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 黄茂林也在家里,他一见梅香脸色发白,立刻冲了过来。
“可是哪里不舒服?”
梅香摆了摆手, “天热, 走急了,想是沾了暑气。”
黄茂林立刻大叫,“细月,细月!赶紧让王妈妈把厨下的咸汤端一碗上来!铃铛, 打一盆温水来!贵仁, 去叫大夫来!”
说完,他把梅香扶到一边坐下, 掏出帕子给她擦擦汗。
外面两个丫头迅速动了起来,黄茂林先喂梅香喝了一碗汤,又亲自给她洗把脸, 再让她躺在一边。
梅香喝了碗汤之后感觉缓过劲儿来了, 忍不住苦笑,“真是不中用,以前我和阿娘上街卖菜, 经常顶着大太阳走个来回。这才多远的路,就热着了。”
黄茂林持续用温水给梅香擦汗,“以前卖菜,去得早回得早, 也没说大中午头往回赶的。再说了, 这几年你连着养了几个孩子。我听说妇人产子最耗精神,除了生产苦, 养育更艰辛。”
梅香眯着眼睛,“茂林哥, 你居然懂的处理暑气。”
黄茂林给她理了理头发,“我时常要出去跑,自然要注意些。再者,豆腐坊和油坊里烧起大火来闷热的很,我专门问过老大夫,夏日里若是觉得中了暑气,喝些咸汤,多擦擦汗,找个凉快的地方歇一歇,慢慢就能缓过劲儿来。”
正说着话,门口贵仁把附近的章大夫强拉了过来。
章大夫气喘吁吁,黄茂林连忙起身迎接,先端了温杯茶给章大夫,“章大夫,内子才从娘家回来,这几步路的功夫,我看她脸色发白,你帮着看看可是哪里不对。”
章大夫年纪也不小了,黄茂林又在场,倒也不用避讳。
章大夫看了看梅香的气色,又号了号脉,问了问今日的行程和饮食,心中有了判定。
“黄大爷,大奶奶这是热着了。大爷方才处理的很得当,大奶奶再缓一缓,等会子再喝些咸汤,莫要再热着了。”
黄茂林这才放下心来,谢过章大夫,并请他开药。
章大夫摇头,“大奶奶症状轻,不用特意开药,千万不能再热着了。”
说完,章大夫就要走,黄茂林赶紧付了诊金,把章大夫送到了门口。
章大夫走后,梅香又躺了一会子,缓过来之后觉得有些困,眯着眼睛就想睡。
黄茂林赶紧摇了摇她,“先别睡,吃点饭再说。”
梅香懒懒的回答道,“我不饿,不想吃。”
黄茂林试探了一下她的额头,并无异常,捏了捏她的脸,“那你就躺着,我喂你吃。”
梅香闭着眼睛笑,“我又不是坐月子,泰和哪里去了?”
说起泰和黄茂林就笑了,“指不定又躲在哪里翻箱倒柜!不用担心,我让人跟着他呢。”
细月和铃铛把饭菜端了上来,因梅香苦夏,王妈妈做的都是清淡饮食,凉拌和清炒居多,并无大荤。
梅香坐了起来,吩咐铃铛,“去把泰和叫过来。”
泰和走得歪歪扭扭的,总感觉随时要摔倒的样子,但却气势十足,一头扑到阿娘怀里,立刻就要掀衣服喝奶。
随意喝了两口之后,看到桌上的饭菜,立刻扭头就要来霍霍。
黄茂林一把拦住了他,我把他塞到专用的高脚圈椅中,给他弄了些小孩子能吃的东西,放在他前面的木盘子上。
泰和很不满意,一手拿着勺子,一手指着饭桌,不停的哦哦叫,意思是我要吃桌上的。
黄茂林敲了敲他的碗,“吃你碗里的!”
