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番外 典故二则

《虑小人者》

从前,陈宫常劝说曹操和曹昂不要过分将权力分给兄弟,因此遭到魏武父子厌恶。但陈宫依旧我行我素。彼时曹生还活着,他就敢在新春宴上当着他的面大放厥词、言语逼迫,终于被忍无可忍的曹操找了个借口免除了官职。

节后,曹昂前往九江太守任上之前,在长亭拜别曹生,问:“我将要独自远行,二叔有什么要教我的吗?”

曹生说:“你觉得陈宫为什么会遭到贬谪?”

曹昂答道:“陈宫总是以为世上的人都是小人,考虑事情都是从恶意出发。这样的人在君主身侧,会让君主变得多疑狭隘,所以父亲才疏远他。”

曹生问:“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学君子的准则,不随意怀疑自己的兄弟,就比陈宫高明了?”

曹昂连忙离开座位站起来,垂手而立。

曹生感叹道:“你觉得父亲和叔父都是君子,面对权力的诱惑能同心协力,是赤子之心;你觉得自己和弟弟们都是君子,面对权力的诱惑能同心协力,那是长兄风范;但你要是觉得子子孙孙都能做如君子一般,那就是愚蠢了。治理国家,本来就是不忧虑君子,反而忧虑小人的事。我们费心书写律法,建立制度,难道是为了提防君子吗?不是的,是为了管理小人啊。防范、应对可能发生的灾难,是统治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而不是被道德束缚因而羞于去谈论它。

“所以陈宫能忧虑小人的事,恰恰是他作为臣子的价值所在啊。只看君主如何使用他了。”

于是曹昂特地转道陈宫的家乡东武阳,邀请他出山。曹昂在东武阳等待了整整五天,才打动了因为免官而心灰意冷的陈宫。

陈宫跟随曹昂到九江太守任上,处理当地氏族之间的关系没有不妥当的。南方豪族排外,多次阴谋陷害曹昂,都被陈宫一一识破。

陈宫一直活到七十多岁。他临死前曹昂亲自去探望他,感谢他早年保护的功绩。陈宫躺在榻上,拉着曹昂的手痛哭流涕地说:“哪里轮得到陛下来感谢我呢?应该是我感谢陛下才对。我因为脾气暴躁,恃才傲物,又自诩清高,得罪了许多人。本以为此生一定会枉死了,全赖太宗和陛下的正直才能善终。”

在这个故事中,曹生称陈宫为“虑小人者”,这本来是个中性词,在漫长的君主制时光中用来形容像陈宫一样说话直接、得罪了很多人的纯臣、孤臣。到了魏朝后期和燕朝前期,虑小人者也常常用来特指情报机构的首脑。进入现代社会后,这个成语的词义再次发生偏移,现在我们常用“虑小人者”来讽刺阴谋论者。尤其是网络时代到来之后,“虑小人者”已经彻底变成一个贬义词了。

《白罴之愚》

孙策是魏武的女婿,魏宣的姐夫。

孙策自少年时就生得英俊好看,性格又旷达爱笑,很是受人欢迎。但是在他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孙坚因为率先攻入雒阳发现传国玉玺而受到各方追杀,最后死在袁术的地盘上。

为了替父亲报仇,孙策投奔了未婚妻的父亲、当时占据青州平原郡的曹操。曹操很欣赏孙策的胆识,不光信守婚约将长女嫁给他,还供他读书习武。

后来曹操征讨袁术的时候,孙策为前锋,作战悍勇,立下汗马功劳,因此年纪轻轻就成了庐江太守,所拥有的权力和信任甚至一度能和曹昂比肩——曹昂那个时候也才是九江太守而已。

孙策虽然擅长作战,但在当时被人称作鲁直。

追击袁术的时候,他报仇心切,差点抢了曹昂“杀袁术者王”的功绩,这是其一。

曹操询问他想要哪块封地的时候,他直言想要离老家最近的庐江,这是其二。

曹生过继风波闹得轰轰烈烈的时候,曹操的诸多儿女都不敢与曹生亲近,只有孙策格外殷勤地给他送礼,还邀请他到庐江小住,这是其三。

后来孙策又攻克了扬州两个郡。有人劝他自立,他不听,有人劝他将城池献给曹氏,他也不听,反而沉迷于收集湖石,在富春给母亲修建园林。结果动工不到半月,他就因为侵占了当地世家的隐田而与人交恶,还要曹昂和周瑜替他善后。这是其四。

如此种种,列举不尽。

但曹操和曹昂都喜爱他,就算他偶尔犯了忌讳,也不曾责罚。

曹昂在位的时候,有人拍皇帝的马屁,在曹昂跟前贬低孙策,说他“空有匹夫之勇,为政愚钝不堪”。

曹昂回答说:“我多想要孙郎的愚钝啊,然而却没有那样的天赋。孙郎的愚钝,就像白罴,平日里横冲直撞,但真正有危险的山崖,他是不会靠近的;真正需要搏命的时候,他是不会有半点迟疑的。这种愚钝就像春天的桃花和夏季的萤火,永远恰到好处,惹人喜爱,我要通过后天的思考才能做到,而伯符天生就会,这是多么让人羡慕啊。”

孙策在江东三十年,权力很大,每年都有弹劾他的奏章,但全都被曹昂压下了。到了五十岁的时候,他果然将江东的政务主动归还给了曹昂,成就了一段佳话。

朝廷的官员清查江东的账簿,发现孙策在任期内竟然一件触犯律法的事情都没有做,他的几个儿子虽然出身高贵,也全都自律清廉,这就很让人称奇了。

这个故事衍生出了一个成语,叫做“白罴之愚”,常用来比喻小事糊涂大事清醒,或者看似行事出格但其实非常有底线的人。早期也有用来形容人直觉敏锐的,但这种用法已经不多见了。

另一个出自这则故事的成语是“春花夏萤”,比喻让人心生喜爱的事物。

注:白罴,就是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