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的辣椒籽全部交给沈清和保存。
秋高气爽,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沈家三个儿媳端着干净的木盆,坐在一起剪干交辣椒。妯娌三坐在一起还能说说话。
范兰兮是二媳妇,家里父亲也是秀才,名字才取的这么文雅,比沈清和三个儿子的名字好了很多,沈清和的原身没有得到三个儿子取名的权利,全是他过世的老爹给取的,简单粗暴但是又有美好的祝愿在里面。
老大家的和老三家的都是来自普通农户家,娘家的日子不算差,老大家的娘家是猎户,家里也有几十亩良田。
老三家的是普通农户,但是父兄有门木匠手艺,闲暇时接些活做,家里也置办了些良田。
三户都不是难缠的人家,家里也没有什么太那个的搅家精。肯定也有不同的性格,也有一些普通人的缺点,总体还行。
平淡充实的日子,三年的时间转瞬之间溜走。如今的秋山沈氏,是寿县,双河镇有名的家族,村落也是一样。
那些家里没有种植辣椒的外姓人,今年开始跟着种植辣椒,三年来,他们在沈家做事也没有少挣银钱。
一户人家带动一个村的经济。
秋山村二十几户人家,十几户是沈氏一族,另外十户是外姓人。沈氏一族家家户户盖上了青砖黛瓦的院子,其余的人家土坯房但是屋顶盖的不是茅草,是结实的瓦片,家里也多起了几间土坯房。
村道全是自己捡石子铺成的石子道,从主干道延伸到每户人家门口,全是一个样。
下雨天再也不会一脚黄泥,干净许多。在地势较高的荒地,历时两年多修建了一座人工水库。
出银子出力,总算有了一个储水的水库。在灾荒时,给村里一点保障。
站在坚固的堤坝上,眼前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湖心有还有一片莲藕,碧绿的莲叶在风中摇曳,舒展身姿。
偶尔还有跳跃的鱼儿,跃出水面。一切都那么美,秋山村的景致越来越美,就是一身“铜臭”的雷老二也说秋山村山好水好,是处好地方。眼前的一切都让他觉得无限自豪,一切的美好都是他带来的。
沈三爷站在胞弟身边,无限唏嘘,“老五,建祠堂的事,你有什么章程?”
“没什么章程,还是那句话,三年后再建,一步到位,建就建个大些的。到时再把族学的房子一起建起来。
祠堂在左边,族学在右边,能一劳永逸,现在建,银钱还不凑手。”
“可是几位长辈年岁已长,担心等不到三年后。”
几位年长的族叔挂心的就是祠堂的大事,想让老五同意早点盖祠堂。
“一个个的身体比我还好,怎么可能等不到三年,就是十年也没有问题,把族学盖好,他们百年之后去到下面见到老祖宗也能交差,咱老九房一支,从分出来到如今不就是心心念念有祠堂,有族学吗?”
“行 ,我再劝劝几位长辈吧?”沈三爷觉着自己一辈子都在帮胞弟劝上劝下。摊上这么个弟弟,命既好又苦。
“三哥,再种三年辣椒,再小赚一笔,以后价格会回落,你手里攒的银子,还是多买田地,在京城内也可以买座一进的小宅子,以后出租也能赚点散碎银子。
等孩子们以后出息了,去京城考举人时,还有落脚的地方。”
“你买了不?”