泰和仍旧不满意,看向梅香,小嘴哦哦叫,仿佛在告状一样。
梅香舀了一勺鸡蛋羹,略微吹了两口,感觉不烫了之后塞到泰和嘴里。
泰和这才停止了叫唤,开始拿他的小勺子在碗里戳来戳去。
梅香一边自己吃,一边喂儿子吃两口,黄茂林也在一边帮忙喂。
梅香又与黄茂林说了女儿上学的事情,把李先生的情况大致说了一遍。
黄茂林点头,“需要什么,你尽管让人去买,我也不懂上学的事情。这几天天太热,晌午的时候你可千万不能再出去了。你刚才回来的时候脸色发白,可把我吓坏了。”
梅香心中感动,往黄茂林碗里夹了一些菜,“你不用担心我,我身子骨好的很。”
黄茂林也给她盛了碗汤,“再喝一碗,你每日又要喂奶还会出汗,得多喝些汤汤水水。青莲既然去读书了,以后你白日也能清闲一些,拖着两个孩子,累得很。”
梅香也点头,“可不就是,我宁可下田里干活,都觉得比带两个孩子要轻松。大的叽叽喳喳,小的哭哭闹闹,整日没个安静。”
说完,梅香摸了摸泰和的小脑袋,“你什么时候才能去读书哟,阿娘就能彻底安静过几天日子了。”
黄茂林温和的看向梅香,“不用急,等他们都大了,咱们俩回老家住去,安安静静的,就咱们两个,多好。”
夫妻两个吃了饭之后,先把泰和哄睡着了,然后也一起歇下。
黄茂林先醒过来,外头还热着呢,且梅香上午的模样吓到了他,他也不敢离开,就一直守在堂屋里看账本子。
梅香带着泰和一觉睡了好久,等起来之后才彻底恢复,头也不晕了,也不犯恶心了,没感觉到燥热。
泰和起来之后按照惯例先喝奶,然后就要下地去玩。
梅香看了看太阳,没有晌午那么吓人,让王聚宝和贵仁一起跟着泰和。
黄茂林让细月把吊在水井里的那个西瓜切了,给前院儿也送去一些,众人一起分吃。
等到太阳快落山了,夫妻二人带着泰和一起出门了,先去给青莲买了一些上学用的东西。两口子不识货,那什么竖笛、围棋,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叫好。
但黄茂林知道一个道理,人不识货,钱识货,只管买那贵的就是了。
梅香偷偷笑话他,“一看就是没见过世面的暴发户!”
黄茂林咧嘴,“店家最喜欢我这样的!”
等买过了东西之后,夫妻二人先回韩家接了女儿,又去学堂接了儿子,然后一起慢悠悠往回走。
一路上,青莲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一会儿说李先生知识渊博,一会儿说李先生弹琴好听。
慧哥儿在一边插嘴,“李先生家的儿子孟大郎今儿头一天去我们学堂里,学问扎实的很,舅舅问的功课,就没有他答不上来的。”
黄茂林摸了摸大儿子的头,“既是个好孩子,你就与他多来往,请教学问也好,多交个朋友也罢,他们母子远道而来,我们也该尽些地主之谊。”
一家四口说话的功夫就到了家,慧哥儿进门后先帮着劈了些柴。
这是黄茂林规定的,每天要帮家里干些活。挑水劈柴扫地,不拘什么都行。一来免得养懒了身子骨,二来也知道生活的艰辛。
青莲也帮着梅香一起收衣裳,一一叠好之后放到柜子里。
等做完了这些事情,兄妹二人一起读书去了。
自此,青莲也开始了每日外出读书的生涯。好在韩家离得近,倒不费事。黄茂林每天早晚接送两个孩子,其余时间要么在家里陪着梅香,要么就到处跑生意,一家人的日子清净平和。
青莲不在家,梅香大部分精力都花在泰和身上。
泰和长得飞快,才几天的功夫就走得稳稳当当的了。伴随着他走路稳当的过程中,梅香发现了一件让她吃惊不已的事情。
才刚刚一周两个多月的泰和,一只小手就能轻轻松松拉得动二三十斤重的东西。
头一回看见泰和把太师椅打翻,一只小手拉着到处跑,梅香吓得赶紧过来夺下了椅子,又看了看儿子的小手,上面也没受伤。
梅香对着泰和的小手吹了吹,“乖乖,疼不疼?这椅子这样沉,你拉它做甚?”
