈的编入了包衣籍。

太监还好,都是无根之人,可宫娥,按照二十五岁出宫另择婚嫁的规矩,成了包衣,就只能在包衣籍范围择婚,生下的子女,则世世代代以包衣奴才的身份服饰爱新觉罗一氏。

并不是说这种规章制度不好,事实上包衣可比一般的旗人过得好多了。像八旗选秀,三年大选是指在满蒙汉军旗中挑选秀女,意在挑选嫔妃和给王孙贵族赐婚。

而一年一次的小选,主要指的是包衣籍秀女。他们中大多都是调拨到各宫各殿,做伺候嫔妃的工作。少数的幸运儿,会一开始被挑去伺候嫔妃。

像康熙的纯裕勤妃陈氏、熙嫔陈氏、端嫔董氏、静嫔石氏、襄嫔高氏、穆嫔陈氏、安嫔李氏、敬嫔王佳氏以及生下雍正帝的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敏妃章佳氏,哪位不是包衣籍秀女出生?

母凭子贵,其实是个笑话。

像苏清之,完完全全就是子凭母贵,海兰珠是皇太极的心头宝,作为皇太极、海兰珠爱情结晶的苏清之,当然就是皇太极心目中的最佳继承人。所以啊,生母的身份重要也不重要,可以母凭子贵,更可以子凭母贵。

王总管入的镶黄旗包衣,收了两个养女,冠以王姓,听说大的女儿明年就十一了,准备派往慈宁宫伺候。倒是没准备送来养心殿,算是了解依苏清之的心性,不会吃窝边草。

都是伺候人的工作,倒不如去慈宁宫当个三等的宫女,等满了二十再说出宫另择婚配,或者等到了年岁请苏清之指婚。好歹是苏清之身边用惯了的老人,只要开口请求,不过分的话,苏清之会满足的。

的确,依着苏清之的心性,求指婚而已,只要王总管开口,苏清之怎么着都会给他面子。

不过现在说这些还早,现在最重要的是,既然御膳房没有擅长做西湖醋鱼的厨子,那就不送了,反正开了年皇太极和海兰珠就会南下,到处游玩,杭州扬州等地,据说风景秀丽,必然会去的,那到时候就在当地吃西湖醋鱼好了。

其实后世的时候,苏清之曾经去西湖玩的时候,吃过西湖醋鱼。没有经过其他地区改良,讲究原汁原味的西湖醋鱼,味道实际并不怎么好,很腥,甜腻的味道并没有掩饰住鱼本身的腥味,是吃过一次就不会吃第二次的地方名菜。

卖的是名气,而不是味道。

“算了,没有善做西湖醋鱼的江南菜系的厨子就没有吧,反正朕又不是十五妹那种吃货。”苏清之笑了笑,却突然调侃起来。“十五妹那么会吃,怪不得汗阿玛、额娘都不想她和亲蒙古,连朕都怕十五妹嫁到蒙古以后,不会没吃没喝到自闭,而是会将额附用菜刀切了,沾盐生吃。”

王总管:“”

“老王你怎么看?”苏清之突然又问:“满洲男儿,可有配得上十五妹的巴图鲁。”

王总管:“奴才不知。”

“索尼的夫人,朕记得她乃满洲正黄旗出生。”苏清之突然道:“听说她是个孝顺的,最近一段时间时常进宫侍疾。”

“好像是为了他家大公子的婚事。”王总管小心翼翼的回答。

“大公子?”

赫舍里·噶布喇?

废太子胤礽的外祖父?

苏清之表情有些玩味儿,显然没有想到原来这个时候,赫舍里一氏,就是亲太后一脉的了。只不过历史上是‘亲’的是孝庄文皇后一脉,顺利将孙女赫舍里氏推上康熙元后的宝座;

而这里,呵呵哒,在圣母太上皇后陪身为太上皇上的皇太极常住承德避暑山庄的时候,赫舍里氏可不只有身为母后太上皇后的哲哲,这么一个选择了吗?

