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不不不不!

最近几年,老百姓越来越感觉生活变化太快了。

前几年出趟远门,单单是在火车上就得耗费不少时间,而现在,虽然花的钱多了一点,但乘坐超级列车是真的省时省力。

之前买的干电池只够用两三个月,现在买一块大小差不多、但价格贵了三四倍的锂硫电池,一年都不用换新的,虽说刚开始买的时候花的钱多,但实际上算下来,其实是捡了大便宜。

还有那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建筑,今天这儿修出一道大桥出来,明天那儿就冒出一个高楼大厦,老百姓们都觉得自个儿似乎跟不上时代了,这样的建筑速度,原先只可能在电影放映中见到。

另外,老百姓们还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点——物价涨了。

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改革’进程的稳步推进,原先稍显匮乏的物资供应立马就变得宽松起来,只要兜里有钱,想要什么东西都能买到,像是布匹食材之类,早已不再是稀缺紧俏物资了。

按理说物价飞涨是会让老百姓抱怨的,可事实上并没有。

为什么呢?因为物价虽然涨了,但上涨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工资上涨的速度,辛苦工作一年,到头来攒下的钱比之前要多得多。

都这样了,还想上天吗?

老百姓比谁都不好糊弄,也比谁都好糊弄,只要你不作天作地,老百姓都会安安分分。

谁不希望过上安生日子呢?

谁不想把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呢?

————————————————

盼着苏娇杨做出成果来的人多,希望苏娇杨失误一下拐到阴沟里的人也不少。

早先听说高能电池研究出现问题的时候,川蜀电子科技大学等一大片被苏娇杨挖过墙角的高校心里不知道有多么乐呵,谁能想到苏娇杨居然在必输无疑的‘铁败局’上来了一首逆风翻盘?

这操作真是太骚了!

更骚的操作还在后头,以至于江大的那些季校长险些呕出一升血出来。

高能电池的研究突破是重大消息,自然会有媒体进行采访,苏娇杨在接受国内最大最官方的纸媒《百姓日报》采访的时候说,“高能电池的研究能够取得突破,离不开高能电池研究所所有研究员的勠力同心,同时,也十分感谢江大材料系的支持,没有江大材料系,高能电池的研究不可能这么轻松得取得突破。”

江大材料系的方主任一脸懵逼,他们做啥了?怎么平白无故就被致谢了一波?

能被苏娇杨在《百姓日报》上感谢一波,江大材料系的方主任一天内就收到了好几波酸气。

“老方啊,你们材料系真是厉害,不声不响的就抱上了苏娇杨的大腿,将来拿到项目之后,可别忘了我们啊!”

“老方啊,苟富贵,勿相忘!”

“老方啊,你是怎么搭上苏娇杨那条线的?同我说说呗,我一直想从苏娇杨那儿申请一两个项目做,他们那边经费充足啊!之前我想搭上苏娇杨那条线,但是苦于没有办法,而且咱们上头的领导也一直强调要避开苏娇杨,平时看你不显山不露水,没想到你悄悄摸摸就把线给搭上去了。”

材料系的方主任有口说不清,他连苏娇杨的面都没见过,什么时候搭上苏娇杨的线了?他怎么都不知道!

还有那苏娇杨,是神经病了么?无缘无故地感谢他一波,直接把他拉下水,有口说不清!

“可像苏娇杨那样的人,应该不会胡说吧,人家胡说也没有啥意义啊!”方主任心里存疑,又将《百姓日报》上关于苏娇杨的那部分采访给翻了出来,从字里行间找信息,还真被他给找到了。

苏娇杨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感谢江大材料系的鼎力支持,没有去年腊月末在江大材料系做的那些材料学方面的实验,高能电池的研究不会这么顺利。”

去年!腊月末!

江大材料系的方主任赶紧翻出去年腊月的实验记录本,一看,果然,苏娇杨确实在他们实验室做实验了!

可他怎么完全不知情,连点儿风声都没有听到?

将当时值班的研究员喊来一问,方主任心里明白了,原来是季校长担心苏娇杨故技重施,来江大挖人……这怎么可能?就算苏娇杨开出的条件再好,他也不可能离开江大的。

方主任心里明白,他是研究材料学的,国内最顶尖的材料学研究设备都在江大,他去别的地方能干什么?