泰和听不懂,冲着阿娘嘿嘿直笑,又要去拉椅子玩,梅香这才发现那沉重的太师椅在泰和手里就跟个小板凳一样。
梅香的心顿时揪到了一起,难道这孩子也是个大力气的?老天爷,这可怎么是好!
等黄茂林回来之后,梅香立刻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
黄茂林没有吱声,先逗着泰和拉着椅子跑,又让他拉更重的东西。逗了一会之后,黄茂林才相信了梅香说的话。
他见梅香一脸忧色,忙着安慰她,“不用担心,泰和是个男孩子,力气大一些也无妨。我们好生教导他,让他不要随意欺负人,力气大一些也不是坏事。”
梅香想到了自己幼年时候的经历,“我小的时候因为力气大,阿爹阿娘从来不敢让我出门,怕我打伤了人家,又怕传出去名声不好听。泰和虽然是个男孩子,也不知这事是好是坏。”
黄茂林摸了摸她的头,“不要急,他还是个小孩子呢。小娃儿有时候爆发力大,长一长说不得就正常了。”
黄茂林一再相劝,梅香这才暂时把这事情丢在一边。
才操心完了泰和力气大的事情,这小家伙又开始给梅香找新的麻烦。
他除了力气大,吃的也多,跟同龄人比起来,他两天吃的东西抵得上人家吃三天的。
这也就罢了,家里又不是养不起,多吃一些身子骨长得结实。
除了这些,泰和的小脑袋瓜子也精的很。你看他虎头虎脑,不知道的人以为这孩子憨厚,其实就是个小精豆。
家里谁也别想瞒着他吃东西,但凡闻着点味儿,他就能把吃的东西翻出来。因他年纪尚小,许多东西还不能给他吃。哥哥姐姐有时候背着他吃点心,他一听见人家嘴巴动,立刻跑过来仔细查看。
慧哥儿和青莲立刻紧闭着嘴巴一动不动,泰和仍旧不相信,非要扒开哥哥姐姐的嘴巴查看一番。若发现你嘴巴里有东西,立刻要掏出来。有时候哥哥姐姐不肯让他查看,他就对着人家的脸呼呼拍两下。
泰和不让家里人背着他吃东西,他自己却偷偷吃东西。
柜子里面有许多点心,因慧哥儿和青莲大意,拿点心的时候被泰和看见了,这可了不得,他的心就挂在上头,无时无刻想去拿东西吃。
梅香没有办法,把点心换了地方,要不了两三天又被他发现了。
梅香气得和黄茂林抱怨,“这孩子嘴巴真馋,整日又没饿着他,见了什么都想吃。”
黄茂林抱过儿子,对着他圆圆的大脑袋亲了两口,“小娃爱吃,才能长得更好。”
泰和见阿娘总是把点心换地方,他也学精了,一旦找到放点心的地方,自己偷偷拿一些藏起来。
有时候他能记得起来,趁着人不注意拿出来吃。但小娃儿记性差,经常忘记,那点心就放坏了。
到后来梅香干脆不在家里放点心,每次少买一些,回来分一分,全部吃光。
你以为这样就能难倒小泰和吗?
他自己要出门买!
