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无关风月①

【he的甜向日常, 不喜欢的话现在跑还来得及qaq】

正常的夫妻应该如何相处?

周妙宛不知道,李文演也不明了。

他们的记忆里,父亲的角色都是缺位的。

一个生母早逝, 亲爹最爱往府里纳妾, 再看继妻姨娘斗得像乌眼鸡;

一个出身皇家,皇帝的意义于所有皇子公主而言都要远超“父亲”二字。

唇枪舌剑勾心斗角,他们见得不少。

至于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夫妻么……

他们确实都没怎么见过。

于是周妙宛挠挠头,对他说:“我们就这样罢, 也挺好的。”

打开门是恩爱伉俪, 关上门就只是舍友。

能日夜居于同一片屋檐下已是满足,李文演当然不敢奢求太多。

周妙宛则花了好些时间和弦月解释这件事情。

隐去了她的身世不谈——

她们终归是这片土地上的过客, 等到不再需要新鲜的寒天草入药时,便会离开。到那时,李文演在不在还是个未定之事。

所以她现在还不想让弦月掺和进来。

就算要告诉弦月, 也得等她再大些。

小孩子家家的, 眼下也不能理解太复杂的情感。

弦月对于周妙宛所说的事情接受得倒是很快,她眨巴着眼问:“娘,他是你交的新朋友吗?”

周妙宛莞尔, 摸了摸她的后脑勺:“可以这么想。不过你还是把他当先生看就好了。”

弦月敏锐地捕捉到了娘亲话里的重点,她问:“那以后,我是不是下午还得和先生一起习字啊。”

周妙宛笑眯眯地扭送她进书房:“对的哦,而且先生他的哑疾也治好了, 日后不只是习字, 就让他正经教你吧。”

听着书房里的读书声,想着有人给她带娃了, 周妙宛的心情十分美妙。

自她拒绝了联姻之后,沐嘉那边也渐渐和她疏远, 一应事务也不再找她。

一时间,两头的担子都卸下了。

有可以被用来消磨的时光,是一件乐事。

周妙宛乐得清闲,把从前想做却囿于精力没有去做的事情全都拎出来做了一遍。

今天学着烹茶点水,明日学着裁衣刺绣,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玩得不亦乐乎。

过了些日子,她瞧着自己手植的花楸开得很好,动手把小院外的鸡舍给拆了,砌了个小花园。

她使唤李文演去城中给她买些莳花弄草的书回来。

他前脚出门,后脚春雨就任性而至。

细雨濛濛,李文演回来了,他从怀中取出两本书,交到周妙宛手上。

书页干爽,没有染上潮气。

周妙宛欢喜地接过,细细摩挲着书脊。

这本《瓶花谱》她想看许久了,还站在廊下,她就忍不住开始翻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她从书里拔出脑袋来,抬头一望,才发现李文演不说话,就顶着一头水汽看着她。

周妙宛不解,继而恍然大悟,从小荷包里掏出一块碎银丢给他。

她说:“多的算你跑腿钱。”

跑腿钱?

李文演的脑子还没反应过来她说了什么,手已经稳稳接住了碎银。

他低下头,见掌心躺着这么块银子,嘴边漾起了一丝几不可察的笑。

他问:“只有这个?”

周妙宛以为他嫌少,语重心长地说道:“你这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已经不少了。”

他坦然把银子收入腰间,抱拳一礼:“多谢。”

周妙宛没在意他的举动,搬来藤椅窝在廊下,一面听雨,一面闲闲翻着书,惬意极了。

微凉的风拂过面颊,叫人昏昏欲睡。

松下劲来之后,周妙宛不再紧绷,没一会儿书就脱了手,啪嗒掉到了地上。

淅淅沥沥的雨声萦绕在耳边,她闭上眼沉沉睡去。

书房里,李文演透过才拆了糊窗宣纸的窗户,看见了她倒在藤椅上睡着了。

弦月也瞧见了,她丢开笔,意义不明地嗷了两声,说道:“瞌睡虫,娘亲被瞌睡虫吃掉了。”

小短腿在椅子的边沿晃啊晃,她小心翼翼地说:“先生,我想出去一趟把娘叫醒,这样睡了,会风寒的。”

她那哑疾才愈的先生似乎还不太会说话,他抿了抿唇,说道:“习字要专心,我替你去。”