像他这样的人,很多虚的东西都已经看开了,只想踏踏实实地做研究,争取从自己身上这把老骨头中多榨一些油出来,能为国家做多少贡献就做多少贡献。

就算苏娇杨真的来挖他,他也不会走,甭管是国防科大还是苏娇杨带领的那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团队,都比不上江大材料系实验室的条件好,不然苏娇杨怎么会千里迢迢跑来江大材料系做实验?

只是方主任没想到,苏娇杨这人的路子太野了,别人来做实验室的时候,那就是安安分分地做实验,而苏娇杨来做实验,她还把人家的实验仪器给偷摸研究清楚了,回头就同科工局联合搞起了实验设备的研发。

国外在这方面实行了技术封锁,因为担心华国人做逆向研究,所以很多设备都不会华国出售,江大材料系实验室拿到的设备就是国内独一份。只不过这份局面在苏娇杨来‘逛’了一圈之后,被彻底打破了。

但凡是实验设备,就不可能尽善尽美。

苏娇杨研究透江大材料系实验室的设备之后,她并没有照搬人家的设计,而是大胆地在原先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与修改,就连与那些实验设备相匹配的数字控制系统,国防科大慈云副校长的团队都进行了优化,与之匹配的则是华国最新研发出的新型计算机。

可以这样说,由科工局研发的实验设备与江大材料系实验室的那些设备相比,完全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高能电池的研究项目完成之后,苏娇杨便开始整合当初在川蜀省天府市核工业研究所联系到的那些人才了。

可控核聚变的研究被正式提上日程。

与此同时,苏娇杨还去鹏城发展规划改革委找了纪老一趟,她打算在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旗下设置一个材料研究所,专攻材料学领域的问题,她希望有人能够将计算材料学的衣钵给传承下去,之后再有需要用到计算材料学的地方时,便有人能替她分担压力了。

高能电池产业群的发展势头突飞猛进,纪老等人都尝到了甜头,几乎没怎么犹豫就将材料研究所的建设之处给划分了出来,距离与高能电池研究所不远,但也留足了发展空间,纪老等人希望鹏城能再出现一个像高能电池产业群一样的产业群,为鹏城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原先的超级列车团队中便有研究计算材料学的人才,苏娇杨直接将这部分人才从超级列车的项目组中分离了出来,并入材料研究所中,并将挖墙脚的重任交给了原先负责铁轨材料研制的李党育教授。

在铁轨材料研制的过程中,李党育教授以及他所带领的团队见识到了计算材料学的威力,险些被苏娇杨将全部研究任务做完,为了补足工作量,李党育教授抢了别的课题组的任务,险些同另外几个课题组的人闹掰。

后来,超级列车项目的研究重点放在了课题四与课题五上,地矿系孙主任负责的课题一团队承接了科技部的卫星导航项目,中建局与苏娇杨签订的地质工程项目也是由课题一的团队来做,负责材料研究的课题二团队短期内没有找到合适的项目,李党育教授也不着急,他让团队中的所有研究员都去认真学习了苏娇杨发表在《应用数学》上的那一系列与计算材料学相关的文章,集思广益,总算将计算材料学这块硬骨头给啃下一些东西来,倒也做出不少研究成果。

如今苏娇杨将材料研究所交到李党育教授的手中,李党育教授心里一半激动,一半忐忑,他问苏娇杨,“苏主任,研究任务交到我们手里,这没问题,可咱这点儿人凑不够一整个研究所的团队啊,要不你再去别的高校挖点儿人过来?”

苏娇杨:“……”

李党育教授一提这个,苏娇杨就想到了去年在江大的待遇,连个门卫都拿她当贼一样防着,更别提江大的领导了。

虽然不管那些人怎么看她都不会影响到她的生活,但苏娇杨也不想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啊!

“李教授,既然我将材料研究所的团队都交到了你手中,那将来怎么带团队,怎么壮大团队这些问题,都是要由你来解决的问题。我能帮材料研究所一次,但不可能次次都帮。凡事都有个第一次,这次挖人就由你来吧。”

李党育教授将头摇成了拨浪鼓,“不不不不不不!苏主任,挖墙脚这事儿您在行!再说了,凡事都有个第一次,是这个理儿,可我们挖人挖的不顺手,没有您经验丰富,还是您来,您给我们来个开门红,之后的事情我们自己解决。”

李党育教授想得清清楚楚,苏娇杨只要答应挖人,那他就给苏娇杨列出一个名单来,争取让苏娇杨一次就把人给挖齐挖够,方便他把材料研究所的团队搭建起来,直接来个一劳永逸!

挖人墙角这种事情有点缺德啊!他才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