泰和渐渐知道了钱可以换东西吃,故而时常搬个小板凳,踩在上面去抽屉里找钱,然后让阿爹阿娘抱着他上街。就和当初慧哥儿小时候一样,凡是他进过的店铺,再次走过门口,一定要进去买些东西才行。
日子呼啦啦的过,一眨眼到了中秋节。
这是一家人头一回在县城过中秋节,梅香异常重视。
节前两天,梅香去点心铺里买了些上好的月饼和糕点。往叶氏那里送了一些,豆腐坊和油坊里送了一些,又往左邻右舍以及黄茂林的那些生意伙伴那里送一些。
当然,各处也都有回礼。特别是叶氏那里,明朗收到了许多人送来的礼,叶氏除了送给张县尉家,也只能往女儿这里送了。
中秋团圆日,黄炎夏忽然有些想回家,他的根在平安镇,平日倒也罢了,一到年节就会想回去。
今年端午节的时候,因为水玉坊里太忙碌,他还要帮着黄茂林带徒弟,也没工夫想回家的事情。
这回中秋节,水玉坊已经能周转的开,徒弟们也渐渐能做许多事情,黄炎夏就萌生了想回去的意图。
黄茂林与他商议,“阿爹,要不我把阿娘和弟弟一家子都接过来,咱们一起过个中秋节。等过了节之后,茂源一家子人就回去,阿娘若是愿意,留在这里也使得。水玉坊里暂时还离不开您呢。”
黄炎夏叹了口气,“人老了就是这样没出息,总惦记着落叶归根。你说这县城里多好,整日人来人往,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想吃什么都有,想穿什么都能想得到。但我时常还是想回大黄湾,惦记那几间破房子。”
黄茂林笑了,“别说阿爹,连我都经常想回大黄湾。我在那里长大,时常做梦能梦见那个地方,不管是镇上的屋子还是县里的宅子,梦里面从来都不会有,只能梦见老宅。”
黄炎夏也笑了,“那是你最初的根,忘不掉也是正常的。”
黄茂林托人往平安镇带了信,八月十五那天上午,黄茂源自己驾着车,带着妻儿和老母亲一起来了县城里。
泰和满周岁的时候,杨氏带着二房一家子来过,这回是熟门熟路,也不用人接。
中秋节那天早上,水玉坊照常营业,半上午的时候都关了门,所有人都去黄茂林家里过节。油坊那边,韩明辉兄弟二人被叶氏接走了。
梅香提前让家里人买了充足的鸡鱼肉蛋,准备好生过个节日。
黄炎夏等人先到,梅香亲自上了茶点,“这些日子辛苦阿爹了。”
黄炎夏摸了摸泰和的小脑袋,“你也辛苦,给我养了这几个好孙子。”
泰和一边流着口水一边看着旁边茶盘子上的果子,黄炎夏连忙拿了一块软和的东西给小孙子吃。
梅香打过了招呼之后就去厨房,让慧哥儿和青莲一起在这边陪着阿爷说话。
今儿要做两桌酒席,黄家自家人一桌,黄茂坚昨儿已经回老家去了,外头剩下的伙计们和下人坐一桌,王妈妈带着几个丫头到时候在厨房里吃。
梅香刚和王妈妈把菜色定好,黄茂源一家子到了。
梅香和黄茂林一起出门迎接,把二房一家人引进了正房。
双方互相厮见行礼,然后各自落座。梅香问候了杨氏,杨氏也客气的问候了梅香一家子,还让梅香转达对叶氏的问候。
说过了客气话之后,梅香让慧哥儿带着榜哥儿去玩儿,红莲要跟着梅香一起去厨房帮忙,堂屋里只剩下黄炎夏夫妇和黄茂林兄弟。
黄茂林问黄茂源生意情况,后者大略说了说,总归是没有太大起色,自然也没有退步。
说过了生意上的事情,又说田地,这是黄炎夏比较关注的。
黄茂源认真回答父兄的问题,“今年收成还可以,这回是各家都在田里忙活着呢,等回头租子都收上来了,我给大哥送过来。”
黄茂林点头,“田租的事情不着急,你如今还是两辆车吗?杨大郎干的如何?”
