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时秋带陆时春到了海边。
红树村这边的海滩潮流畅通,地势平坦。含沙量高的低潮区很宽,不适合养鱼虾,只适合养蛤蜊。
有一点四乙说得很对。他们这年代的人根本不懂得养殖蛤蜊。许多滩涂都浪费了。
红树村以南有很长一段滩涂,面积少说也有几万顷。其他村的百姓也会过来赶海。
他们还真是守着宝山不知怎么开发。
【宿主,你决定开发养蛤蜊了?】
“我想赌一次。”陆时秋欠着两万两的外债,这么多钱好像一座大山压在他头顶,让他喘不过气来。还是早点把钱还了才是。
陆时秋指着右边那片宽阔的滩涂,“大哥,如果我把那片地租下来,你能帮我养殖蛤蜊吗?”
陆时春脑袋有点懵了,“你说什么?养殖蛤蜊?”
陆时秋点头,“你没听错。就是养殖蛤蜊。”
陆时春定定看着他,“为什么要养啊?海里那么多蛤蜊,出海打就是了。”
陆时秋摇了摇头,“出海能打多少。自己圈一片滩涂专门用来养蛤蜊,不是省很多?而且还没什么危险。”
陆时春瞠目结舌,“可是没人养过啊。我不知道怎么养。”
陆时秋笑了笑,“没关系。我知道怎么养。”
“你知道?真的假的?”陆时春不错眼地盯着陆时秋瞧,生怕他又在吹牛,面上带了几分严肃,“老三,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你可不能吹牛。”
“我没吹牛。”陆时秋从怀里掏出一沓银票,“这是我赚来的银子。我打算全部用来养蛤蜊。”
陆时春接过银票,这……这么多?“这些银票真的假的?”
陆时秋背对着他,“当然是真的。你以为我这几年在县城,每个月只挣那二两银子吗?”他笑起来,“怎么可能。实话和你说吧。顾家饭馆并不是雇我,而是直接给了我一个方子。我每个月交一半银给他们。另一半是属于我自己的。而养殖蛤蜊也是一样。你有没有兴趣?挣钱,我也带你分。”
陆时春抹了把额头上的汗,声音有些发抖,“老三,你……你这……”
这事怎么这么悬乎呢?
陆时秋见他不信,把银票夺回来,带他到河泊所。
河泊所是征收渔税的部门,当然也负责管渔民的一切,比如说渔民出海时间,滩涂管理,渔船管理等等。
陆时秋进去后,就找了河伯所负责处理杂事的小吏,“我想租滩涂,请问找谁?”
那小吏一头雾水,“你租滩涂干什么?”
陆时秋笑了笑,“我想养蛤蜊。”
小吏眨巴下眼睛,“养蛤蜊?你养过吗?”
“没有。我想试试。”陆时秋没做任何保证。陆时春见三弟来真的,吓得不轻,不停扯他袖子,拉他没人处,小声劝道,“三弟,别闹了。你都没养过,怎么能这么大胆呢。”
陆时秋扶开他的手,语重心长道,“大哥,不试试怎么知道?咱们盐俭县那么多盐碱地,几百年了,也没人想办法。直到顾县令来了,花了大价钱买了地,种了占城稻。顾家才发了大财。不试试,你就永远赚不了。”
陆时春拽陆时秋的手不由自主松开。是啊,顾家人都知道种占城稻。连烧烤也知道,知道怎么养殖蛤蜊,也没问题吧?
陆时秋见大哥不反对了,继续上前问。
小吏从来没听过有人要租滩涂,今儿也算是开天辟地头一遭,“那你想租多少滩涂?”
陆时秋没有给个准数,“如果便宜,我就多租些,如果贵,我就少租些。”
小吏定定看着他,“那你等着,我去问问。”
陆时秋点头,“多谢官爷帮忙。”
没一会儿,小吏就带他们进了一间房间,“卢攒典请你们进去。”
一个穿着青衣长衫的男人正坐在书桌后面处理公文,听到脚步声,他头也不抬问道,“就是你想租滩涂?”
这人应该就是河伯所的最高长吏,官职叫攒典,姓卢,陆时秋点头,“对!我想试试。”
卢攒典点头,“你是渔民?”
陆时秋点头,“对。祖上几辈子都是渔民。对各种海物都非常了解。”
卢攒典停下手里动作,抬头看着陆时秋,“你想租多少亩滩涂?”