“买了三个庄子,准备过两年买三座宅子。”
“我听你的,帮我打听打听,我也在京郊买上百亩良田,再买上一座小宅子,以后也能有个落脚的地方。
如今的一切都是你拉拔哥哥才有的……”
又开始煽情,沈清和真是服了眼前的沈三爷,煽情高手。
“又见外,你是我的亲兄长,不拉拔你拉拔谁,不管什么都有亲疏远近。虽然我是族长,可是你和大福他们在我心里都是一样的重要。
都是血脉相连的亲人,没有任何区别。”
“对,血脉相连的亲人。”
沈三爷眼中闪烁着泪花,他欠五弟的人情欠的太多,这辈子无论他怎么努力去还,也还不完。
兄弟俩站在堤坝上抒情,水里的鱼儿跃出水面欢舞着。
第一个小小的愿望达成,经济基础超越了沈家村的主支,当然不能和京城的那一支相比。
秋山沈氏,孙子那辈的娃娃们进私塾学习的孩子越来越多,只要年龄到了,都送进了私塾。
许多没有硬性要求孩子们能读出名堂,只是简单的学习认字会写还能算账,就非常好。
如果万一孩子有读书的天赋,皆大欢喜,以后不管咋样都会供孩子读书,也为自家挣一个光明的前途。
兄弟俩是老九房的根脉,如果不是沈清和的原身是秀才,族长之位应该是沈三爷的。
沈清和想到这里坐在堤坝上的长石椅上,拍拍石椅的椅背,“三哥,咱兄弟俩好好说会儿话。”
“好,忙忙叨叨几年,一肚子的话想说,想感激,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沈三爷从没有因为自己是亲哥哥就想着觉得五弟为他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反而更加的珍惜这份兄弟情。
“别说些酸腐的话,不适合我们兄弟俩。我想找你商量一件事。”
“什么事,想说就直说,别说什么商量的话。”
“等些年,我想把族长的位置传给大侄子,本来族长这位应该是你的。只是当年咱老九房就我一个读书人,后来这位置就到了我头上。只是现在的情形,你怕是看明白了吧,孙辈们都是要考科举的,说不定以后能出仕,不适合做族长,传给大福他们以后也没有办法往下传。
还不如我培养大侄儿十来年,等以后传给他,以后等条件再好些,给族中添些祭田。
等祭田有了出息,可以接济族中的孤寡失孤的孩子,也能把族学一直办下去。
让老九房能一直延绵下去,培养更多的读书人。”
五弟的话,沈三爷也知道一半真一半假,孩子们还小就是第一次参加科考的都还没有,以后能是个什么样,估计五弟也心中没谱。
他想把族长之位传给大侄儿的心是真的,他并不嫉恨五弟得到原本是属于他的族长之位。
“五弟,你安排吧,我也不想再劝你。你的话我姑且信一半,别的我不肯定,唯一肯定的就是你有打算让孙辈迁往京城的意图。”
沈三爷一语中的,猜出了沈清和的打算。
“是,我是有这个想法,但秋山是九房的发源地,以后也不会放弃,还是会常来常往,也许还会有孩子愿意住在秋山也不一定。”
“祖宅别放弃了,让孩子们得记住咱秋山。”
“那不会,你放心吧。”
老兄弟俩和和气气的商讨完家事族中的事情,并排迎着夕阳走回去。
从这一天开始沈三爷的大儿子沈大贵就开始了族长之路的学习。
只要族中有事,他必须到场,跟着五叔学习。族中事务能处理好也是一门学问。等以后有了祭田,族长也是能享受到“薪水”福利。
又是一年秋,第四年的收益已经入袋,沈氏一族和秋山村的外姓人都受益,这是外姓人以前不敢想的。
外姓人不知道,沈氏一族是打算肥水不流外人田,外姓人家每一家以后也能挑出来一个品行不错的小伙子,以后沈氏一族的部分姑娘,可以嫁的近一些。
慢慢下去,不怕他们沾便宜。便宜他们也就是便宜自家闺女。
沈家村的老人们坐不住了,虽然沈氏在京城有人,可是人家轻易不回来,就是回来也不会随意给他们什么金子银子,只是周围的官员不敢欺压他们沈氏一族罢了,祭田倒是有,可人多,加上族长一脉占大头的好处。
族中日子不好过的人家依然不好过,他们也一直关注着老九房的发展,近四年老九房在九房老五的带领下日子比他们沈家村的好过多了。
几位年长的族老相携一起来到族长家中,坐在院子里,说起秋山沈氏的近四年的变化,还有让他们发财致富的辣椒。
当然人家买山圈养牛羊鸡的事,他们也知道,但不知道价格,不管知不知道,他们也无法做到,就是平常价格人家赚银子。他们顶多羡慕,没本钱能做什么。
