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信王新纳的孺人住在翠微宫,从前褚昭仪居住的宫室,位于宫城西侧。我觉得信王是想让两名妻妾隔得远一些,免生争端,而别的宫殿还住着陛下的妃嫔,翠微宫恰好空着。

但岚月并不这么想。她觉得自己身为王妃还住在东宫,这个孺人却先她一步就住进属于妃嫔的宫殿,喧宾夺主礼遇逾制,反而压了她一头;褚昭仪生前因为生了皇子颇为受宠,翠微宫轩室华美为后宫之最,可见信王对这孺人亦宠爱非常。

她这是疑人偷斧,心里预先认定了一个结论,便觉得种种迹象都是佐证。要这么推论,我一个县主居然住在先皇后、贵妃才能居住的燕宁宫,是不是也逾制不合身份?我还可以说翠微宫旧主褚昭仪被陛下赐死,其子也在夺嫡争储□□亏一篑,可见这地方十分不吉利,信王让孺人入住,不但恩宠不长,而且性命堪忧。

就像她非觉得那孺人长得像我,后来我也远远遇见过一次,除了都有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巴,我看不出来我们俩哪里相像。

我问随行的宫婢:“我跟她像吗?”

这个问题好像太为难她们了,宫婢既不好说像,也不好说不像,只得敷衍道:“这美人大多生得杏眼桃腮、琼鼻朱唇,总有些相似之处。”

贺王氏杀婴之罪,因证据确凿,没过几日便判决定论,褫夺诰命,徒刑三年,稳婆、奶娘、包氏孔六等从犯获杖刑。

但二叔公和堂叔并不认教唆罪名,只说贺王氏重男轻女愚昧歹毒,为了保住地位擅自杀女求子,将罪责全都推在她头上,还真是我们家的一贯作风。

贺王氏见公公和丈夫把自己推出来当顶罪羊,只求保全自身,全然不顾她的死活,便也反水指认聂蒀所诉贺家洗女习俗皆为真,并交代了最近十来年内她所知道的家中另外几起溺婴事件,咬了一堆人出来,据说公堂上场面一度十分热闹。

这些案子年深日久,除了贺王氏的供词,相关证据证人都已湮灭难寻。有两位婶婶胆子小,做了亏心事一直负疚难安,主动承认了罪名;其他人则负隅顽抗,互相攀扯推诿,一团乱麻没完没了,足足审了一个多月才结案。

不管这些人最终能否定罪,还是缺乏证据逍遥法外,国公府杀婴洗女一事已人尽皆知,祖父治家失德这一项,终归是推脱不了。

这一个多月里,我们家就像洛阳的天气一般,愁云惨雾,不见天日。

“听说江南有梅雨季,淫雨连绵持续盈月,没想到洛阳也有,还比江南更长。”午后雨终于停了片刻,公主望着窗外依旧阴沉的天色道,“是不是我在回纥待太久了,那里风沙大气候干燥,回到洛阳竟觉得潮湿阴冷不习惯。”

“洛阳往年也不这样,”我对她说,“就从去年开始,春夏之际雨水不断,今年比去年尤甚,就怕黄河又要发大水。”

因为这个,信王同意了虞重锐重启黄河河工,他一心扑在这上头,连洛阳城也很少回,我又有个把月没见着他了。

转眼到了五月底,再过几天就是姑姑的周年忌日。永嘉公主说她也想聊表心意,时常把我叫到昭阳宫来,或者她到燕宁宫去,陪我一同抄经制幡准备祭品。

公主在黄纸上落笔,墨汁刚一粘纸便洇开,她立刻抬起手。“天天下雨,连纸都潮了。”

这时女使进来报说:“长公主,邵郎中在宫外求见。”

这个邵东亭真是阴魂不散,公主不愿见他,他偏要来反复纠缠,光是我碰到的就已经第三回了。

“不见。”公主放下笔说,想了想又唤住女使改口,“就说我去清宁宫照顾陛下了,无暇分身。”

公主不想见邵东亭,直言拒绝便是,怎么还找上借口了,好像有点怕他躲着他似的?

公主不只是拿照顾陛下当借口,还当真拉我去了清宁宫。

自从公主提醒过之后,罗才人便十分尽心地伺候陛下,陛下似乎也很满意,流露出喜欢她之意,是以最近几乎都是罗才人侍疾。她遇到拿不准的,就会派人去请公主、请我,这两月中我也来过清宁殿好几次。

陛下卧病有三个月了,御厨再怎么精心烹制、加了多少燕参鲍翅的汤羹,太医一帖一帖的大补药方,也挽回不了他日渐消逝的生机。他比我刚回宫时所见又瘦了一圈,干枯的脸上只剩一层皮肤松松垮垮地挂着,仿佛其下的筋肉肌理、以及它们所蕴含的生命力都已悄然流失。

我们到清宁殿时,罗才人刚喂陛下喝了药,服侍他翻身侧躺,露出后背透气。“同一个地方一直压着,会生褥疮的。”她说。

现在她做这些已经十分得心应手了。陛下自己侧卧不住,需要人扶着,扶一会儿还不行,一天中累计得好几个时辰,罗才人便躺在陛下身后抱着他。最近这半月,她好像都没再找过我求助。

