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琅琊郡公

晋国大胜的消息, 从漆子巷传出去。不到半个时辰,立马传遍山阴, 乃至传出会稽!

城里城外的百姓,听闻这个消息。或喜极而泣,或激动昏倒。无论是否相识,都会互相诉说喜悦。

王徽之第二日酒醒,才知道这个消息。

跑去找王献之的时候, 却发现王献之不见了!

“官奴何在?”

王徽之询问隔壁的王玄之。

王玄之打着哈欠从屋里走出来,懒洋洋地告诉王徽之:“官奴昨夕离开启程离开会稽矣。”

王徽之皱着眉头言道:“官奴为何要离开?”

王肃之从隔壁屋里走出来,告诉王徽之:“陛下急召。”

“陛下急召?”王徽之若有所思。

晋国大胜, 陛下为何要急召王献之入京?

“只怕官奴赶不回来, 参加我等的婚礼了。”王肃之告诉王徽之。

王徽之一脸不悦,他问道:“虎头何在?”

“虎头上街去了。官奴临走前,让他出去看看。”王玄之说完,转身回屋。

王徽之问道:“外面有何情况?”

王肃之笑着告诉王徽之:“昨夕得知晋国大胜的消息后,全城百姓欢喜醒来, 在街头狂欢。”

“我出门看看。”

王徽之转身离开。

街头巷尾, 全都是人,全城的人如痴如狂。有些人在仰天长啸,有些人一边大笑一边捶打墙面, 有些人跪地大声哭嚎,有些人身子没穿上衣,在街头狂奔。

王徽之见到了顾恺之。

顾恺之面色平静地望着街头上的每一个人。

王徽之走到顾恺之的身边,没有引起顾恺之的注意。

王徽之出声问道:“看什么?”

顾恺之盯着街头, 低声回应王徽之:“人。”

王徽之问道:“官奴让你用画笔记下这场面?”

顾恺之点头,双眼不离人群。

王徽之转头对阿良言道:“取酒来。”

阿良劝道:“五郎,昨夕你喝了不少酒。”

昨日王凝之大婚,王徽之喝得最多。到后面,没人能叫醒王徽之。

王徽之不以为然:“我心甚悦,想畅饮一番。”

阿良无奈,转身离开,跑去酒垆打酒。

酒垆里的卖酒郎,不知道去了哪里。阿良叫了好几声,都没人搭理。

阿良只好跑回来告诉王徽之:“五郎,卖酒郎不知去了何处。无人卖酒。”

王徽之起身朝酒垆走去。

马车缓缓驶入建康,天空飘起小雪。车夫出声言道:“下雪矣!”

闻言,阿陌拉开草帘,望向外面。

王献之也望向外面。

“七郎,当真下雪了!”阿陌高兴地告诉王献之。

王献之面色淡淡地点头。

“又有人喜极而毙矣!”

外面传来路人的谈话声。

“晋国大胜,天下统一,如此大喜消息传来,不知乐毙多少人。”外面的人感慨起来。

另一人摇头,喟叹道:“某村里,痴了十几人!”

有人叹气道:“多少人盼统一,盼太平,期盼许久。多少苦,都经历过。却承受不住如此大喜……”

阿陌将帘子放下,转头看向王献之。

王献之闭上了眼睛。

自从晋国大胜的消息传开之后,各地百姓如同疯了一样,情绪波动很大。甚至,有不少人因此乐死了。

“有马车!不知车上是哪位贵族?”

有人注意到王献之的马车,目光纷纷集中在王献之的马车上。

“上面挂着琅琊王氏的族徽!车上的贵人乃琅琊王氏子弟!”

“琅琊王氏?听闻琅琊王氏中,只有小王丞相拥有马车!莫非车上之人是……”

说到此,外面的路人立马朝王献之的马车奔去,围堵住王献之的马车。

“七郎!不妙!”车夫提醒王献之。

阿陌拉开帘子,望向外面。发现许多人跑来围堵马车,阿陌连忙告诉王献之:“不妙!许多人来围堵七郎!”

王献之:……

王献之睁开眼睛,无奈地言道:“阿三,回王家,让叔父派人接我。”

外面传来冷漠的声音:“遵命。”

王献之被人堵了半个时辰,才被琅琊王氏接回乌衣巷。

王献之刚踏入王家大门,立马被王家子弟围住了。

“小王丞相!晋国大胜矣!”

王家子弟欢喜地围住王献之,兴奋地谈论起秦晋之战的事情。

“听闻秦国当地晋人,得知晋国要攻打秦国,联合起来,帮助晋军对付秦军!定是晋国借粮一事,让当地晋人感激于怀!”

“是也是也!秦晋之战,小王丞相也有功!”

“咳咳咳!”

