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我真的弱不禁风20

柳洺环视左右。

皇帝挥手让大殿里的所有宫女太监退下。

柳洺从袖袋中掏出蒋晋的信,递给皇帝:“微臣有个师兄在源城任县令,如今西府所有驿站都只能进不能出,这封信是蒋师兄通过好友兄长的商队送到微臣手中的,请皇上亲览!”

皇帝疑惑接过,一路看一路表情风云变化,从疑惑到愤怒再到暴怒,最后出离了愤怒余下心酸不解。

“怎么会没有粮草?!这西戎大军有五万?不是说只是近万人不成气候吗?”

柳洺沉重道:“恐怕此前的消息都有问题!微臣还得到消息,六部中有人与西府总督勾结,但是这个消息不知真假,微臣不敢擅自断定。然而无论真假——皇上,疆城城破在即,源城危在旦夕,朝中有些人贪得无厌罔顾江山百姓,不能再纵容下去了!”

皇帝脸色铁青:“你得到的消息,是谁勾结了西府总督?”

柳洺迟疑了一会儿,说:“这个消息来源微臣不太确定,是户部主事张子文昨日偷偷塞给我的纸条中说的,言户部侍郎与兵部尚书勾结西府总督贪污粮草。”

“张子文?”皇帝没什么印象。

“是臣过去的同窗,他的妻子是松原府尹的千金,松原府尹与户部侍郎是同科,也是大理寺李大人的女婿。臣与他有些恩怨,进京后并无联系。”

皇帝把这个关系在脑子里理了又理,他对朝中大臣的关系派别还是很清楚的,因为太了解所以这次打仗才相信安排的旨意不会有问题。而现实却打了他一巴掌,让他这个九五之尊颜面扫地,他不仅没有了如指掌,还被耍得团团转!

不过……张子文这个派系他还是理得顺的:“他背着岳父一系的人偷偷向你报信?而且你和他有恩怨?”

柳洺把自己和张子文的恩怨简单说了:“微臣也不知道能不能信如今的张子文,但是就从前所知,此人重忠孝,而且性情有些酸腐,当初悔婚便是一味愚孝,今日此事可信度较大。”

皇帝有些复杂地看着柳洺:“他害死了你妹妹,你还信他品性?”

“黑是黑白是白,微臣知道,公事公办不该带私情。”

一群老奸巨猾的奸臣中难得看到这样一位臣子,皇帝心中震动,对柳洺好感倍增。

“你起来吧,看你也是一夜未睡,想必对如今情况思虑了许多,说说你的意见。”

柳洺谢恩起身,来到皇帝身边,和皇帝讨论起接下来的对策,以及如何抓出朝中蛀虫。

皇帝不是真的傻,他这些年培育了不少人,但是老臣势力大,牢牢把着重要官职不肯放手,皇帝一直找不到机会替换自己的人。这一次,这些老东西不可信任,皇帝直接把自己的人手全都调了出来。

许久之后,御书房外等候多久的大臣们终于被允许进门,而行礼起身后,看到了和皇帝闭门商谈这么久的人是谁——柳洺?

皇帝盯着前排几张不动如山的脸冷笑,挥手让柳洺宣旨。

众人惊讶,什么都没讨论,进来就宣旨?等听到内容的时候更惊讶了。

皇帝斥责了源城守备,但没有撤职,要求他必须战到最后一刻,同时调屯兵西南的西南军前去支援,而朝廷再次押送粮草上前线。最让人惊讶的就在这,皇帝派自己的亲兵禁军亲自押送,还定了一位负责粮草分配、后勤保障的督军——柳洺。

定下柳洺是皇帝无奈之举,边境事关重要,如果连失三城,西戎势如破竹,整个中原危矣,什么新皇老臣都不用谈了,大家一起做亡国奴吧!所有人选里,柳洺作为从头到尾参与此事又能力才干均突出的人,让她去处理边境一团乱麻最为稳妥。唯一担忧的是她的身子。

柳洺想要救蒋晋,不放心任何陌生人,再三保证自己身体没有问题,皇帝才终于下定了决心。

但是这在其他大臣看来实在是太荒唐了,让一个病怏怏的书生去危急的前线做督军?兵部就率先不干了,怎么能让什么都不懂的文人去指手画脚?

