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回家

这场雪下得很大,有四五寸厚,晨训完的士兵们拎着铁锹在营区内铲雪,叶知秋早饭没打算去食堂吃,她在家里煮了油茶,让三个孩子都喝了把身子给暖起来,还叮嘱三个孩子饿了就去食堂找她,然后才匆匆去了卫生队。

同家属院里住着的人家不一样,家属院里住的这些人都有家里的媳妇老娘操心,穿的薄一点厚一点都有人盯着,不至于冻着,但那些睡大通铺的士兵们就没这待遇了,好些人都是喷嚏不断咳嗽不停的,还有好些人发起了烧。

叶知秋拿着自己的红旗本将上午和下午得做的药膳都登记了,在去食堂的路上,她就在想有没有什么祛风散寒的药膳方子,干想了一路,人都到了食堂,却什么都没想出来。

老李头见叶知秋顶着一头雪过来,同叶知秋说,“赶紧抖抖身上的雪,然后到灶上待着去,灶上暖和。”

叶知秋把围脖和帽子都拿下来挂到大灶间后头的休息室里,没听老李头的安排,而是去了存放食材的仓库,把做药膳的食材都找到后,拎着那一大兜的五谷与菜蔬去了大灶间。

将五谷的分量称出来淘洗好,菜蔬也择好放到一边备着,叶知秋看着手中的粳米,脑海中灵光一闪,想到祛风散寒的方子了!

她同老李头打了一声招呼,“李师傅,我骑一下咱炊事班的自行车,去卫生队拿点药材回来。”

老李头纳闷,“你刚刚不是才拎了一兜回来么?难道有什么药材忘拿了?”

叶知秋从墙根下推上车就往外走,边走边应声,“今天被冻着的士兵太多了,中午我做一道祛风散寒的辣汤备着吧,吃过辣汤之后好的快。但做辣汤的药材还缺一些,我去卫生队拿点儿去。”

“行,你去吧,路上当心点。要不……”

老李头的话还没说完,叶知秋就蹬上自行车走了,老李头的话被憋回了肚子里,他嘀咕说,“这大雪天的,路上那么滑,骑啥自行车?也不怕把你给摔了……”

事实证明,像老李头这样在营区内生活了好多年的老同志还是很有经验的。

叶知秋骑着自行车没走出两百米就摔了个大马趴,得亏地上的雪厚,不然怕是真能给摔出个好歹来。

余下的路,就算后面有狼撵着,叶知秋也不敢骑车了,她小心翼翼地推着自行车去了卫生队,将煲辣汤需要用到的药材都拿了,又将炖药膳常用的药材也备了一些,这才把东西挂在车把儿上往食堂一小步一小步地‘挪’。

“哎呀,哪个混球往地上泼水了,怎么这雪下头还有冰呢,不怕把人给摔了?”

“我的亲娘嘞,这路也忒滑了吧,不知道三个兔崽子有没有摔跤,可千万别摔出个好歹来。”

叶知秋一路叨逼叨逼地碎碎念着回了食堂,在灶上趴了半天,药膳都上灶开煲后,她才感觉自己被摔过的地方有了知觉。

到了中午,叶知秋炖的那辣汤一炮而红,凭借色香味俱全的优点,迅速俘获了那群兵蛋子的心,连带着很多家属院那边的人都闻风拎着饭盒过来买了。

有人问这辣汤是谁做的,为什么前几年没有,老李头就指了一下坐在外头餐桌上带着三个孩子和林国栋吃饭的叶知秋,说,“因为前几年大厨没来呢……”

那人探头看了一眼,恍然大悟,“原来是林连他媳妇儿做的,早就听说林连他媳妇儿做菜的手艺一绝,煲的药膳更是好吃得让人恨不得吞了舌头,今天算是领略到了。”

老李头戏谑地看着这人,道:“赶紧吃吧,吃完之后晚上再让她煲一锅,毕竟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吃不到了。”

那人愣住,“为啥呀?难道林嫂子在食堂没有编制?”

