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橇车不用拆卸,直接进了新宅子, 年前, 一间房也没有租出去。
俩人两狗一车进到院子里。积雪不深, 两人安置好车,在最后一进院落的杂物房, 放肆的装各种物资。
除了没有蜂窝煤,大部分的物资都有。杂物房四周都是结实的木架子。放上几袋杂粮,另外一个架子上, 放了油壶, 五斤, 十斤的油壶都是装的豆油, 还有一壶十斤花生油。
空间内没有煤油, 但有蜡烛, 君越放出来不少蜡烛。
一个人出去黑市, 转了一圈, 找人买了六百个蜂窝煤和三十斤煤油。打算带回家四百蜂窝煤。留两百蜂窝煤在城里的家里。
第一趟是君越一个人回去的,护送四百个蜂窝煤,加上二十斤煤油。煤油要给亲爹妈送过去两斤,等他们用完了, 还可以再去他家里装一些。
亲爹妈从不占他的便宜, 除了他孝敬的几包点心,偶尔的一斤肉, 别的都会给钱。他知道是不想家里的三个哥哥, 占便宜久了, 变成习惯。只要父母给钱,他每次都坦然收下。
其实这样也好,要孝敬父母,他私底下可以孝敬,给钱买点心做衣服都有。
回到家里,郭父郭母如今身体好了不少,夫妻两帮着卸煤球。还担心的问,“没人看到吧?”
“没,我都没有让他们把煤球送去家里。送到离家相反方向的一处偏僻巷子里的。玲子一起帮我运回城里的家。”
君越说的隐晦,但郭父明白。嘴角微微翘起,有些许的小骄傲,自家闺女有宝贝。
“嗯,那就好 。小心再小心都不为过。”
“爹,我知道。等下回城,再送一趟,晚上我和玲子不回来,想做顿好吃的谢谢我姐和姐夫他们一家子。”
“应该的,要是你姐忙,可以把俩小家伙带回家住段时间。家里有孩子,热闹。”
城里的宅子都是君霞夫妻俩帮忙照看,郭父,蔡父,魏父那是铁三角,在部队时好的就跟一个人似的。现在三家又是亲上加亲,郭父是真心实意的说这番话。
“行,我问问我姐。”
中午君越又送回来一趟粮食,粗粮杂粮,还有大白菜,土豆,萝卜,还有藕。油盐酱醋,肉,还有十几板冻豆腐。冻梨也买了不少,还有一筐苹果。
苹果是筛选出来不好看的苹果,但口味是一等一的好。
卸下物资,君越转头拎着一斤五花肉,两斤煤油,两斤花生油,两斤盐,一兜子冻梨,还有十几个苹果去了蔡家,蒙的紧紧的,走在路上遇到熟人,瞅了半天也没有看明白,蔡小五拎的都是些啥。
“小五,这是去看你爹妈啊?”熟人问他。
“嗯,李叔这是去哪儿?”
“没事,出去溜溜。”李叔提着水桶,一看就知道是去湖边凿冰抓鱼改善生活。
“李叔,小心些,家里的孩子喊上,带捆绳子绑在身上。”
看着李叔一人,君越多唠叨了几句。
“啊,对奥。”李叔反应过来,他没有觉得君越说的不对,即使不对,人家晚辈也是一片好心。
几句话的功夫,君越已经走进自家家门口,进门前,临时在袋子里放了两包点心,一包鸡蛋糕,一包桂花糕。
“爹,妈,我回来了。”进门就喊。
声音洪亮,嗓门特别的大。
蔡母赶紧下炕,披着棉衣站在堂屋门口,殷切的望着小儿子,到现在她还偶尔怨怼丈夫,把家里最孝顺的儿子给“嫁”出去了。
没有贴心的小儿子在身边,她总觉得不舒心。
见到小五,脸上,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整个人年轻了不少。
“小五,不是进城了吗?怎么还回家?”老母亲伸出暖暖粗糙的双手,自然的摸上儿子露在外面的手,冰冰凉凉的。
双手摩擦着小儿子的手,希望能给他暖的热乎些。
“妈,我回家送点东西,等下还进城。今晚住在城里,你想不想小明小伟两个?”
放下手里的几个袋子,君越习惯的把手伸进亲妈的咯吱窝取暖。他的动作取悦了刚才还在心中怨怼丈夫的蔡母。儿子虽然没有和自己住在一起,可他还是亲近自己。
习惯还和小时候一样,一点也不像结了婚的大人。
上翘的嘴角,告诉屋子里的人,她心情:阳光明媚。
“想,怎么着,你想接他们两个回来住啊?”