投机分子,妥妥的投机分子。老实讲,对于这,苏清之一点都不奇怪,毕竟自从苏清之登基后,宣扬的国策是‘民族和谐’,不以和亲为维护两国邦交的主要目的,那么作为老牌的满洲着姓大族,有尚主的想法一点儿也不为过。

只是想起索尼的长子赫舍里·噶布喇可是康熙元后赫舍里氏的生父,废太子胤礽的外祖父,苏清之就有一种啼笑皆非的宿命感,还觉得有点点荒唐。

好嘛,要真如了索尼这只狐狸的意,让他的长子赫舍里·噶布喇尚了主,那赫舍里氏岂不是有了皇家血脉,这样一来,只怕苏清之成年后,真的选了小他两岁的佟佳氏为皇后,生下爱新觉罗·玄烨,到了玄烨长大成人娶妻的那一天,只怕赫舍里氏不会再成为玄烨的原配妻子。

其他的不说,反正苏清之这个人有时候特古板,而且执拗。表哥表妹什么的,不利于优生优育。

“可知索尼夫人看上了朕的哪位皇姐?”

“回禀万岁爷,好像是八公主。”王总管小心翼翼的回答。

苏清之了然,一点也不意外的来了一句‘朕知道了’,就打住‘闲聊’继续看起了书本。

这是苏清之闲暇时,偶尔会做的娱乐。

至于骑射打猎之类的,对于苏清之来说,已经算得上功课,哪里算放松。最为放松的,还是闲暇时翻阅几本闲书,都是难得的放松。

过了一会儿,雨打芭蕉,小风徐徐,天色一下子暗了下来。

苏清之将手中书册搁到一旁,抬头一望,就看到王总管刚刚踏入偏殿,询问苏清之是否传膳。

“下雨了?”苏清之有些明知故问的道:“朕瞅着雨势还不小。”

“的确不小。”王总管回答道:“奴才私心想着,御膳房距离养心殿有一段距离,不如就让奴才越俎代庖一次,着人送来锅子如何?”

“行,就按照老王你说的,晚膳就安排锅子吧。”

苏清之话说完,就重新拿起搁在案桌上的书册,继续翻阅。王总管退出偏殿,没一会儿,就将热气腾腾的锅子摆放在八仙桌的正中,周遭配菜一半荤腥一半蔬菜,还有切片挑了籽的西瓜。

很快,晚膳用完,宫娥收拾残羹剩肴的时候,苏清之继续拿著书册看书,

夜风徐徐,伴随着雨落打芭蕉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的清晰。苏清之大约是在晚上十点左右睡觉的,一夜无梦,起来之后临近天亮。

今日要上早朝,王总管鸡鸣时分就带着宫娥太监伺候苏清之洗漱更衣。

哲哲如今身体尚好,依然垂帘听政。不过大多时候,哲哲都不过多的参与政务,最多会在朝臣为一件议事争论不休的时候开口参言。

比如说今日,陕西一代连续干旱,恐发生旱灾,户部官员提议当提前做出准备,以防真的爆发旱灾后,有足够多的银两粮草赈灾。

有的官员则反对,说杞人忧天,反正一会儿,就要不要未雨绸缪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苏清之微微垂目,差点吊三角眼。

这有什么好争论的?

欺负朕年龄小,将金銮殿当成了菜市场?

苏清之眼神余光不留痕迹的瞥向用珠帘遮挡身形的哲哲,没有让哲哲发觉,却让哲哲觉得不能再让朝臣这么放肆下去。于是乎,哲哲当机立断呵斥道。

“吵什么吵,这是在上朝,尔等骂骂咧咧口沫横飞,可将皇帝和本宫放在了眼里。”

文武百官纷纷跪服,口呼母后太上皇后息怒。

多尔衮则道:“奴才领兵部差事,最近粮草吃紧,户部的大人们当紧着八旗儿郎才是。”

苏清之:“”

“朕觉得‘未雨绸缪’的提议很不错。”苏清之恢复了平静,清清脆脆的道:“早做准备,免得旱灾真的到来后,措手不及。”

多尔衮:“依皇上的意见是”

“早早准备吧。”想想,苏清之又很恳切的道:“听皇叔的意思,皇叔多半想负责这事儿吧。朕私心想想,赈灾事宜的确挺适合皇叔办。皇叔英武不凡,算得上我爱新觉罗皇室的明面,所以嗯,就由皇叔领手下旗兵前往陕西一地,趁着没有传出旱灾的消息,做些补救吧。”

“”多尔衮心中有些无语,不免问:“皇上说的补救,指的是哪方面?”