陆时秋还是那句话,“如果便宜,我就多租一些,如果贵,我就少租些。”
卢攒典点了下头,“这样吧,一亩五十文,你打算租多少?”
陆时春瞪圆眼睛,五十文?
谁都能去的滩涂要五十文一亩?这不是明抢吗?
陆时秋倒不觉得贵,只是问道,“我要是一次签五年,如果换了人,这公文还作数吗?”
卢攒典愣了愣,给他吃了个定心丸,“当然作数。我在这个位置已经坐了十五年了。虽然无功,但也无错,估计上面不会撤了我。你放心吧。”
虽然对他的回答不怎么满意,陆时秋还是下了决定,“那我租五十顷。”
卢攒典和陆时春都愣住了。尤其是陆时春表情格外夸张,“三弟,你疯了,一次就用掉二百五十两。要是失败了,你的钱就打水漂了。”
陆时秋摇头,“大哥,你不懂。如果我这养殖方法是真的。那我请那么多长工,方子就瞒不住。倒不如挣一次快钱。”
卢攒典定定看着陆时秋,上前拍拍他的肩膀,“你这小子不错。敢闯。”
他搓了搓手,“这样吧。你一次租这么多,我给你便宜点,一亩四十文。希望你能成功。”他顿了顿又补充一句,“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我给你解决。”
陆时春看向卢攒典,心里直纳闷,你会这么好心?他每天出海打渔都得跟河泊所的人点卯。他们按照出海次数交税,什么天气不好,鱼船翻了,他们通通不管。他们只要结果。这会居然主动要帮他们。他就觉得这里头指定有什么猫腻。
陆时秋拱手,“多谢。”
他定了定又问,“不过我要在海里挖蛤蜊苗,不知道会不会受休渔期影响?”
卢攒典想了想,“只要不驾船出海就无碍。”
陆时秋谢了谢,卢攒典写了一张承包滩涂的契书,让他签字,陆时秋交了钱,就出来了。
陆时春脑子这会子还有点懵。一次就花掉二百两银子。
三弟的胆子咋这么大呢?
他跟上陆时秋,“老三,你……”
陆时秋转头,“大哥,我都花了二百两了,你不会让我的银子打水漂吧?”
陆时春心里真的没底,声音低低地,“可是大哥没养过。”
“只要你按照我的方子来,一定没事的。”陆时秋摊了摊手,“如果失败也没事。大不了银子再赚就是了。”
陆时春张了张嘴,“那可是二百两啊?你上下嘴皮一碰,这么多银子就没了。你咋这么大胆呢?”
“大哥,机会难得。别墨迹了。”陆时秋捶了他的肩膀,“走吧。咱们买东西去。”
陆时春叹了口气,出了河泊所,他小声问,“老三,你有没有发现卢攒典态度很好啊?还说让你有事找他呢。”
陆时秋笑了笑,“那当然了。”他指着河泊所,“能被发派到这地方来,就说明他没什么人脉。升迁机会微乎其微。这次我要真养出蛤蜊,他可是利了大功。说不定能挪窝呢。”
陆时春瞪圆眼睛,“真的假的?”
陆时秋也是在府城,才知道官员升迁不是那么容易的。以前奉元帝时期只要会钻营,有人脉,升迁不是难事,至于有没有政绩,根本就不重要。
可今上就不一样了,他眼里不掺沙子,想升迁那就要拿出政绩来。
所以张州判才费尽心思把知府拉下马。因为他知道知府那样的官员蹦跶不了几天了。
回到家,陆时秋把签下来的契书给陆老头看。
陆家人都惊呆了,陆婆子拍着大腿,气道,“好哇,我说你之前怎么要闹着析产呢?何着你手里攒了那么多钱。”
陆时秋提醒她,“娘,那方子是顾家人给我的。这些钱是我析产后才赚的。”
这……陆婆子看向陆老头。
陆老头倒比陆婆子镇定一点,他抽着烟袋锅子,“说吧,你还瞒着我们啥事。一次说清了,也省得一点一点往外漏了。”
陆时秋挠了挠头,“就是金国打过来那回,我趁乱买了一百亩良田。”
陆婆子捂着胸口,脸上难掩喜色,“真的?”
“对!”