黄茂源看了一眼杨氏,见杨氏把头转向一边喝了口茶,也不避讳她,“大郎干的还可以,我上个月又添了一辆新车,这回找的不是亲戚。”
黄茂林点头,“只要可靠就行,未必一定要用亲戚。”
杨氏许久不见黄炎夏,关心的问候他的生活,“当家的身子骨可好?我总在家里担心你,你如今也上了年纪,可要保重身子。”
黄炎夏点头,“你放心吧,我好得很。豆腐坊里又有伙计又有徒弟,我只动动嘴皮子就行。吃穿上头茂林和他媳妇周到的很,就是认识的人少,没个说话的。”
杨氏笑了,“老家的人如今都羡慕当家的,到县城里享福来了。”
黄炎夏想到前几日黄茂林跟他说的话,问杨氏,“你在家里也无事,愿不愿意留在县城里跟我一起住?”
杨氏瞟了一眼黄茂林,“我在这里也帮不上什么忙。”
众人都知道杨氏的心思,她想留在这里。整个平安镇的人背地里都窃窃私语,后娘就是后娘,黄掌柜发达了搬去了县里,把亲爹接走了,后娘还留在老家。外人可不管黄炎夏是不是来帮黄茂林带徒弟的,人家只觉得他是来享清福。
杨氏刚开始也没往这上头想,等流言传到她耳朵里,杨氏心里百般不是滋味。
今日黄炎夏这样一问,杨氏立刻心动了,但又怕黄茂林不同意。
黄茂林心里明镜儿似的,立刻接口,“阿娘若是不嫌弃,就留在县城里跟我们一起过。”
杨氏尴尬的笑了笑,黄炎夏帮着解围,“孩子们的一片孝心,你就留下吧,跟我一起住在水玉坊,我独自一人住了间大屋子,你留下帮着给大伙做饭,只洗我一个人的衣裳就好。”
杨氏见他们父子都这样说,这才就坡下驴,“那我就留下了,别的不说,做饭我还是会的。”
黄茂林眯着眼睛笑,“那就有劳阿娘了,我给阿娘开工钱。”
杨氏连忙摇头,“不用不用,不过是做饭罢了。”
梅香正好带着红莲进来,也跟着说客气话,“那就要劳累阿娘了,本该我去的,只是家里孩子多,我也走不开。若是让下人去也不合适,显得我偷懒似的。以后我每日打发个丫头过去,给阿娘打下手。”
杨氏笑眯眯的客气,“不妨事,我在老家也无事可做。榜哥儿每日去读书,家里的事情红莲都能操持的过来,我这把老骨头都养懒了。”
一家人坐在一起一边吃茶吃点心,一边说闲话。
黄炎夏看着满屋子的儿孙,心中无比熨贴。
杨氏看到虎头虎脑的小泰和,心中羡慕不已。榜哥儿都这么大了,红莲也没说再生一个。
红莲心中也叫苦,她如何不想再生两个,可她就是怀不上,能有什么办法呢!
榜哥儿许久没见哥哥和妹妹,跟着一起在大伯家里乱跑。
王妈妈做好了晌午饭之后,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
黄茂源给父兄倒酒,红莲要起身伺候伯母和大嫂,梅香按下了她,“弟妹好容易来我家,只管做个客就行,哪能让你忙活,有丫头们呢。”
婆媳三个和青莲一起喝米酒,梅香只略微沾了沾唇。
满桌子的菜,鸡鸭鱼肉蛋,样样都有,还有许多杨氏从来没有见过的菜色,想来是县城里的花样。
两房人一起热热闹闹吃了顿中秋团圆饭。
吃了饭没多久,黄茂源就要回去。
黄茂林夫妇一再相留,他仍旧拒绝,“多谢大哥大嫂好意,只是我明儿与人约好了拉货的,不能言而无信。”
黄茂林这才做罢。
梅香把家里剩下的许多吃食送给二房,还有娘家送来的一些上等月饼点心,分了一些让红莲带回去给榜哥儿吃。除了给二房,又让红莲给淑娴以及莲香捎带了一些。
因杨氏今儿过来没准备住这边的,什么都没带,她也要跟着回去,把自己常用的东西和换洗衣裳带一些过来。
榜哥儿依依不舍告别了哥哥妹妹,跟着阿爹阿娘一起回了平安镇。