“还有哪方面,自然是兴修水利。”苏清之咧嘴,露出两边的梨涡,笑得格外开怀。“朕这几天喜欢看与水利有关的书籍,发现挖掘蓄水池深井,修水渠都与民生有利,能够减少旱灾来临,没有水资源灌溉田野喂养牲畜的困难。皇叔且作为钦差大臣前往陕西一代体察民情的时候,不妨带上工部的工匠。”

多尔衮:“”话说得如此流利,是早就有想法了吧,恰好他就撞枪口上了。

多尔衮心头掠过一丝不满,却没有表达出来。不过随后他就开口,以身上暗疾旧伤发作为由,推却了差事。对此苏清之还能说什么呢,豪格带上硕塞刚刚出发去剿以白莲教为首的乱党,归期不定。

想了想,苏清之只能将差事交给了叶布舒,另又安排了户部左侍郎,工部的几名员外郎,陪同一起前往陕西一带视察灾情。而这一去,就是将近两个月过去。

也幸好提前做了准备,叶布舒领着大清官员刚刚抵达陕西不久,陕西地界的田野,就因为久旱无雨的关系,出现了干裂。

想着皇帝弟弟在他们出发之时的嘱咐,叶布舒当机立断,安排开仓放粮稳住灾民的情绪,一边安排随行来的工匠,开始兴修水利。

也算运气好,刚刚兴修水利不过一月,苍穹就开始淅沥沥的下起了雨,很快就让干裂的大地回春,随后叶布舒等官员回京复命,虽说又没有下雨了,但兴修的水利还是蓄了不少的水,完完全全够人牲畜饮用,外加灌溉农田。

这是顺治三年的事,转瞬来到顺治四年,也就是公元1649年。这一年,活了51岁的哲哲,在四月十七日去世。后上尊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除此之外,倒还挺风调雨顺的,算是个丰收之年。

顺治五年(公元1650年),堪堪满了12岁的苏清之,突然记起马铃薯是在这一年传入华夏的。只是由于当时的清政府并不很重视,因此马铃薯并没有大面积的种植。

想起这点,苏清之直接招来农官(管理农事的官员),详细询问此时大清百姓种植了哪些高产农作物。

红薯,一年生|高产草木植物,明朝万历年间传入华夏。玉米同样如此,也是明朝时期传入华夏的。但不知道是不是,大清是游牧民族过渡成农耕,对于农事方面并不怎么了解。

虽说由于皇太极到现在还没有死的缘故,并没有发生历史上圈地养马,糟蹋了不少良田的事,但是吧,从明朝皇室手中继承来的农庄,是拿来养殖奇珍异兽以及花卉的,很少种植粮食。

而苏清之呢,由于年龄小,需要专注学习,所以注意力就没放在农耕上面。私心想着,即使垂帘听政的哲哲再怎么不懂,也该清楚农耕时代,高产农作物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结果

苏清之高看了哲哲,高看了作为辅臣的多尔衮等人,根本就不在意地里种的是什么庄稼,只要每年有税收就成。

这样的事情,让后知后觉好几年的苏清之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毕竟吧,苏清之也是后知后觉到现在才发现。不过苏清之还小嘛,才十二岁,更是建国初期,一切都当算作在打地基。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不牢固,再高的大楼都有崩塌的可能。

苏清之现在,需要做的便是将大清的地基打牢固。

总之闲话莫谈,了解到大清百姓种植的都是一些产量并不怎么高,常规性的农作物,苏清之直接安排人手,从跑来大清经商的西洋人手中,购买了大量的马铃薯、红薯、玉米等农作物,并命农官将购买来的马铃薯、红薯、玉米等农作物分批在皇庄种下。

