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到了

老太监蹑手蹑脚走进来, 禀报道:“皇上,瑞王、齐王、端王、魏王、赵王五位王爷求见。”

昭和帝至今没弄清到底哪个兄弟要造反,此番五人同来, 心里顿时一梗,面色更加难看。

商祺忍着悲痛说道:“微臣告退。”

昭和帝叹了一声,道:“他们来, 只怕也是为了重之和云澜,卫国公不忙着走。”

老太监把诸王宣了进来。

昭和帝赐了座。

齐王率先开口,问道:“皇兄,大表哥如何了,有没有消息?”

瑞王看了眼商祺, “商副门主同样下落不明,夫妻二人乃是朝廷中流砥柱, 真真让人坐立不安。”

昭和帝的目光在二王脸上一扫,说道:“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消息。”

赵王道:“世子武艺高强, 水性想必也不错,吉人自有天相吧。”

魏王附和道:“三哥说的对, 就是这个话,卫国公不必太过担心, 人一定会回来的。”

端王也开了口:“卫国公,商副门主水性如何?”

商祺勉强打起精神,说道:“听说会些水性,但老夫没有见过。”

提起商澜,齐王的脸色变了又变,他说道:“落水 就是落水,又不是破案子, 商副门主这不是添乱嘛。”

瑞王道:“可以理解,毕竟小夫妻成亲不久。”

“唉……”商祺闭上眼,长叹一声,两行浊泪顺着眼角慢慢滑了下去。

昭和帝又看一眼兄弟们,然而,兄弟们都同情地看着商祺,完全看不出哪一个更在意商澜的死活。

他略一思忖,说道:“重之重伤落水,结果难以预料,但锦衣卫的两个好手一直陪在商副门主左右,三个人在一起,活着回来的可能性极大。”

商祺机械地点点头。

他很清楚,黄龙河哪年都要淹死几十个人,但凡冲走的,很少能活着回来,尤其在汛期。

无论商澜身边有没有锦衣卫,结果都差不多。

齐王道:“但愿如此。皇兄,我府里有两个精通水性的练家子,回头我让他们去下游看看。”

昭和帝眼里精光一闪,说道:“那敢情好,事不宜迟,你马上回去安排一下。”

“好,臣弟告退。”齐王匆

匆离开倦勤斋。

其他王爷便也顺势提出告辞。

商祺跟众人一起回去了。

送走众人,昭和帝重新回到御案旁,翻开最上面的奏折,凝视许久,一个字都没能看进去。

齐王是他最亲的同胞兄弟,无论如何,他都不希望那个人是齐王。

齐王有钱,瑞王有人,二人目前看来嫌疑最大。

可如果昆州葫芦山真的有金银矿,那么任何一个王爷,都可能有造反的勇气。

昭和帝思量良久,终于收敛了心神,叫道:“陆俞何在?”

陆俞从门外大步进来,“卑职在。”

昭和帝问道:“邢三那边有消息了吗?”

陆俞道:“回禀皇上,邢三今儿早上汇报过,那个院落到目前为止无人回来。”

昭和帝顿感挫败。

原本他还觉得萧复在此事上的表现确实有些无能,但经此一事,他觉得自已还不如萧复——尤其是刚刚,同几个兄弟面对面,他却仍然分不清敌我的时候。

“看着院子,绝不可懈怠。”他如此说道。

……

端王不爱凑热闹,一离开倦勤斋 就先走了。

商祺没心思同王爷们寒暄,找借口避开了。

瑞王、赵王、魏王一起出宫。

赵王问:“皇上遇刺,重之也遇刺,真有人要谋逆怎的?”

魏王反问道:“不然呢?”

赵王嘿嘿一笑,“大哥怎么看?”

瑞王自已撑着伞,说道:“我同意老五的看法。国库空虚,吏治不清,有人生出异心也是正常。”

赵王道:“凭良心说,皇上极为勤勉,做得很不错了。”

魏王点点头,“我自问不如皇上。”

二人对视一眼,一起看向瑞王。

“呵呵……”瑞王笑了几声,坦荡地回视二人,“你们看我作甚?我比你们年长几岁,看得多见的也多,刚才那番话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

赵王又道:“大哥觉得生出异心的会是什么人?”

瑞王微微一笑,“当然是自不量力之人。”

魏王绕过赵王,走到瑞王身边,道:“大哥不是说,生出异心也正常吗,为何又说自不量力?”

瑞王迈过脚下的水坑,语重心长地说道:“尽管国库空虚,吏治不清,但民心尚且稳定,皇上执掌军政,大权

不曾旁落,无论谁想谋逆都不容易。”

赵王深以为然,“大哥所言极是。”

三人边走边聊,出宫后各自上了马车。

几辆马车在路口分开,魏王从自家马车上下来,上了赵王的车。

魏王问道:“三哥,你觉得是大哥,还是四哥?”

赵王捏起一块小点心放进嘴里,再用茶水送下去,说道:“不好说,你怎么不怀疑六弟?”