皇帝正恨着兵部尚书呢,这位主动送上来挨炮火,皇帝就屡战屡败军队无能之事骂得唾沫横飞,差点让这位尚书大人自惭撞墙。

皇帝只给户部两日的时间准备粮草,柳洺等粮草备齐,就要带着皇帝亲兵赶往前线。

这两日里,柳洺找上了张蔚恒。

“我出钱,你们商会包括你自己在西府有多少粮食衣物我都买了,先给蒋晋送去,让他调配送给守备军和疆城将士。”

张蔚恒震惊:“你自己出钱?你能买多少粮食,你知道单单守备军有多少人?”

“能有多少是多少,我马上就能过去,必须让蒋晋撑到我赶到那刻。”

“你去源城?”张蔚恒更加震惊了,而且极度不同意,“你什么身子你不清楚?这一路过去你到了那还有命在不在都不知道!就算还有命,你还有力气做什么吗?朝廷养这么多人,关键时候都去哪了,让你一个弱书生上前线?”

“我心里有数!你赶紧帮我联系人,我知道你的商队肯定没有全部撤出西府!”

“那也不能你出钱,朝廷收这么多税赋是为了喂那群酒囊饭袋?”

柳洺瞪眼:“你到底帮不帮?你管我花不花自己的钱!”

张蔚恒恨铁不成钢:“你是不是傻?这是钱的事吗?这是命的事!”

柳洺:“没错,命的事!圣旨已经下了,我不去也要去!你不帮我,蒋晋牺牲了,源城破了,我也一起被砍头!到时候中原被铁骑践踏,整个天下所有人陪着我们一起死!”

张蔚恒指着柳洺说不出话,半天后,恨恨把手放下:“是,我有人在!但是也不多……商会那边,我去周旋,但是不保证他们会配合。”

柳洺松了一口气,真心实意:“多谢你,张大哥。”

张蔚恒冷哼:“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柳洺不在意他的不满,刚才她的确情绪激动抛弃了从前维持的客套:“这次真的要拜托你们了,我会向圣上禀报你们做的贡献。”

“不必了,别苛刻我们这些低贱的商人就好了。”张蔚恒讽刺了一句,脚下半点不慢,匆匆出门了。

几个时辰后,张蔚恒带来消息,他不但说服了商会七成的商家,还组织起一个队伍,可以帮忙在当地以及附近采购粮食衣物甚至匕首等物,给前线送去。

柳洺惊喜不已,照蒋晋所说,前线兵器都不像样了,如果能有一二武器,哪怕只是把菜刀都比手无寸铁好。

柳洺带了银票过去:“我先付一部分定金,到时候多退少补。”

张蔚恒只收了一部分:“剩下的我来想办法,你不能自己大公无私把家底都掏了,你娘你大哥你侄子怎么办?”

柳洺意外地看着他,第一次,葛朗台貔貅没和她算账算得一清二楚。

张蔚恒睨她一眼:“怎么?”

柳洺把银票都塞回去:“你拿着吧,这是皇上给我的,不用替他省钱。”

张蔚恒惊得差点扔了银票:“皇帝?”

柳洺默默点头:“此事机密,不可对外说,你就以好心人赈援前线的名义办事就行了。”

张蔚恒心头对朝廷的讥讽终于散了许多,收下钱郑重点头。

商人联系全国各地的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比如专属路线的信鸽,柳洺去边境快马加鞭至少十几天,商家却能七天内联系上那边的人。

张蔚恒组织了商会各个商家,一起做这笔“大买卖”,悄悄在西府总督的眼皮底下,在当地以及周边采购了大量军队的必需品,然后联系上蒋晋,通过他在官场联络上下,为运送物资打开方便之门。

