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华盛顿大战发生之后的一个多星期,一家哥谭市的小报社报道了一起凶杀案。
本来是一件很普通的凶杀案,可问题就在于,这篇报道的内容,几乎完全就是在暗示蝙蝠侠就是凶手。
拜薇拉的短文所赐,目前的舆论大环境还是对超英的歌功颂德,是以这篇报道暂时还没有发酵。
在报道中,报社记者也只是含糊地提了一句“知情人表示或许和蝙蝠侠有关”,并没有完全揭露。
但薇拉火速赶来哥谭,为的就是这篇报道。
七个超级英雄,钢骨和沙赞身上的问题最少(可能与他们很少出现有关),神奇女侠是牵扯方比较多……最麻烦的就是蝙蝠侠。
华盛顿大战之前,就数蝙蝠侠的名声最差劲。
不可否认的是,过去的几年内,蝙蝠侠之于哥谭,基本上就是个恐怖传说。
和“血腥玛丽”、“slender man”、“削肾客”等故事一样,很多人都把“bat man”看作是哥谭暗夜的幽灵。
亲自把有关于蝙蝠侠的所有报道和事迹整理过一遍之后,薇拉觉得真不怪哥谭人多想,早几年的蝙蝠侠放在恐怖电影里完全不违和。
蝙蝠侠到底有多吓人呢?
想象一下吧:
你独自一人呆在家里,明明都已经把门反锁,家里还设有无数安保防护,半夜睡醒的时候,突然听见走廊里有嘎吱嘎吱的怪声。
你拿着枪走出去,发现走廊什么也没有,周围很安静,只有你自己的心跳声和呼吸喘气声。
然后在黑暗和死寂中紧张地来回检查,发现安保防护完好无损,你松口气地回房间,走进浴室,刚想洗把脸,却在镜子里,看见你身后站着一个黑衣蒙面男人。
他就站在你身后,静静地看着你。
——管你是谁,这个时候肯定是吓得尿都快出来了。
这就是蝙蝠侠这几年在哥谭经常干的事。
没人知道他到底是如何在不破坏安保系统和门锁的情况下潜入室内的,也没人知道他到底在哪个角落中暗暗地观察你……他总是在暗夜中出现,单枪匹马地干掉所有人,用残酷的手段刑讯逼问,把人吓得半死之后又把人打得半死。
在他这几年的震慑下,哥谭大多数黑帮聚集开会都开始选在大白天了,因为白天不会有可怕的蝙蝠侠= =
也正因为如此,整个哥谭,从官方到民间,基本都在害怕他。
这种情绪反馈到哥谭市的媒体,导致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没有一天不在批评谴责蝙蝠侠。
而且,他们的批评,是有迹可循的。
因为蝙蝠侠的确把某些家伙打得要死,每一起案件都有人证物证,一旦翻旧账,那蝙蝠侠的“超英形象”就会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不过薇拉一点都不怕。
她一点不在乎媒体把蝙蝠侠这些负面报道爆出去——他们敢爆,她就敢借势运作。
但是如果蝙蝠侠牵扯到人命案件就不一样了。
蝙蝠侠究竟有没有杀过人。
这是个底线问题。
被传媒界认为是“创造了希特勒”的宣传天才约瑟夫.戈培尔曾经有句很经典的名言:
“混杂部分真相的谎言,比直接说谎更有效。”
这句话尤其适用于传媒领域。
如果媒体想要让自己的受众相信某个事实——比如说现在,他们需要说服人们相信蝙蝠侠牵涉到了某起命案,让蝙蝠侠硬生生背下这一起人命官司,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摆出事实真相。
蝙蝠侠像个鬼一样把某些不法分子吓尿是真的,刑讯逼供某些犯罪嫌疑人、将这些人打到骨折住院也是真的。
那么倘若把蝙蝠侠的这些过错事迹和这起最新发生的人命案件同时联系起来宣传出去,大家会怎么看?