魏王道:“六弟虽独,但对皇位没啥野心吧。”

赵王笑了笑,“这倒也是。如果硬猜,我觉得大哥更有可能。四弟和皇上的关系比咱亲近多了,他要想谋逆,啧……罢了,不猜了,皇家无父子更无兄弟,谁知道呢?”

魏王撇撇嘴,“也是,爱谁谁吧,咱们兄弟看热闹 就是。”

……

商澜三人离开小山沟,不去泰州,在最近的镇子上买辆骡车,一路往西南去了。

前七八天雨大,走到哪儿都下,第九天晴了,路也开始好走了。

进入昆州地界时已经是七月中旬了。

虽是初秋,但在这里丝毫感觉不到秋意,温度甚至比盛夏的京城还要热上两分。

商澜坐在骡车边缘,一手扇着蒲扇,一手拿着西瓜,边吃边对王力和李强说道:“咱们是京城口音,太过醒目,进城后尽量少说话,可说可不说的以不说为主。”

王力李强点了点头。

商澜很精明,到桂东省后,一直雇佣短程车夫,所有事情都由车夫代劳,如此 就避免了京城口音带来的潜在威胁。

新雇的车夫姓刀,是个混过江湖的昆州汉子,会说官话,为人也诚恳老实。

王力问:“为什么不先去昆山?”

商澜道:“直接去昆山太扎眼,不如先把城里的情况摸摸清楚,找一个更合适的方式过去。”

昆州是边城,有大批边军驻扎。

商澜需要知道:如今的知府是谁,边军大将军是谁的人,他们对葫芦山一事是否知情。

知已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快到傍晚时,马车到了昆州城外。

“进城的注意啦,最近有大盗流窜作案,杀人放火,进城的都拿出路引,无路引不得进城!”

喊话士兵说的是官话,商澜三人听得清楚明白。

商澜有些担忧,问老刀:

“能混进去吗?”

老刀道:“三爷放心,这个商队经常往来昆州,跟守门士兵熟得很。”

三人没有路引, 就在来昆州的路上找了个商队搭伴而行——商队是为了免费保镖,他们是为了混进昆州城。

商澜歪着头看了一会儿,发现士兵做事极为仔细,货和人都要检查和盘问。

她想了想,说道:“我们下车,看我眼色,见机行事。”

王力和李强都是□□湖,大概能猜到她的意思。

三人下了车,往前走几步,像一般的车队随扈那样,走在运货的马车旁。

进城的人不算多,很快 就轮到商队了。

商队运的是丝绸。

士兵们先检查丝绸。

商澜三人也不说话, 就在一旁帮忙搬丝绸。

检查完丝绸,士兵在车上一敲,车夫 就带着马车往前走。

商澜三人跟着车走。

如此,城门口的士兵默认商澜三人经过了盘问,直接放他们进去了。

老刀遭到了盘问。

“车上拉的什么?”

“吃的用的,啥都有,有时候人也坐一坐。”

老刀用的是本地话,士兵放松几分警惕,粗略看看,里面的东西一目了然,便也罢了。

商澜身上出了一身细汗,与王力面面相觑,心里都道了一声“好险”。

进了城,三人给老刀付了车资,手头还有六十五两银子——路上,商澜死当了发髻上的昂贵玉簪,补充了二百两银子。

“走吧,我们找家客栈去。”商澜小声说道。

南城客栈极多,三人找了一家大车店,要两间地字号房,住了进去。

--这种店客人极多,天南海北都有,即便说官话也不会引起旁人注意。

三人各自回房洗了个澡,换上粗布衣裳重新回到大堂,要了几个有当地特色的下饭菜。

王力点单时,商澜问小二,“兄弟,咱们刚从北边过来,听说咱们昆州知府出大事了,真的假的啊。”

小二道:“当然是真的,一家子都被咔嚓了,惨呐。”

商澜深表同情一番,又道:“那现在呢,谁当知府了?”

小二道:“一个姓朱的,听说原来是谷州的州官。”

商澜问:“听说原来的知府大人是清官,这位咋样?”

小二压低声音说道:“听

说此人在谷州 就不咋地,刚来 就给咱们加了一成的税……”

“小八,点完单 就回来吧,胡咧咧个啥!”掌柜大概听到了对话,把店小二叫了回去。

店小二讪讪地跑了回去。

谷州是直隶州,应该是跟巡抚穿同一条裤子的。

所以,商澜基本上可以确认,桂东的巡抚黄大人,大概率不是什么好东西。

昆州天黑的晚,三人吃完饭时天还亮着, 就去街上走了走。

这里的风土人情与京城大不相同,街边卖的东西新奇有趣——花布是印染的,银饰品繁复漂亮,还有许多精巧的手工艺品。

三人饶有兴致地逛了起来。

王力相中一个孩子玩的小玩具, 就蹲了下去,想问问价格,看个究竟。

李强站在一旁,四下寻找茶楼。

“小心!”商澜忽然拉着他转了半圈,又把要起身的王力压了下去,“北边来了几个人,其中似乎有黄龙河畔追咱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