王献之被一大群王家子弟围在里边,王彪之等人压根看不到王献之。

“汝等不好好学习,跑出来做什么?”王彪之板着脸面对王家子弟。

王家子弟讪讪地看着王彪之。

王珣小声地说道:“听闻小王丞相归来,我等特地出来迎接小王丞相……”

王彪之瞥了眼王珣,对他们言道:“现在把人迎接入门了。汝等可以回屋看书了。”

王家子弟低着头,慢吞吞地离开前院。

王家子弟离开之后,王彪之带着其他族人朝王献之走过来。

王彪之走到王献之的面前,忽然伸出手,双手有劲地扣住了王献之的肩头。王彪之低声说道:“晋国大胜矣!”

王献之觉得肩头被王彪之抓得疼,他出声言道:“叔父,献之从会稽前往建康,一路上遇到了不少人。许多人因此消息乐毙。叔父冷静!”

王彪之拍了拍王献之的肩头,笑着言道:“琅琊王氏之人,岂会如外面那些平民一般?”

王献之告诉王彪之:“陛下急召献之入京。献之要进宫面见陛下。”

王彪之点头,他告诉王献之:“已经备好车,你乘牛车出府。”

王献之颔首,乘坐牛车来到皇宫外面。

侍卫看到王献之,纷纷向王献之行礼。

“小王丞相。”

王献之回以一笑:“辛苦诸位。”

侍卫们纷纷摇头,抬头挺胸地言道:“此乃吾等职责!”

王献之笑容温柔,朝他们点头,进入皇宫。

司马聃盼王献之入京,盼了许久。

听说王献之入宫了,司马聃立马出门寻王献之。

看到司马聃亲自出来迎接他,王献之惊讶,他向司马聃行礼:“陛下!”

司马聃跑过来,拉着王献之的手,高兴地说道:“王七郎!朕想到办法了!”

王献之抬眼,目光诧异地望着司马聃。

司马聃握着王献之的手入殿。

入殿之后,司马聃让宫人退出去。他激动地告诉王献之:“王七郎。朕想到办法,该如何制衡士族了!”

王献之笑着问道:“不知陛下有何高见?”

司马聃告诉王献之:“规定重要官职的当政期限!”

王献之惊讶:“任期制?”

司马聃愕然,低声呢喃:“任期制?何意?”

王献之告诉司马聃:“如陛下所言,规定官职的当政期限。例如三公,如献之。太保之位,只有三载的当政期限。三载之后,轮到其他人来担任太保。”

司马聃拍手,激动地说道:“正是如此!”

司马聃想了好久,才想到这个办法。没想到,王献之早就想出来了!

司马聃问道:“王七郎既然早就知晓这个办法,为何不提出来?”

王献之告诉司马聃:“陛下。因为此前,时机不合适。献之未及三公。献之若是提出朝堂改革,必遭诸位公卿反对。如今,献之位及三公。此事可以提出了。”

司马聃思量起来。他缓缓问道:“王七郎之意,是让朕从你开始改革?”

王献之颔首:“是也。最好由武陵王在朝堂上提出这一改革。”

司马聃沉默。他的手抓着下裳。

司马聃低声言道:“如此,对你不公……”

如今其他世家,极为忌惮王献之与琅琊王氏。从王献之身上开始改革,最为合适。只要司马氏提出任期制的改革,王献之被踢出朝堂,那是早晚的事情。能把王献之从太保之位上拉下去,其他世家一定会鼎力支持!

可是,什么事,都从王献之这里下手。司马聃觉得对王献之不公。王献之为天下、为晋国、为百姓付出了多少。努力到今日,最后却被踢出朝堂。听起来就可怜。

王献之不以为然,浅笑着言道:“献之本就打算离开庙堂。或早或晚,不过是时间问题。在献之离开庙堂前,还能对朝廷做最后的贡献,献之感到荣幸。”

司马聃目光复杂地望着王献之,他伸出手,握住王献之的手:“王七郎,朕欲封你为王。你看如何?”

王献之摇头,笑着言道:“陛下,自古以来,异姓藩王,皆无好下场。献之多谢陛下好意。若陛下要封赏献之,不如封献之为琅琊郡公。”

司马聃低声呢喃:“的确如此……琅琊郡公。你若是喜欢,那朕就封你为青州琅琊郡公!今后,青州琅琊郡为王七郎之封地!”

王献之起身,朝司马聃行礼:“臣谢陛下!”

司马聃招手,让王献之坐下,高兴地与王献之谈论起秦晋之战的事情。

聊到最后,王献之说道:“陛下,臣家中还有三位兄长要成亲。若是陛下没有吩咐,臣想赶回去,参加家兄婚礼。”

司马聃愕然:“朕不知晓。既然如此,王七郎速速回家!”

王献之在建康待了一夜,天不亮便启程赶回会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