两座荒山不是他们家中的那点积蓄能买下的。
沈氏一共有九房,几十年前九房被分了出去。如今还有八房,族长一脉是长房,也是嫡支。
如今其余七房来了四位和族长一辈的族老还有几位也是年龄四五十岁的其他房的话事人。
祭田的收入有大头进了族长家的腰包,这是所有人心知肚明的事,只是没有人戳破罢了。
祭田的收入每年只有很少的一点开支一个是族学先生的束脩,一个是年尾祠堂祭典的开支。还有一个就是年尾时给族中孤寡一点象征性的礼品。所花费的并不多,但是他们也不好说什么,他们几支都得仰望长房,谁让人家有支在京城的。
那也是长房一脉,是往上几代的一位族长幺子的后人。和如今的族长还在五服之内,只要族上不倒下,京城一脉就是长房最大的支撑。
族长手中握着两颗核桃,在手中盘着,转来转去,上面都给他盘的溜光水滑,光滑的很。
“你们几个意思,想去讨那辣椒种子?”族长也眼馋,只是他不愿意跌份,去求一个晚辈,如今九房话事的人是他子侄辈。
“嗯,有此想法。九房的老五把那新种子藏着只给九房种,我们几个也不会有别的想法,只是今年他已经对秋山村的十来户外姓人敞开,我们没有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不管当年九房怎么分出去的,不可否认九房是我们沈氏一族的族人,对外人可以敞开,我们也可以。
不过我也能理解老五的做法,我们不去问,不去要,人家也不会上赶子的送不是。今天来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告知四哥(族长)一声,也算是提前打招呼。
您家要不要种,我们管不住,可我们要种,等会儿我们几人就去秋山村找老五。”
说话的是在族长排行第十一的一位老人,五十八岁,在如今也是高寿之人。
“去吧,去吧,你们只要能让九房老五答应送种子,我也不做那恶人。我还能拦着你们不成。”
族长不敢拦,也不会拦。他知道族里老人都知道他贪墨祭田收入的事情,只是顾忌到京城的那家,才没有说什么。
沈家村的人都是靠京城那一脉庇护着。
又闲聊一会儿,其他七房的人才浩浩荡荡的离开,等他们离开,族长招手让孙子拿来笔墨,修书一封,让大儿子派人送往京城。
一大早,沈清和带着大孙子沈奕君坐上家里的牛车,前面有一头健硕的牛拉着,家中的车夫杨六坐在前面赶车。
后面还有两辆牛车跟着,牛车上装的是荒山上种的果树结的水果。一个月收获了最后一批梨子,还有最近新收获的第一批糖心苹果。
还有一部分是鲜鱼,用水桶装着的,也两只羊,十二只鸡。
他是去寿县参加雷家老爷子的寿辰,雷家背后也有势力,不说别的就说雷家的几代的姑娘都是嫁进官宦之家,无论是大官还是小官,都有。
为什么沈家的辣椒没有人施压抢夺,也是有雷家的原因。要不一个普通秀才弄出来的东西,肯定有人想抢夺,可能世家大族还看不上辣椒的利润,可是一般的小官就不一定。
有雷家的面子,寿县的官员还有别的小官就不可能背地里下阴手。虽然沈清和不惧那些官员,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能平静安稳的过日子,为什么要惹事。
“君儿,发什么呆?”见大孙子上车以后不说话,一直望着外面发呆,沈清和很是奇怪。
他不知道大孙子是在算自己的私房银子有多少,弟弟妹妹们都嚷着让他带礼品,他很苦恼,不是他小气,是他手中的私房不多,不知道够不够给弟弟妹妹们买礼品的。
四年的时间,他家多了一个亲妹妹,二叔三叔家里又多了弟弟。如今都已一岁,能慢慢抓着长条凳走几步。
如今家中他们一辈有兄弟姐妹八人,最小的三个都是前后两个月的,年岁一样,他要买礼品就得都买,不能因为那三个还小就不买,可是都买他又没有多少银钱,正在苦恼。
“爷,孙儿没有发呆,只是想着给弟弟妹妹们带什么礼物?还有不知道外面的物品作价几何,手中的银钱够不够?”
小脸已经快皱成一团,看来真是在想礼物的事情。
“别皱着眉头,才几岁,别年纪轻轻的长一脸皱纹,看着比你爷年岁还长。”
伸手抚平孙子额头上的皱纹,从怀里掏出来一个精致的荷包,“拿去,爷送给你的,用来给弟弟妹妹们买礼物。”
“谢谢爷,以后孙儿挣银钱还给爷。”
“咦,你真要还?”