能担任农官,都是上了年龄,有丰富农耕经验的百姓。由农官负责育种,不用苏清之刻意交代,就能完成得十分棒。经过农官好季度的培育,仅仅在皇庄,就收获了数万石的种粮。在顺治七年(公元1652年)也就是苏清之满十四的时候,苏清之下明旨推广种植,经过几代良种筛选培育出来的马铃薯、红薯以及玉米三种农作物。

苏清之在位已有七年,实施的乃是仁政,而不是高武力镇压。没有因为‘文字狱’闹得人心惶惶,风调雨顺,又时不时有赋税减免的政策出现,治下百姓自然就安居乐业,不会再受到白莲教等很多个朝代都异常活跃的乱党挑拨,闹什么农民起义。

而随着马铃薯、红薯、玉米等高产农作物传播开来,苏清之开始推行十税一,降低农税、提高商税的政策。

从只要满足衣食住行就可以的平头老百姓手头能收到什么税,税收大头还是在于商税。别看‘士农工商’的封建等级,将商人摆在末尾,社会地位不高。但是吧,商人是最有钱的,而且为了保住家财,商人一般都会依附士族。

换种说法就是,嗯,苏清之下令降低农税,提高商税,首当其冲提出反对的,就是收受了商人孝敬的大臣。不拘满臣和汉臣,包括身上有爵位的大臣,都特么上蹿下跳,说苏清之此举措容易动摇国本。

此时皇太极已死,还健在的海兰珠在皇太极去世后,就带着伊尔哈住回了紫禁城。身为苏清之生母的她,可不像哲哲,权力**比较重。搬去慈宁宫住后,海兰珠就深居简出,日子过得十分的清闲,也就是说,如今苏清之虽然没有大婚,却已经亲政,为君者权柄皆捏在手中,包括军权。

如今苏清之独断乾坤,提出的举措,满朝文武除了上蹿下跳,神情激动的提抗议外,根本没什么卵用。

苏清之毫不理会,当看猴戏一样。稍微惹烦了,直接就笑眯眯的反问:“听说前明大臣们最擅长的一招便是触柱死谏。怎么,打量着朕好说话,就想学前明大臣那一套,为自己赢下身后名?”

“放心,要死赶紧死。朕今儿在这把话放下,谁敢以‘触柱死谏’威胁,污染了朕的金銮殿,朕就敢夷了他三族。九族的话,太残忍了,朕就夷三族。”

此话一出,蹦跶得欢,觉得苏清之‘减低农税、增加商税’的文武大臣直接不敢再哔哔,一个二个全都灰溜溜的高呼‘吾皇万万岁’。

“别万岁万万岁的喊了。”苏清之摇头,调侃道:“能活万岁的那是王八。”

今年才上朝跟着哥哥们做事的高塞、常舒、福临等人,集体‘噗’笑起来。

苏清之瞄了他们一眼,没理会,而是又道:“既然没反对的意思了,那就这么定了。改明儿,不对,就今天吧,朕听闻东瀛盛产白银,朕考量着大清国库吃紧,金矿银矿储备不足,思考了好几晚上才下定决心,想派大哥、皇叔等大清巴图鲁去跟东瀛天皇,借几座银山缓解大清财政,不知皇叔、大哥愿不愿意辛苦这一趟。”

豪格与多尔衮这对叔侄俩忍不住面面相觑,能把攻打他国的侵略战争说得如此有理有据,真不愧是大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真的太与众不同了。

多尔衮心悦诚服的拱手。“皇上说得极是,奴才这就与豪格一起点齐兵马,一起前往东瀛找东瀛天皇借几座金山银山缓解大清财政。”

“还要质问一下。”韬塞突然开腔道:“一介弹丸之国,何敢称天皇,何敢号称东方日不落国?”

福临斜眼瞄他,好奇问:“十弟,你这话是从哪里听来的?”