黄炎夏吃了饭之后,带着伙计们和徒弟们一起回了水玉坊。
白天是一大家子的团聚,到了晚上,就剩一小家人团聚了。
中秋月圆,桂花香清冷,团圆夜热闹。
梅香让王妈妈把中午剩下的食材略微做了几样菜,一家五口在花院子里的桂花树下摆了一桌饭菜。
慧哥儿对着父母举起酒杯,“儿子愿阿爹阿娘年年有今日,愿咱们一家子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夫妻二人尽饮杯中酒。
青莲有样学样,黄茂林夫妇再次笑眯眯的喝了杯中酒。
小泰和不甘示弱,啊啊的叫唤了起来,青莲立刻往弟弟嘴里喂了些吃的。
八月的晚上,略微有些凉了。梅香怕饭菜凉了吃了坏肚子,带着孩子们赶紧吃完了饭。
丫头们把碗筷撤下之后,梅香给泰和加了件小马甲,又让慧哥儿和青莲也各自加了衣裳,一家人就坐在院子中赏月。
慧哥儿对着天上的月亮,做了首勉强通顺的诗,赢得了一家人的称赞。青莲拿起竖笛,勉勉强强吹了一首李先生新教的清平乐。梅香抱着小泰和,唱了一首乡下的小曲。
黄茂林看着儿女们承欢膝下,内心异常感动。又见梅香温婉娇俏,心中更加欢喜。
黄茂林把月饼分给妻儿们吃,面色温和的和家人说话,“我小的时候,做梦也想不到会有今日这样的好日子。”
青莲依偎在父母身边,“阿爹,你小时候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黄茂林想了想,“也是一样的吃团圆饭,吃月饼,不过没有赏月,也不会作诗吹曲子。”
梅香也忍不住怀念,“我阿爹在世的时候,每年中秋节,他会从镇上买月饼回家给我们吃。我家里院子有一棵桂花树,虽然农忙,我也会打了桂花做饼吃。那时候你们舅舅和二姨都小,我们家里的零嘴就没断过。”
黄茂林也忍不住笑了,“可不就是,我跟你阿娘刚定亲的时候,每次去你外婆家,你阿娘都要偷偷带着我做好吃的。”
梅香嗔怪他,“胡说,怎么是偷偷的,你哪回不比我吃的多。”
两口子一边说笑一边带着孩子们玩耍,等夜深了,泰和开始打哈欠,一家人才结束了赏月,洗漱过后各自安歇去了。
黄茂林今儿吃了酒,心中高兴,等泰和睡着了之后,见梅香洗漱干净,换上了一身艳丽的睡袍,二话不说把她搂到床上。
“这衣裳真好看!”
梅香娇声问他,“难道只有衣裳好看?”
黄茂林轻轻抚摸梅香的头发,“从头到脚都好看,从我十三岁第一眼看到你那天起,我就觉得你是这世上最好看的姑娘。”
梅香忍不住笑了,“如今我不是姑娘,都生了三个孩子,可见不是最好看的。”
黄茂林吃吃发笑,“你肯定不是最好看的姑娘了,你是最好看的婆子。”
梅香立刻在他大腿根上拧了一把,“快走开,不要和我这婆子睡在一起!”
黄茂林把她搂得紧紧的,“我一个糟老头子,只能和你这婆子睡在一起!”
说完,他二话不说,开始动手解衣衫。
二人成亲快十年,越发心有灵犀,于床帏之事也是琴瑟和谐。
黄茂林感觉自己好像又回到了少年时候,心潮澎湃。这一刻,他恨不得把以前那些求而不得的苦楚通通补偿回来。有了这个心思,他动作越发勇猛,又怕伤着梅香,勇猛间又带着些隐忍,颇是缠磨人。
窗外,明月高悬夜空;窗内,小舟轻摇,木桨划动,水声乍起,鸥鹭惊鸣。
风愈急、雨愈大,路人行其中,满身湿透。忽然一声惊雷响起,风停雨歇,鹭鸣声散,一切又归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