见我们来了,罗才人起身下榻,暂且先让陛下平躺。公主坐在病榻旁,招手唤入女使,女使将从昭阳宫带来的提篮打开,里面竟是黄白纸钱、朱砂毛笔等物。

“皇帝哥哥,再过五六天就是贵妃嫂嫂的忌日了,我跟瑶瑶正在准备祭品呢。”她拿出一张黄纸来,就着榻边的矮几叠成元宝形状,然后用笔蘸取朱砂,“可惜陛下不能跟我们一起祭奠,就请你为这些纸钱烧化都点上朱砂吧。”

她握住陛下的手,替他抓着笔,在元宝中间点上一抹红。点完后她举起来看了看说:“这也算御笔亲题了,贵妃嫂嫂泉下有知,定能体怀陛下的心意。”

我以为陛下会恼怒她自作主张强迫他,但他只是缓慢转动眼珠瞥了我一眼,我并未看到他心里的念头。

准确地说,是我并未看到他心里的恶念。

近来我似乎越来越少看到了。是陛下风疾入脑日益加深,他的思维变得更迟钝什么都不想,还是他心里仍旧是活泛清明的,只是忿怨恨意变淡变少了?

我不知道。我只能看到人心里的坏和恶,看不到好的。

公主把带来的两叠纸全折成元宝,每个都借陛下的手点上朱砂,装了整整两篮子。

离开清宁宫时她将那两篮元宝交给我,问:“瑶瑶,如此你对陛下的怨恨会减轻一些吗?”

我以为我掩藏得很好,但……公主心细如发,聪慧剔透,什么都瞒不过她。

“我知道贵妃嫂嫂是自戕而亡,太医说的理由、外面传的流言,我统统都不相信。”公主望着远处青白天幕下深黛色的宫殿剪影,“能让贵妃嫂嫂那样坚毅的女子走上轻生绝路,那一定是万分不得已……我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但绝对不会是因为她的夫君对她太好,是吗?除了陛下,谁能逼她到这地步呢?”

我无法告诉她真正的原因,只好低头沉默。

“从前我在回纥,听过见过许多他们夫妻反目、骨肉相残的轶事。在我前面,老可汗娶过两位阏氏。第一位元配是乌揭可汗之女,后来老可汗取乌揭可汗而代之,将妻族屠戮殆尽;第二位阏氏与大臣勾结,想拥立自己的儿子,逼老可汗提前退位,被可汗亲手所杀。夫妻犹如此,父子兄弟间兵刃相见你死我活更是数不胜数。光是老可汗死后,他的六个弟弟、十四个儿子便因为争权互相杀戮,死了十个。那时我想,这些回纥人果然蒙昧野蛮、残忍无道,还是我们大吴的皇帝重情义守伦理,夫妇恩爱,兄友弟恭。”

她转回来看着我,无奈地笑了笑:“但其实权力对人的腐蚀,古往今来在哪儿都是一样的。永王不也是父皇的亲弟弟,杀了自己兄嫂和侄儿侄女吗?我见到的伉俪情深、兄弟友爱,只是当时的机遇使然而已。奉天皇帝死得早,所以他始终是仁厚慈爱、令人惋惜怀念的长兄,但活下来的人,活得久了,那可就不一定了。”

我曾经担心过如果公主知道姑姑之死的真相,发现陛下不再是她回忆中有情有义的兄长,会后悔回到洛阳。是我小看了公主,她历尽坎坷,见过人世间各式各样的苦难纷争,她早已将世事人心看透看淡。

“前几日我还跟陛下说起贵妃,我问他,皇帝哥哥觉得自己对贵妃的死有责任吗?还是认为她不敬君上、咎由自取?如果是前者,你就看我的左手;后者,就看我的右手。”

我不禁问:“陛下是如何作答的?”

“他……哪边都没有看,”公主实事求是答道,“只是闭上眼睛,流出一滴眼泪来。”

我也曾经期盼过,有朝一日陛下会不会幡然悔悟,觉得自己到底是做错了、辜负了姑姑,在她灵前痛哭流涕求她原谅。但他终究不是如我这般的寻常人,他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永远都不会有人知道了,大概只有到了九泉之下,他自己去说与姑姑听。

公主又说:“陛下已经如此,我只希望接下来不要再发生兄弟阋墙、手足相残的惨剧。”

我不由抬头看了她一眼。

信王和三皇子争位,公主始终一碗水端平,两不相帮。有人来拉拢她,她说两个都是她的嫡亲侄子,奉天皇帝和陛下都是她敬仰的兄长,将来谁的儿子当皇帝她都支持。也因为如此,她在两边都未落着好。

“瑶瑶,如果将来有一天……”公主望着我说,“你能不能看在雴儿跟你也算有一点姐弟情义,另外两位侄儿年纪尚幼,让信王放他们一马?”

我顿时有些尴尬:“这……也轮不到我来……”

“你的话,他会听的。”

连公主也误会了吗?她明知道我跟虞重锐……

我正想解释,公主却转开眼看向我身后。我回头一看,章三全带着两个小内侍走到我们面前,行礼后躬身拜道:“殿下有请县主至宣政殿一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