博穆博果尔:“应该是汤若望,那位前明崇祯年间跑来传教的西洋人。”

苏清之了然点头:“如此看来东瀛狼子野心,已经遮掩不住了啊。必须教训,狠狠的教育一下,如此才能让东瀛好好的记住,谁才是□□上国。”

礼仪之邦什么的,反正大清这才入关没多久呢,讲究‘以理服人’那是儒家之道,跟崇尚兵家之道,马背上得了天下的大清,暂时性的没有融合,打东瀛的借口给了,管它走不走心呢!

反正他是大清皇帝,独断乾坤,权利集中在一人手中的□□皇帝,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跟东瀛‘借’金山银山来缓解大清财政,那是标准的光借不还,甚至

嗯,好像乾隆的好几位得宠妃子,虽说包衣出生却有高丽血统。既然高丽人都入了包衣籍,那打下东瀛后完完全全可以将东瀛除国,剩余百姓迁往华夏各地支援建设。

要知道除了兴修水利外,等国库彻底充盈后,苏清之还想研究水泥钢筋,准备用混泥土搭建桥梁、铺设道路,这大规模搞基建不需要大量人手啊。

让大清治下的百姓们,因此大量服徭役,苏清之可舍不得,所以前期军队战斗力无敌,号称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八旗儿郎们是时候出动了。

并不觉得自己心黑手辣还脸皮厚,苏清之越想越高兴,甚至宣布下朝后,还拉着多尔衮、豪格等大清前期名将,兴致勃勃的讨论起灭掉东瀛的n种办法。

“听说东瀛女子温柔秀丽,皇上不想要?”

豪格听得认真,关注点却不和其他人一样,一开口就让苏清之陷入了沉默,很想对他左右开弓。

他什么人,才不像某些人脑满肥肠,除了打架外就只剩下黄色废料。

“朕还未大婚。”苏清之清清淡淡的开口,并且补充道:“即使大婚了,朕也不喜欢有奇奇怪怪技能的东瀛女子。”

豪格:“???什么奇奇怪怪的技能?”

“这不是重点。”苏清之懒得解释,直接打断道:“重点该是怎么打下东瀛。”

多尔衮:“皇上,东瀛真的有大量银矿?”

“看我真诚的大眼睛。”苏清之将自己一双桃花眼睁得大大的。“朕自从记事起,就没有说过假话,攻打东瀛之事,在朕心中很重要的。朕会因此拿‘莫须有’来忽悠皇叔和大哥吗?”

豪格深以为然的点头:“皇叔,皇上不会在这种事上骗我们的。”

“有地图吗?”多尔衮想了想道:“东瀛于中原而言,相对陌生。有地图的话,奴才更有信心能够以最小的伤亡代价攻打下东瀛。”

“有。肯定有。”

苏清之早就为这天到来,做了充足的准备。多尔衮一问,他就让王总管去他的卧室,取他放在木箱子里的地图。

王总管领命,很快将木箱子取了来。

木箱子里不光有东瀛地图还有世界地图,以及五大洲的详细地图。

都是由苏清之绘制的。

这回没有弄丢有关源世界的记忆,就是好。

旁的不说,最起码苏清之不需要用‘检查’的方式探知空间里有什么东西。

世界地图以及各国详细地图肯定有。但是吧,表面都是覆了膜的,而且是简体字版本。肯定不好拿出来的,所以苏清之干脆利用空间时间,直接仿绘了一大堆地图。

木箱子拿来,苏清之直接打开,从中取出了一打的地图。

从一打的地图里略微找了找,苏清之就把找到的东瀛地图递给了多尔衮。

“皇叔给!”

多尔衮接过,稍微一瞄,就微微抽了抽嘴巴,吐槽:“果真弹丸之国,夜郎自大。”

“地方虽然小,但四面环海,矿产资源丰富。”苏清之感叹万千的道:“真羡慕他们随地可见银山啊。”

豪格:“什么时候出兵?”

“大哥和皇叔商量便是。”苏清之很善解人意的道:“领兵打仗之事,朕不参言,一切事宜大哥、皇叔做决定就是。”

“攻打东瀛需要水军,还需要向导。”多尔衮有一位侧福晋就是高丽人出生,从侧福晋身上,多尔衮恍惚想起高丽是有水军的,而且和东瀛有仇,就道:“攻打东瀛之前,还得去高丽一趟。”

苏清之:“嗯?皇叔这是又看上了哪位高丽公主了?”