陆老头深深看了眼老三,“你可真能藏事啊。”
陆时夏和陈氏羡慕得不行。一百两良田啊,八百多两银子,老三可真有钱。
陆时秋嘿嘿笑,“爹,藏不露富。我这也是没办法。”
陆老头把契约还给他,“好不容易攒点钱,你这次养殖就花了几百两,要是给亏了,可就打水漂了。”
“亏就亏呗。反正我还有烧烤方子。不怕。”陆时秋不当一回事。
陆老头也是给他打个预防针,见他输得起,自己就放心了,“那行吧。就让老大帮你管。到时候你给他一成利。”
“行。”陆时秋很是大方,“如果一亩蛤蜊能产一万两千斤,一斤蛤蜊半文钱。去除成本,一亩可挣三两银子。五十顷就是一万五千两银子。我大哥分一成利,就是一千五百两银子。”
陆老头摇头失笑,“你竟想好事,还产出一万两千斤,咋可能。”
陆时秋也没跟他争辩,“我自己瞎猜的。能产出多少斤,还得靠你们努力。”
这是给他们画大饼呢。
除了陆时秋,没有人相信一次真的能产一万两千斤。
但是陆时秋一次就花掉那么多银子,他们多少对这方子有几分信心。
陆时秋也不再藏着掖着,把剩余的家底全拿出来,“爹,这五百两银子你拿着。你帮我招短工。顺便再通知咱们村,让他们帮我捞蛤蜊苗。我按斤收,一斤十文。”
陆老头接过银票,“行,这事交给我。”
陆时秋带着剩余银子去镇上购置渔网。而陆时春则上山砍树,用于打桩。
村里人听说陆家高价收蛤蜊苗,原本想进城打短工的村民全都到陆家打听情况。
得知陆老三要养蛤蜊,村民们面面相觑,“真的假的?蛤蜊还能养?”
“鱼虾都能养,蛤蜊有什么不能养的?”
这……
陆老头知道老三信誉不怎么好,他也不废话,直接了当开口,“现结现算。绝不拖欠。我们还招收短工,一天二十文钱,不包吃住。要报名到我四儿子那边报名。”
滩涂地养殖需翻滩改良,翻出的泥沙经过潮水多次冲洗和太阳暴晒后,整平滩面,捡除敌害生物及杂物。易受洪水冲刷和泥沙覆盖的埕地要用芒草筑堤防洪,堤宽九到十二寸,堤高出埕面6到九寸厘米,以稳定埕面,防止种苗流失。
无论是翻滩改良,还是筑堤防洪都得要需要大量短工。
百姓们见陆老头都发话了,琢磨这事可能是真的了。
有不少人就琢磨开了。陆老三虽然不靠谱,可他这些年是真的富,在县城开了海货店,一家人穿得人模狗样的。每次回来都大包小包拿东西。
既然他敢养蛤蜊,不管是真是假,他们都要跟着干。如果真能养成,他们当短工,也能把法子学会,明年他们包海滩养蛤蜊。如果不行,他们也不吃亏,工钱照样拿,还不用去县城,一举两得。
于是大家想过,全都举手,“里正,我要报名!”
“到我四儿那。”陆老头指了指陆时冬。
陆时冬特地搬了张桌子在院子里,桌上放了文房四宝。村民齐齐围上去,没一会儿就围成一个圈。
整个红树村,但凡有壮劳力的人家全都出动了。
只要踏实肯干,陆老头来者不拒。
“爹,一共有五百个壮劳力报名。您问过老三了吗?真的需要这么多人?”
陆老头拿过名单,叹了口气,“你三哥一次就弄了五十顷地。可不就得五百个壮劳力了吗?”
五百个壮劳力,每人每天二十文,一天就要十两银子。他手头的五百两银子只够请五十天的。
陆老头都替老三心慌。
偏偏陆时秋一点也不在意,“这不是头一次嘛。肯定要花钱筑堤。等明年只需要把缺口补齐就行了。”
陆老头瞪了他一眼,“除了筑堤需要这么多人手,后头还用这么多吗?”