“真还。”沈奕君语气坚定。
“行吧,你打算怎么挣银钱,可不许耽搁读书。”
“不耽搁,孙儿打算抄书,以前字没有练好,不敢轻易抄书,近日孙儿抄书赚了一点银钱,以后会更多。”
“嗯,抄书也不错,既然抄,那就抄一些以后能用得上,现在还没有开始学的书籍,当是提前学习。”
“是。”
祖孙俩在牛车上轻松的聊着天,家中来了一群沈氏长辈,沈三爷都亲自出面招待。
沈三爷出面招待,眼前的人他都认识,只是关系一般。坐在一起,说明来意之后。沈三爷只能说抱歉,“几位长辈前来,本应该五弟接待,只是不凑巧,五弟一早带着人去寿县给同窗好友的父亲贺寿。
估计贺寿完还得住上两三日才回来。几位长辈说的意思,小侄一定代为转达。”
“真不凑巧,三侄子既然这么说了,那我们几个老头子十日后再来。”
年岁最长的那位多给了几天时间,大约是想沈清和兄弟俩好好考虑考虑。
沈三爷送走几位以后,嘴快撇到天际,都不稀得说那几位。都不是几个清白人,稀里糊涂的,任由族长一脉侵占祭田收益,屁都不敢放一个。
都是一群没有骨气的怂货,祭田也不全是京城那家人赠送的,在他们之前就有一些,族中的孤寡失孤孩子们过得不咋地,也不知道帮他们争取一些权益。
九房也是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任务可忍才分出来的。分出来后老九房过了十几年的苦日子,近两年才算是翻身。
沈家村的几位,离开了沈清和家,却没有立即离开。在秋山村转悠起来,一栋栋错落有致的灰墙黛瓦的农家院座立在秋山脚下四周。
大约有十几户农家院,四周还有紧挨着的在建的砖瓦院。
如今秋山沈氏一族 ,十几户人家私下已经给已成家的儿子们小分家,也是效仿的沈清和一家。
只不过他们分的更加彻底,除了户籍没有分,其余的全部已经分的彻彻底底。好处就是孩子们干活更加的卖力,挣的银钱更加的多。
没分家就跟沈清和经历的五六十年代吃大锅饭一样,出力是出力干活,但效果甚微。有时候出力也没有出到点子上。
有时候像是盲目的出力,没有任何效益。
现在不一样了,至少儿媳妇们做事更加的卖力,兄弟几个每年给父母一些孝敬银和米粮油。
有个厉害的族长,秋山沈氏的不敢有白眼狼,族长说了家风不好的族人,以后有什么好事不会让他们参与。
无论是爹娘不慈还是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不孝都属于家风不好,重男轻女可以,但是不能太过,姑娘嫁出去也能给家里带来好处 ,也是一门姻亲,一个助力,哪怕女婿家里贫穷,只要人品好,家里有什么事也有人出力帮忙不是。
沈清和有现代的观念,重男轻女可以有,但是不能过,一下子扭转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不重男轻女基本不可能,他也不强求。
只是要求族人们不要把姑娘当赔钱货,不要使劲作践她们,还有在家里把她们当下人使唤就成。
更细致的,他就管不了,也无法管。
每个月沈氏一族都开展一次思想教育:主要就是沈清和给他们洗脑。
重视教育,不管孩子们有没有科举的可能,都要至少读上四年五年的书,识字,明理。
还有在家中对待子女公平公正,不要偏心(主要是不能太过 ,一点也不偏,他也阻止不了) ,还有婆婆对待儿媳不要磋磨,儿媳对待婆婆不能不孝。
族中的男人,不能懒不能心胸狭窄,沈清和简直就是一个族长,像现代的传销头子。
他想把族中的各种歪风邪气还有不良的习惯以及一些落后的思维改变一些,以后等孙子们出仕,族人们才不会胡乱惹事。
做族长做成他这样,也是前无古人,后有来者(沈大贵)。
沈大贵是族长接班人,秋山沈氏族人全知道,族长在培养他,族中的大小事都会叫上他一起参与。
如今,都已经习惯了,族中风气倒是好了不只是一点,是很多很多。
沈家村这次来的可不只是七房的七位话事人,还有他们看好的后辈一起带了来,也是想给沈清和认识认识,没想到人家不在家中,去了县府同窗家中做客。
一位年岁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不相信沈清和不在家,在别人家中他能忍住,等走了一段路,他忍不住问道,“爷,九房的五叔真的没在家,不会那么巧吧?”
“别怀疑,九房的老五老三不会骗人,骗我们也没有意义,沈家村离秋山村不过十来里路,随时能来。”
老爷子与九房有过交集,只是不多,大致的性子有那么点了解,还有人老成精。从到老五家中,沈大福请沈老三来招待他们一行就知道,人家是真没有骗他们。
真要有心骗他们,不用请沈老三来招待他们,只说家父出门未归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