多尔衮:“”

过不去强娶高丽公主梗是吧!

多尔衮很想翻白眼,但是他不敢。不过多尔衮不敢,并不代表一直仗着受皇帝弟弟,特别喜欢‘狐假虎威狗仗人势’的豪格不敢。

豪格直接嘿嘿一笑,丝毫不见外的将手耷拉在多尔衮的肩膀,仿佛哥俩好的问:“皇叔,高丽女子的滋味如何,够味儿不?”

苏清之:“”

——他还是个宝宝呢,在他面前开这些黄腔合适。

完全忘了其实是他起头的苏清之默了默,直言不讳的道:“其实东瀛女子不错,要是皇叔喜欢,不妨多‘请’一些来大清做客。”

豪格转而认真看他。

苏清之:“大哥,你没话说了吗?”

豪格摇头:“没有。只是想着,嗯,皇叔,你要不要再给皇上说几句?”

多尔衮:“”

苏清之扶额,好半晌后才幽幽的道:“行了,带兵打仗之事,朕交给你们放心。且回去准备,一个月后大军可出发。”

苏清之说这话的意思,明摆着送客。于是乎,多尔衮、豪格相携离开养心殿,各回各家各找各福晋。

说来也是怪哉,历史上的多尔衮和豪格关系可不好。历史上,因为多尔衮的关系,豪格不光错失了帝位,最后还死在了多尔衮的手中,算得上生死仇人,可是现在

或许是因为当顺治帝的不是爱新觉罗·福临,而是苏清之,再加之皇太极比历史上多活了几年。没有成为权倾朝野摄政王的多尔衮仅仅只是辅臣之一,权利**没有空前膨胀,得到了有力控制,自然和饱受苏清之信任的豪格,没什么好斗的,以至于叔侄俩的关系还不错。

这不各自回到家后,没隔几天,豪格与多尔衮就因为攻打东瀛的事聚首,有商有量,最终一个月后大军开拨,决定从高丽国境坐船前往东瀛。

至于向导,既然都决定跟高丽国借道了,自然得在高丽国找。很走运,因为高丽国跟东瀛的的确确有仇的缘故,多尔衮、豪格率领的清兵一到高丽,刚刚说明来意。高丽国王就兴高采烈的给清兵找了二十名向导,并且还说愿意提供人手借船只一起攻打东瀛。

多尔衮和豪格对视一眼,没有距离高丽国王的请求。于是乎,10万清兵加上20万高丽(民)兵坐船,经过好几日的海上漂流,于风和日丽之时,悄然无声的登陆东瀛,正式拉开将东瀛并入大清版图的战役。

与此同时,远在紫禁城的苏清之面临一件麻爪子的问题。也不知海兰珠哪根筋儿不对,突然说起了大婚之事。

“皇额娘,朕的皇额娘,请你用你那美丽无双的脑袋仔细想想朕现在的年龄。”苏清之无奈的道:“朕现在才十二。不说顺治六年开始的三年一届‘八旗选秀’,即便到顺治九年,朕也才十六,真的没必要急着大婚。”

海兰珠:“可最近递牌子求见的宗室命妇越来越多,皇帝,不管什么时候大婚,你总得给出个明确答复吧!”

苏清之:“那顺治九年,等朕满了十六,再说大婚的话?”

海兰珠无语了好一会儿,才回神幽幽的道:“所以顺治六年还举办八旗选秀吗?”

“怎么不举办?”苏清之故作诧异的挑眉:“宗室那么多适婚的儿郎,皇额娘如今可是母后皇太后,管理着整个后宫,八旗选秀本是皇额娘主持,皇额娘得好生主持,给六哥、七哥选好福晋。”

海兰珠不自觉点头,顺着苏清之的话,笑道:“高塞、常舒二人早就想大婚,好出宫建府跟福晋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