“那不用。后续只要二十个就成。负责在海边轮值,注意不能让人搞破坏,还得天天检查筑堤有没有缺口。”
陆老头松了一口气,“行,我会安排好的。你好好学习就成。”
打算好了,陆老头就在海边盖了一间砖瓦房,面积不大,也不能做饭,是给值夜的短工晚上休息用的。
五十顷滩涂筑堤只花了十天时间就弄完了。陆老头采用的是激励法。干得最好的二十人,将可以留下来做他们的长工。
壮劳力们都卯足了干,干活也相当实在。陆老头也依照约定,留下干活最实在的二十人。
筑完堤,陆家已经收获了几百斤蛤蜊苗。蛤蜊苗有大有小,投放的时间也不一样。
小苗在三四月份投放,中度大小的幼苗在十一月到春季之间,要是大苗的话就要在产卵前期。
现在正适合投放中度大小的幼苗。陆家人早已把蛤蜊苗分完类。
长工们便端着这些中度蛤蜊苗到圈起来的滩涂区投放。
陆时秋在旁边做指点,“投放幼苗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干投放和湿投放,干投放就是在潮水退却之后将幼苗均匀的投放在地面上,不能投放成一堆堆的,湿投放就是在潮水没有退的时候,在潮水流量缓慢的地方进行投放,湿投放速度相对比较慢一点但是幼苗的成活率会很高的,但是不能用小苗进行湿投放。投放的密度要注意了,不能过于稠密也不能太过于疏松,过密容易造成生长速度慢疏松会造成产量过低的,要在投放的时候注意控制。”
陆时春在旁边将他说的话牢牢记在心里。
就在陆家男人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女人们也没闲着。
囡囡要回城,她就把自己的小秘密告诉了张氏。
“你是说母鸡吃贝壳?”张氏有些不可置信,“贝壳这么硬,母鸡吃了,也没办法消化吧?”
囡囡很肯定地点头,“母鸡消化的。不信我带你去瞧。”
她抱了一只母鸡到门前,那边有许多碎贝壳。母鸡低头寻找一会儿,真的在扒在那些贝壳。
两人守在门口等鸡拉屎,等张氏确认母鸡真的把贝壳消化了。
她打算把这只母鸡下的蛋收起来,跟平时下的蛋作对比,看看有什么区别。
囡囡可不知道她的心思,她得了张氏一通奖励后,就去找其他小伙伴玩了。
一连下了好几天鸡蛋,张氏发现吃贝壳和母鸡下的蛋会更坚硬一点,不会出现软壳,下的蛋也更多。
只是有一点,这些贝壳必须磨得很碎,母鸡才会吃。要是大,母鸡也不能消化。
张氏把这一发现告诉了陆婆子。
陆婆子眼睛亮得惊人,“真的?那我们以后不用粮食喂了?”
张氏哭笑不得,“娘,贝壳只是辅助作用。鸡只有只吃一样的。”
陆婆子笑了起来,“那也没事。咱们家贝壳又不要花钱买。”
“不用花钱买,但是得要碎碎的。”张氏把自己磨碎的贝壳拿出来给她看,“比小米还要碎。”
陆婆子咬咬牙,“没事。我们家有的是人。用锤头把贝壳砸得稀碎。再用碾子来回蔫,弄得碎碎的,喂给鸡吃。能省一大笔口粮。费点事怕啥。这事交给我了。”
第二天,陆婆子就让洪氏和陈氏负责碾贝壳。
两人都是勤快人,也没有嫌苦嫌累。听到贝壳可以喂鸡,立刻忙活开了。
两人用驴拉着碾子,一天下来,碾了一百多斤。贝壳粉跟麦麸拌在一起,鸡非常爱吃,又把其他好处也说了。
晚上吃饭时,陆婆子把这一消息告诉大伙,陆时秋想得更多一点,“娘,我觉得你们不能只想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你们得想法子把它发扬光大。”
陆婆子瞪圆眼睛,“我怎么发扬光大?”
“我看娘发动全村过来磨贝壳,就说是洒在海里,给蛤蜊吃的。等你们积攒了几万斤,然后大肆收购麦麸,卖给人养鸡鸭鹅?”
陆婆子有些怀疑,“有人要吗?”
“怎么会没有人要?你卖得比麦麸便宜不就行了。”
陆婆子摇头,“不行。贝壳不能太多,一百斤的鸡食,贝壳粉最多只能占五斤。卖便宜还不够人工费的。”
陆时秋捏着下巴想了一会儿,无奈摊手,“这么点就不值得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