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梅香一大早就赶集去了。
梅香走前只喝了碗稀饭,夏天出汗多,也不怕路上内急。
她手里提了个篮子,今儿要买盐,她还带了个盐罐子。叶氏给了她四十文钱,让她买二斤盐回来。盐是精贵物品,朝廷统管,各州府有固定的盐商,价格也定死了。十八文钱一斤,是多少年的老价格了。
梅香一路快走,太阳还不是很高的时候,她就到了镇上,梅香低头往杂货铺去。
到了杂货铺,里面有不少人,老板一家子忙个不停。
梅香一眼看见老板家的儿媳妇,忙过去问话。
“嫂子,有盐吗?我要买盐。”
那年轻媳妇笑道,“盐有呢,妹妹要多少?”
梅香笑了,“我要二斤整。”
年轻媳妇笑道,“妹妹稍等。”
说完,她走到柜台后面,打开一个小缸,从里面舀出些盐,用旁边一个小称称了重,称完后又问梅香,“妹妹带盐罐子了没?”
梅香忙把盐罐子拿了出来,“带了呢,我家的盐罐子,正好就是二斤的。”
那年轻媳妇笑眯眯地把盐倒进梅香的罐子里,“可巧了,正正好。妹妹看,罐子口平平的,半两都不少。”
梅香一边把罐子口盖上,一边说道,“嫂子家的称公道,平安镇家家都知道的。”
年轻妇人估计是才进门不久,帮着操持生意,听见梅香这样夸她家称公道,脸略微红了红,“都是乡亲们信赖我们,再不敢糊弄人的。”
梅香收好了盐罐子,问她,“嫂子,一共多少钱?”
年轻妇人对梅香说道,“一斤盐十八文钱,妹妹给我三十六文钱就好。”
梅香利索地数出三十六文钱给她,“嫂子忙着,我先走了。”
年轻妇人接过钱,笑着对梅香说道,“妹妹慢走。”
她欣喜地看了看手里的钱,往日旁人家买二斤盐,定要杀价,说给三十五文钱。这个小妹妹倒好,一文钱价钱不讲,也省的她发愁。若是少收了钱,婆母定要不高兴了。
梅香买了盐之后,想着时间还早,就往菜市那边去了。她手里还剩四文钱,要给弟弟妹妹们带些零嘴回去。
还没到黄茂林的摊子时,就听见他叫她,“韩家大妹妹,且等一等。”
梅香本来正犹豫着,她想去问问黄茂林,又怕耽误他做生意,且租摊子岂有这样容易的。哪知黄茂林先叫了她,梅香忙不迭地过去了。
“黄大哥,今儿豆腐卖的怎么样了?”
黄茂林笑道,“马上就要卖完了,妹妹来赶集的?”
梅香笑着回答他,“我阿娘让我来买二斤盐,我才从王家杂货铺出来。”
黄茂林一边整理豆腐一边对梅香说,“王家杂货铺的称公道,就是盐不能一下子买多了,怕放潮了。”
梅香点头,“是呢,我们每回只敢买二斤,就过年的时候能多买一些。”
黄茂林接着说道,“昨儿婶子和妹妹托我问的事情,我今儿来得早,问了巡街的张大哥,他跟我说有三个摊子正在易主。头一家在路口那里,那个地方好,贵一些。还有一家是后街裁缝铺门口,那里人少些,一个月只要五十文。最后一家,喏,就是对面那个卖油条的,听说要去县里。他的摊子和我这一样,店家一个月要九十文呢!”
梅香没想到他这么快就能打听到这么多消息,“黄大哥真能干,我还以为要等些日子呢,这么快就有了。我回去问问我阿娘,明儿就给您消息。”
黄茂林点头,“大妹妹,要快些。咱们平安镇大,旁边又官道,贩子们多的很,最多不过两三天,这几个摊子怕是都要被人定完。”
梅香又赶着道谢,“多谢黄大哥,明儿一定给您消息。”
黄茂林笑道,“不用谢,太阳越来越大了,妹妹赶紧回去吧。”
梅香想了想,到对面油条摊子买了四文钱的油条,一共八根。
她要送给黄茂林四根,黄茂林不要,拉扯的过程中,梅香强行把四根油条放到他的摊子上,并推开他的手,扭头就走了。
黄茂林看着摊子上的油条,感觉手上还有梅香刚才拉过的柔软触感,他忽然脸红了一下,低头捡起一根油条吃了。
梅香回家后,叶氏正带着兰香坐在正房,明朗兄弟两在西厢房写字。
梅香把篮子放下,打水洗了把脸,喝了口茶。
兰香把脑袋伸进篮子里,见到了油条,脸上笑开了花。
叶氏让她去把哥哥们叫来,梅香一边把油条给弟弟妹妹们分了,一边告诉叶氏这个好消息。
三个孩子一人吃了一根,还剩下一根,叶氏把油条劈成两半,她和梅香一人一半。
叶氏问梅香,“你觉得哪个好呢?”
梅香仔细斟酌着对叶氏说道,“路口的那家,一来租子贵,二来太打眼了。裁缝铺那里人少了一些,不若还是卖油条的这一家好。”
叶氏笑了,“你跟我想到一起去了,咱们卖的是油和菜,去菜市最好。明儿就告诉黄家小哥,让他帮着把摊子定下来。”
梅香点点头,“若明日他来卖豆腐,咱们直接把租子给他。若他明儿不来,我去镇上给他。”
叶氏点了点头,“你走一上午也累了,歇会吧,我去做饭。”
明朗吃完了油条,问梅香,“姐姐,我以后跟着你们一起去吧。”
梅香摇头,“你就留在家里,看着明盛和兰香。”
明朗不再说话,低头思索。
梅香又劝他,“你不用担心我和阿娘,你只管好生读书。阿爹的热孝还没过,你若整日往外跑,若被一些臭讲究的人看到了,要说你不守规矩了。”
明朗听姐姐这样劝他,抬头对梅香笑了笑,“那姐姐就要受累了。”
梅香笑道,“咱们亲姐弟,说这些干甚。”
梅香说完就和兰香一起玩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