哪怕媒体只是模棱两可地说一句“蝙蝠侠可能是凶手”,已经看过蝙蝠侠一系列劣行的人们都会认定“蝙蝠侠就是凶手。”
即便是调查起来,前面的一切全都是真的,那么最后的推断“蝙蝠侠是凶手”,就一定也是真的。
——这才是最麻烦的地方。
如果不尽快调查清楚,尽早澄清,“曾经杀害无辜”这口大锅恐怕真就要直接盖到黑漆漆小公主的头上,抠都抠不下来了。
在薇拉的诡辩之下,这位被“蝙蝠侠暗恋者”给雷得七荤八素的戈登终于松口,站在绝对公平公正的角度,给眼前这位名为“薇妮莎”的记者小姐透露了几分真相,两人就这件命案的事谈了谈。
“这起命案发生在一个多星期以前,现在是由第一个找到现场的科伦探员负责调查此案,因为相关的线索比较模糊,我不能透露太多。”
这位老道的局长显然吃过哥谭记者的厉害,言辞十分谨慎:
“但是我已经读过《早安哥谭》关于此案的报道,可以肯定的是,那篇报道中失实的地方非常多,几乎通篇都是猜测,我个人并不赞同。”
“已经有报社对此案进行报道了?”
薇拉一挑眉,假装惊讶地问,“也就是说,已经提前有其他报社记者过来采访过了?”
戈登一顿,深深看了薇拉一眼,过了片刻才慢吞吞地道:
“啊,就在昨天,《纽约时报》的记者才来过一趟,《华盛顿邮报》、《联邦日报》、《大众邮报》这三家报社,也就此案采访过我,而《每日纽约》的编辑刚刚致电我——真是没想到,只不过是沾染了‘蝙蝠侠’这个名字,这件发生在哥谭的案件就获得了整整五家报社的关注。”
戈登的本意是警告薇拉以及她背后站着的《华盛顿先锋报》,让这些报社别太过分。
——他知道薇拉之前张口就说“暗恋蝙蝠侠”是骗人的,薇拉这么说,无非就是想从他这里拿到第一手资料。
可万万没想到,被警告的对象非但没有任何畏惧,反倒露出了狡黠的微笑。
薇拉:“好的,谢谢您的帮助,戈登先生。”
戈登:“………”
最关键的情报终于套出来了。
从一开始,薇拉压根就没想着从戈登这边得到什么情报,她就想要一个针对此案积极采访的报社名单。
——谁先跳出来,谁就是那个将要在几天之后搞事的。
等出了警局的门,薇拉先去预定好的酒店办理入住手续,先给玛丽打了个电话,假装没听见对方在电话里的咆哮声,就又联系上了那位倒霉的约翰警员。
估计戈登也怕这个没什么智商的小警员又对记者胡扯,就给约翰安排了一堆工作,导致他就算再想和薇拉见面,也抽不出时间来了。
本来答应好的采访却没履行,约翰有点不好意思,就干脆把负责此案的科伦推了出来。
于是,傍晚时分,赶赴酒店与薇拉见面的,就变成了这位科伦警官。
科伦警官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和年轻的约翰不同,他倒没有明确表示出对蝙蝠侠的憎恶。
忽略掉此人对待薇拉毫不保留的惊艳讨好态度,他对这个案件的态度,反倒让薇拉直觉到不对劲。
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这位科拿探员这样问道:
“薇妮莎女士,你是为了蝙蝠侠杀人案件而来的?”
薇拉顿了顿,脸上的笑容更深了。
一个专门负责此案的警官,在案情尚未明了之前,就已经将此案定义为了“蝙蝠侠杀人案”?
这可真是……值得琢磨。
她轻声问:“您这么快就已经调查清楚了吗?凶手是蝙蝠侠?”
科伦卡了一下,一脸正气地表示自己虽然还没完全拿到证据,但是根据他之前目击到的现场和目前搜集到的证据来看,杀人凶手就是当下盛誉的“超级英雄”蝙蝠侠无疑了。
为了应付采访,他似乎早有准备:
“根据现场的监控录像显示,在凶杀案发生之前,蝙蝠侠曾经出现在现场——”
薇拉忽而打断科伦:“监控有显示出蝙蝠侠的正脸吗?”