弦月没吱声,只撇了撇嘴。

在旁的事情上她都敢任性,唯独读书时不敢。

当年刚入学堂时,她起头捉弄族中的老先生,被她娘揪着狠揍了一顿。

所以一旦坐上书桌,她眼下哪怕不情愿,也只好按先生说的做。

她咬着毛笔杆杆,一点也不专心地写着字儿。

廊下,周妙宛脸颊红润,睡得正酣,鼻子和嘴儿一起在出气。

本该叫醒她的,可是见她睡意浓,李文演忽然舍不得了。

她这些年过得辛苦,该多歇歇了。

于是,他从柴房中搬来小铁炉,升了火放在周妙宛身边,又替她将书拾起。

不好去她的卧房,李文演便回自己的屋子,拿了薄毯来给她盖上。

嗅到了旁人的气息贴近,梦中的周妙宛下意识鼻尖微耸,和发现了入侵者的小兽一般。

离得太近了。

虽下着雨,天光也并不暗沉。

他连她额发处细细的毳毛都看得一清二楚。

李文演握着毯子一角的手滞在了半空,不敢再动。

她没有醒,只吧嗒了两下嘴,把脑袋偏向背光的方向,继续睡。

还好,他没有惊扰她。

李文演悄悄松手,走远几步,长舒了一口气。

——

最近,周妙宛觉得屋子里好像进贼了。

她不爱用唇脂,一来是她唇色本就好看,二来是用了唇脂,喝水吃东西都不方便。

妆奁里唯一的那盒唇脂,还是之前和姜向晴一起闲逛,被她撺掇买下的。

结果晨起坐在镜匣前梳头,周妙宛忽然发觉唇脂不见了。

她狐疑地翻找许久,也没找着。

“奇怪……也没有贼偷人唇脂的吧?”

她嘟囔着,只能当是自己搞丢了。

结果傍晚,她就看见弦月嘴角有一抹可疑的红。

周妙宛无语凝噎,她拉过弦月的手,对她进行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弦月对着手指,说道:“对不起,娘,阿月错了。”

倒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周妙宛自己小时,也曾偷偷偷用过嫂嫂的胭脂。

所以教育完后,她总结道:“不问自取是不对的,下次一定要和娘说。不过,阿月长大了,想打扮自己也是很正常的。”

弦月却说:“娘,我是听先生说了一个典故,才想着试一试的。”

周妙宛奇道:“什么典故。”

弦月答道:“叫晓妆染梅呢,听起来好玩,我想试一试。”

原来是这个。

中原的冬天,待在屋里无聊,为了消寒,便有这个习俗。每天画一片梅花,算着日子出数九寒天。

胭脂和唇脂颜色好看,也有许多女子都是早上梳妆时,顺手沾了妆奁里的好颜色去描。

这里没有这个风俗,难怪弦月听了觉得稀奇。

周妙宛便笑道:“已经入春了,等下一冬来,娘陪你一起画,好不好?”

弦月猛点头,不好意思地把唇脂塞回了周妙宛掌心。

正巧,李文演提着竹制的水壶,推开了院门。

——春天是杜鹃花开的季节,周妙宛照着书在学插花。她嫌日日跑到原野上去摘太麻烦了,故移栽了一片在墙根下的小花圃里。

眼下看到他,周妙宛是有点心虚的。

原因很简单,她最近确实懒怠,栽是栽了,可侍弄花太费神,过了兴头上那几天就烦了,后面都是李文演在照料。

弦月拉拉周妙宛的袖子,说道:“娘,我把先生给我的那消寒图先存在你这儿吧,等冬天了,娘再还给我。”