“林连受了伤,马上就要转业去地方了,肯定是全家一起转走,难不成林连走了,他媳妇儿留下来?”老李头看那人的眼神就像看傻子一样。

那人听完,一脸悲愤地含泪喝了三大碗辣汤。

-------------------------------------

找叶知秋预定药膳的人原本就不少,这会儿听说叶知秋马上就要走了,原先没打算预定或者是不急着预定的人都急吼吼地过来定了,生怕自个儿稍微一犹豫,就再也尝不到叶知秋做的药膳了。

倒没有人承认自己这么急着过来预定药膳是因为嘴馋,大家都有统一的说辞——主要是因为那药膳效果好。

叶知秋实在忙不过来,只能优先给卫生队那边的病人做,其它人实在等不及了,就想出了别的招数,比如说劝老李头想办法留下叶知秋,或者是劝林国栋也别转业去地方,就留在部队上任个清闲的职,甚至都有人主动去找孟首长给林国栋疏通关系了。

奈何林国栋的专业安排是孟首长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给安排的,基本上已经铁板钉钉了,倒是叶知秋,孟首长也有心留一下,毕竟他身上的问题还没完全解决。

孟首长就喊了林国栋去他的办公室,问林国栋的打算。

林国栋一听孟首长说有意将叶知秋留在炊事班,他满脸惊恐地站直了身子,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一般大,“领导,您不是在同我开玩笑吧,我媳妇儿带着孩子过来是看我的,咋能把我给打发回去了,留下我媳妇儿和我孩子呢?”

孟首长说,“孩子你带回去也成。”

这话就更恐怖了,媳妇儿不带走,孩子带走,那不是给自己找困难么?

林国栋的立场十分坚决,“抱歉,领导,这个我真不能答应。孩子还小,哪能离开亲妈?要是我把孩子带回去了,我媳妇儿留在那边,那三个孩子不就像单亲家庭一样了?”

孟首长提的这要求本来就是不情之请,哪能再坚持?这件事情只能作罢。

转业单是在腊月上旬发下来的,叶知秋和林国栋商量着尽快回老家去,暂时先在老林家或者是老叶家借住两天,等屋子打扫出来,炕头也烧暖和了再住进去。

林国栋对这屋子里的东西都熟悉了,叶知秋不敢在林国栋的眼皮子底下把东西塞到空间里去,等回家后再拿出来,只能将一些不太显眼的东西塞进去,比如粮食蔬菜等,至于铁皮炉子、菜刀、锅碗瓢盆等家伙事,放在外头可不容易买,叶知秋将能带的东西都带上了,实在带不了的就低价‘转让’给了魏大姐等与她关系不错的人。

等东西都收拾好,去邮局将不着急用的东西寄走一批,余下的东西叶知秋和林国栋一人背了一包拎了两包,领着三个孩子就回家去了。

回去时托了林国栋的福,买到的是硬卧铺,虽说那硬卧铺躺下去都硌得疼,但好歹能休息了,也不像硬座车厢那样四处漏风。

回去时带的东西比来时带的东西多了不少,可因为硬卧铺车厢人少的缘故,用不着时时刻刻紧绷着神经盯着,就算她想去上个厕所,也有林国栋盯着三个孩子和行李,叶知秋没感觉和来时那么累,就因为这,她给了林国栋两天的好脸色。

从火车转客车,客车转拖拉机,拖拉机转牛车,一趟趟从省城转回红旗公社时,已经是离开省城的第四天了。

叶知秋瞧着林国栋有些咳嗽,给林国栋把了个脉,发现林国栋身上的旧伤又有复发的架势,赶紧从林国栋身上换了个最沉的包裹下来自己背着,赶路的速度也放慢下来。

紧赶慢赶,总算在腊月十七的这天回了家。

家门是锁着的,叶知秋从口袋里摸出钥匙,开锁一看院子,脸就垮了一半。

她当初走的时候可是委托过林老头和林老太帮忙看着点院子的,结果就看了个这?院子里的草长得都快没处下脚了。

不过林国栋在,叶知秋没说什么,她催着三个孩子进了院子,又开了房间的门,发现房间里只是稍微落了一些灰,并没有脏到哪儿去,紧蹙着的眉头这才稍微松开一些。

林国栋把行李都放在炕上,主动去找柴火烧炕,结果在后院里转悠了一圈儿都没见到柴火,他折回来问叶知秋,“家里的柴火呢?咋一根都没见着?”

叶知秋愣住了,“啊?都在后院那棚子里摞着啊,我担心受潮,都拿脚皮布扇着的,你没看见?不应该啊,每年都在那儿放着,我春天就开始攒柴火了,攒了老不少呢!”

“哪有什么胶皮布?就一个空棚子?”

叶知秋被林国栋给说懵了,她不信林国栋的话,自个儿又往后院走了一趟,待她亲眼看到那空空荡荡的后院后,一颗心都凉透了。

在所有的屋子里都转悠了一遍,家里少了什么她都心里有数了之后,叶知秋叮嘱林国栋在家收拾东西,自个儿气势汹汹地出了门。

她要去老林家问问林老太,当初她拜托林老太给看着院子,林老太就是这么给看的?要是她再回来的晚一点,怕是房顶都能让小偷给掀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