科伦:“…………女士,蝙蝠侠就没露过脸。”
“可是科伦先生,如果没有看见蝙蝠侠的正脸,你们是如何确认监控录像里的人就是蝙蝠侠呢?”
薇拉歪了歪头。
科伦:“……”
他假装没听见:“这也是我们至今无法逮捕蝙蝠侠的原因,当然,除了监控之外,我们还找到了其他证据,死者的母亲亲口证明,在案发之前,蝙蝠侠曾经潜入过他们家,威胁死者……”
薇拉:“可是单凭人证的口供……是无法量刑和定罪的吧?”
“当然,”
科伦试图转移话题,“暂且不说监控视频与死者母亲的口供,我还追查到另外的证据。在现场,我们发现了蝙蝠镖在墙上留下的痕迹……”
薇拉第三次打断科伦:“那你们拿到那只蝙蝠镖了吗?”
科伦:……
“?”
薇拉认真地看着桌子对面无话可说的警员,表情很无辜。
如果今天在场的是真正的《华盛顿先锋报》记者,科伦的这三条似是而非的证据,早就被记者当做是扳倒蝙蝠侠的铁证了。
只要稍微模糊一点,巧妙地应用一些语言艺术,人们就能看见如下报道了:
首先,死者母亲证明蝙蝠侠曾经闯入过他们家——真没想到超级英雄居然是个凶手!
其次,监控视频里有形似蝙蝠侠的黑影——蝙蝠侠杀人石锤了!
最后,案发现场出现了蝙蝠镖的痕迹——凶狠恶毒!这种人就被判死刑!
事实上,从科伦这种熟练描述的态度……想必,在前面五家报社记者来的时候,他也是这样对那些人说的吧?
两个人沉默地对视了三秒,最终科伦忍无可忍地道:
“女士,看起来,你好像对蝙蝠侠是凶手这件事颇有些不能接受?”
“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薇拉飞快地回答,表情很忧伤,“希望您能体谅一个暗恋蝙蝠侠多年的女人那点无聊的自尊心。”
“…………”
又是一片死寂。
科伦的脸简直当场裂开来,看着薇拉的眼神仿佛看见了什么不可思议的生物,他磕磕巴巴地半天,强调说:
“……可是,蝙蝠侠就是凶手啊!”
他说的是“蝙蝠侠是凶手”,而不是“凶手是蝙蝠侠”。
薇拉嘴角微微一扯,她伸出手扶住脸颊,发愁道:
“抱歉,在整个案情尚未明了之前,我还是不希望就这样给我爱的人定罪,您说的这些我都知道,我也从戈登局长那拿到了不少相关的资料,我会再去调查一下的。”
如果此刻是戈登在场,被薇拉坑了一次的局长先生立刻就能猜到薇拉又在骗人,但是对于没怎么经历过记者真正提问的科伦来说……他信了。
看见这位警官眼中逐渐浮现出的暗色,薇拉眯了眯眼。
当晚,她很早就回了酒店。
果不其然的,在她进入房间没多久,就又收到了科伦的邀约。
在电话中,这位去而复返的警员表示自己似乎又找到了新的证据,如果薇拉愿意的话,他能现在就带着她赶过去。
薇拉立刻就答应了。
她若无其事地把手机塞进包里,和一把女式手枪放在一块,当即就出了门。
只不过,她站在酒店大堂里等了大概几分钟,给科伦打电话示意自己在酒店大厅等他之后,居然又重新走进了电梯,朝着自己的房间走去。
在抵达那层楼之前,她特意叫上了一个酒店工作人员,借口房卡忘带,让这位工作人员替她打开了门。
门卡发出猝不及防地滴滴声,薇拉反手握住包里的手枪,飞快地推开了门。
“——!”
砰地一声闷响。
一个六七岁大的黑发男孩站在薇拉的行李边,手里抱着薇拉的电脑。
听见门口的动静,他惊讶又警惕地抬起头来,不可思议地瞪着门口的两个大人。
望着那双青蓝色的眼睛,薇拉唇角忽而一勾。
——抓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