她怕自己搞掉了,哒哒地跑回去又哒哒地跑回来,把那张没添色的梅花图递给了周妙宛。

周妙宛应下,和李文演对望一眼,两人皆没说话,只微微颔首,算作招呼。

到了晚上,周妙宛刚要睡下,突然翻出那张消寒图来。

这东西没什么稀罕的,拿笔浅浅勾了梅花的轮廓出来就好了,她也会。

不过李文演画的确实精细,没有敷衍小孩的意思。

她把图卷好收起,脑子里忽闪过一个念头,从床上坐起,在床头的小几上展开了它。

周妙宛心念一动,不知是想起了什么,用食指蘸了些胭脂,抹在了第一片花瓣上。

画上这一瓣后,周妙宛有些赧然。

她这是在违背和弦月的约定吧。

算了,过些日子叫李文演再画一幅。

她这样想着,将这消寒图粘在了小屏风后。

翌日晨,周妙宛早早起了,她伸着懒腰,推门走进好春光里。

花圃里的杜鹃开得正艳,她很喜欢,望着眼前大团大团的红云,一时竟舍不得去折。

周妙宛丢开了剪子。正好插花用的瓶儿还没找到适宜的,过会儿再折吧。

想什么来什么。

李文演悠悠地骑着驴来了,驴后拖着个小板车,上面放着几个木条扎的箱子,里头铜瓶瓷瓶都有。

好怪,周妙宛忍不住多瞅了两眼。

她发自内心地说道:“你和驴的气质挺配的。”

李文演神态自若地跳下驴。

他就当她在夸他了,还极其自然地朝她伸出手:“跑腿钱。”

周妙宛从荷包里摸出银子丢给他,欢天喜地地去牵驴进门。

这是第几块了?李文演稍加思索,把它纳入了袖中。

《瓶画谱》有云:贮花须先择瓶,春冬用铜、秋夏用瓷。

周妙宛寻了好久,可见到的铜瓶总是笨重,瓷瓶总是粗糙,一直拖到杜鹃都快谢了。

眼下他挑的这些倒都不错,周妙宛最喜欢其中那只影青瓷瓶,只比巴掌略大些,小巧玲珑。

周妙宛发觉哪里不对了。

北境瓷器珍贵,何况这一看就是景德镇窑里出来的影青瓷呢?

她给的三瓜俩枣怕是不够的。

她抬起头,见李文演正半蹲在毛驴跟前,抓了把秸秆喂它。

见她在看自己,他开口说道:“周娘子,可还有什么吩咐?”

他学着旁人的叫法来叫她。

周妙宛白眼一翻,有样学样:“李郎君,这只瓶儿花了多少银钱?”

她的称呼没有任何特别的意味,可于李文演而言,却如同羽毛拂过耳际,叫他有一瞬停住了呼吸。

他说:“小钱。我去还驴。”

买这么只花瓶的钱,怕是能买一群驴了。

周妙宛失笑,没再说什么。

他愿意花就花吧,她可不同他谦让。

于是,周妙宛终于开始了她的瓶花之道。

就图个好看,不全按书里的九品九命来。

花枝上有旁逸斜出的枝条和蓓蕾,她也不舍得修剪,就让它们乱糟糟地开成热烈的一团儿。

清晨起来,周妙宛总能看到大束大束还沾着露水的花儿。

有人每天起得比她更早,去旷野上采来鲜花放在她的窗台下,供她择选。

今日也不例外。

周妙宛推开窗,花束中的一双粉蝶受了惊,扑簌簌地飞向天外。

她望着它们飞出天外,忽然回身,蘸了胭脂,在消寒图上轻轻一点。

——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春雨绵延,一丝不落地浸润了乍暖还寒的土地。

窗台下依旧有一束花,周妙宛眼下却没有心情去欣赏把玩。

今天是清明,她该带着弦月去祭拜外公。

山野上开遍了野菊花,弦月自能走会跑了之后,每到这个时节,都会去自己采一把来。

周妙宛安静地站在檐下,天边渐渐飘了些雨丝。

李文演走至她身边,单手递给她一把油纸伞。

桐油的味道蔓延至鼻尖,周妙宛偏过头去看他。

他翻转了另一只手,手心里躺着支平平无奇的银簪,上面刻着玉兰花,倒是素净。

李文演说:“跑腿钱。”

周妙宛从他手心拿起这支簪子。

被她的指尖擦过了掌心,刹那间,他便收回了手。

这段时日给他的散碎银两被他打作了这根簪子?周妙宛觉得有趣。

她没说话,拆下了盘发的木簪。

祭拜时不宜打扮,木簪卸下后,她的发丝也随之倾泻开来。

李文演愣了神。

周妙宛用那支银簪,飞快地重新挽起头发。

她撑开了油纸伞,没管他,径直走入细雨中。

握着伞把的手骨节分明,但并不瘦削。

走出几步后,她转身,在雨中对上了他的眼睛。

她说:“下次再送东西,可别挑清明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