疆城被围城,想方设法只送进一小部分物资,但是源城的危机终于减缓等到了柳洺的到来。

京城户部筹集粮草两日后。

柳洺要离开京城了。

柳家直到临行前夜才知道这个消息,柳母无论如何都不同意,但是圣旨已下事成定局,哪里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柳洺走的时候柳母气得躲在房中不肯出来,她看向大哥:“哥哥帮我安慰一下娘亲吧,虽然我是去前线,但是真的没有那么危险,只是一去时日颇长,要劳烦哥哥和嫂子照顾娘了。”

柳涌复杂地看着妹妹:“我知道,娘这边你放心。洺儿啊,这世上恐怕没什么能困住你了,只是答应哥哥,保重自己好吗?我和娘不能再承受丧亲之痛了。”

柳洺热了眼睛,重重点头。

琳琅默默跟在她身边,泪眼迷蒙地看着她上马车。这次柳洺没有带琳琅,只挑了一个之前观察过比较满意的小厮。

别了家人,城外长亭看到了李仁赵焱以及张蔚恒。

出发在即,几人短暂叙别,柳洺安慰了担忧不已的李仁和赵焱,毅然踏上马车离开。

车队行了一段路,张蔚恒骑着马追上来。

他隔着车窗扔进来一个钱袋,柳洺打开一开,里头三张一百两的银票。

“单独收着,穷家富路,这一路过去少不了和那些地方官有接触,别太耿直,该送钱就送钱!”

柳洺真的是惊呆了,张蔚恒主动送钱!

估计她震惊的眼神太赤裸,张蔚恒黑了脸扭头就走。

柳洺连忙扑出车窗:“张大哥——谢谢你——”

张蔚恒浑身不自在,马骑得更快了。

柳洺坐回来,看着这三张叠得整整齐齐的银票,心情复杂,有些后悔从前一直嫌弃吐槽他吝啬,细想想,张蔚恒也没有真的苛待了他们这些非亲非故的人。亲兄弟明算账,他的做法并不算有错。

正想着,车窗外又响起声音。

“咳咳,柳洺。”

柳洺惊讶地掀开车帘,发现张蔚恒去而复返,不等她询问,又一个荷包丢了进来。

“我想想那些钱估计不够,这个也给你吧,去了那边小心点,我弟弟为了你的身体鞍前马后连我这个亲哥哥都排在后头,你可别自己糟践自己,你要是病得半死不活,他知道了又要闹。”

柳洺摸着荷包,不比三百两薄。

“张大哥你……”

“好了,这回我真的回去了,你一路小心。”张蔚恒似乎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有些挂不住脸,打断她的话,又打马掉头走了。

柳洺捏着荷包,望着他远去的背影,一直到再也看不见了才坐回来。

小心打开第二只荷包,里头和第一只一样,是叠得整整齐齐的银票,柳洺展开来一数,五百两……

想起他自己吃饭都两菜一汤一荤一素绝不铺张,身边小厮全都知道他吝啬节省,对弟弟严格控制月例十两不得超支,今日却一送再送,一路送了几里路,给了她八百两。

想到一送几里路,她又想到了张子文。当日原主离开书院回家,张子文就是说好送到这结果陪着原主又走了一里路,一再说告别,告别了三次才在第四次真正分别。

两人叙尽离别情,约好未来种种,谁知道那是作为好友的最后一次相聚,此后物是人非。

以前柳洺不看重物质看真情,没想到在这个世界,她头一次发现,有时候物质才代表了真情,空谈什么深情厚谊、讲究什么礼轻情意重,有的人出口的话比山间云还善变飘渺。

柳洺第一次重新审视这位不太算亲密甚至互相有些看不顺眼的张家大哥。

押送粮草的队伍一路疾行,路上果然遇到了拦路的、偷袭的,而这些强盗不奔着粮草,实际目标都是柳洺。

一次雨夜遇袭后,奔赴前线的督军大人病倒在驿站,为了前线粮草不受耽误,禁军分成两批,一半留下,一半运送物资继续赶路。

留在驿站的士兵日日坐在驿站闲得磕牙,言语中抱怨着这位督军大人弱不禁风,估计战场还没上自己先阵亡了,而带着粮草的禁军马不停蹄奔赴西北,果然不再遭遇大规模伏击。

十几日日夜兼程,队伍终于到了西府州府三里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