蔡母当然想两个小外孙,小嘴甜,还长的好。怎么不想。
可君越还没有说话,坐在一边的二嫂又说话了,“小五,不是嫂子说你,明知道猫冬全家都吃的少,你还接两孩子回家吃,家里可没有粮食照顾两个小祖宗。”
事关粮食,大嫂三嫂也看向君越,等待着他的回答。
君越好笑的望着三位嫂子,淡淡的说,“我什么还时候说了让小明小伟住家里来。
再说了就是住家里来,我姐和我也不会让家里吃亏。”
说实话,他很理解三位嫂子的担心也理解她们的抠门。可那急切的语气,依然让他不舒服。
二嫂被日渐威严的小叔子盯着有些害怕,喃喃道,“小五,我,我,也是为了家里的孩子们能吃一口。”
“嗯,我懂。”君越看了眼身边的二哥,有些意兴阑珊。坐了一会儿,哄了会儿亲妈,就离开了。
下午三点半,君越赶着雪橇车回到城里。
家里的郭玲,已经收拾好要去四姐家准备的礼物,一包红糖,一包酥脆的桂花糖,还有八个苹果。
准备好菜,夫妻俩才离开家门,去到四姐婆家。
绕过一条街走到主街道上,路面上的雪,铲的干干净净,走了十几分钟,再绕进一条宽巷子,几分钟以后就到了魏家。
不是周末,家里只有四姐夫妻俩带孩子,“姐,姐夫。”
魏建军家里的客厅到了冬天,安装那种比暖气还管用的围炉,一支烟囱从家里伸出去,家里没烟,还暖乎乎的。围炉上还能煮饭炖菜烧水,很是方便。
魏建军听见声音,带着大儿子走了出去。
“怎么进城了,有啥事儿?”魏建军问道。
“进城买些东西,有老人说今年天气有些不对,我想着家里多备些油盐,万一遇到了大风雪封山。
家里也不用着急,你们住的城里,也适当补一些,粮食,菜,家里烧的柴火,油盐都备上一些。
虽然城里有电,但大风雪时弄不好会停电,煤油,蜡烛,一样都不能少。”
真要遇到大风雪,医院都不能保证有电。还别说民居。
“不会吧,没听人说起过。”魏建军半信半疑,他不是不相信小舅子。
“多准备一些没错,大冬天的,啥啥都不好买。”
“那倒是。”
蔡四姐没有矫情,接过弟弟拎来的礼物转身藏进自己的陪嫁炕柜中。
她还没大方到把小五送的礼物,给全家一起用的地步。
晚上,君越请魏家人全家人吃饭,他买宅子时魏二哥是帮了忙的。
依照和姐夫说的话,又对魏父魏二哥说了一次。
魏父听了还真放在了心上,之后魏家人轮流进黑市悄悄的补了不少物资。
风雪如约而至,从在县城住了两天后,夫妻俩运回不少的物资回家。
小林生产队队委干部也是天天的督促生产队队员打扫屋顶的积雪。
利用封山之前的短暂的时间,检查危房,加紧时间做简单的加固。
一家一户的检查,一家一户的督促他们加固。
一共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督促检查,直到没大问题以后,蔡父他们才安心。
几天后,一场大风雪悄然而至。大雪有一米多深,真真实实的封村了。
村里的百姓们这才明白队委干部们的良苦用心,之前虽然听话检查加固房子,可多少有些不情愿。现在才知道,没有他们的日日检查督促,自家一家人早就被雪压塌房屋一起掩盖在房梁茅草下。
雪一天比一天大,风呼呼的刮,吹的人眼睛都睁不开。
所有人除了早上扫屋顶院子里的雪,其余时间都是老实的猫在炕上,一家人全部猫在炕上唠嗑。
何帆他们几个也在大风雪来临之前,来到了君越家里借宿。
家里多了几个年轻人,扫屋顶的积雪,基本不用郭父。
扫完积雪,没事就在家里看书,都是他们专业上的书,君越没事也拿着看几页。
猫冬的日子,一天吃两顿。
今天,雪停了,君越闲着没事,去到杂物房找来锥子,找来竹筐,吆喝几位大学生,“何帆,书文,丁飞,跟我去捞鱼去不?”
三位年轻人也正觉得闲的发霉,听着去捞鱼,也来了兴趣。
“去,不会有人说吧?”他们比村里的人还谨慎。
君越呵呵笑着说,“不要紧,最近咱队里不少人去捞鱼。没事的。”
“走,咱多捞点,天天炖鱼吃。”
张书文还感叹,“难怪最近总是能闻到空气中的鱼香味。馋死我了。”
“我也闻到了。”丁飞想到肥美鲜嫩的鱼肉,忍不住的吞咽几下。好似舌尖上现在就要跳动的鱼肉。
着实是有些馋了。
这些天村里确实有不少人家捞鱼做鱼吃,随着烟囱飘散出去不少的鱼肉香味。
最后,郭玲,杨丽萍她们俩也要一起去,六人热热闹闹的去到湖边。从村里通往湖边的路早就被人清理了出来,他们只需要把家门口的积雪清理干净就成。
路上还遇到不少年轻人,中年人,都拎着家伙什儿,都是去凿冰抓鱼的。
还遇到了常志强,与蔡君元两人,“小五(五哥),你们这是也去湖里啊?”
“嗯,你们之前捞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