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在臣僚前过了明路,故而裹儿等姊妹也皆出得了庭院,可以到外面玩耍。
此时恰逢百花盛开,皇宫中姹紫嫣红。仙蕙与裹儿胆子都大,与韦淇说了一声就跑出来了。
二人来到一处花圃前,只见里面绽开了各色牡丹,有鹅黄、粉红、大红、葛紫之色,大若玉盘,鲜艳妩媚,甚为可爱。
裹儿折了一支鹅黄牡丹,命宫女簪在头上,正要问仙蕙好不好看,就听见有人喝道:“你们是谁?竟敢摘圣人的牡丹。”
裹儿转身望去,只见那是一位极俊美风流的男子,如明珠在侧,衬得身边的寺人如同泥土一般鄙陋难看。
“你是谁?”裹儿盯着那男子问,心里隐隐有了猜测。这人非寺人装扮,又生得俊美绝伦,且行走禁中,只怕是张氏兄弟之一。
那人未动,身边的寺人先呵斥道:“打嘴!这是张少卿。”
裹儿想了想,不理会寺人,仍盯着那人,笑说:“你莫非就是司卫少卿张易之张六郎?我听过你,阿耶说全赖你们兄弟忠心体国,在圣人面前进言,你们的护持之功,他心里念着呢。”
张易之闻言笑起来,这才行礼说道:“不知县主降临,多有得罪,失敬失敬。”
他声音清越,如同环佩相碰,令人耳目为之一清。那寺人见了,也赶忙跪下请罪。
裹儿笑说:“快起来,不知者无罪。我们姊妹并不知这是圣人心爱的花圃,见开得好,便想着簪花戴。还请张少卿替我们姊妹在圣人面前描补一二。”
张易之笑回:“两位县主是圣人爱孙,别说是一枝鲜花,就是一尊玉石花盆景也舍得给你们。县主若是不嫌弃,我命人剪下几枝送与县主姊妹,可好?”
裹儿朝仙蕙笑了一下,仙蕙亦笑道:“我也正想要一支粉色的来戴呢。如此,劳烦张少卿了。”
张易之点头微笑,卓越的风姿看得裹儿和仙蕙双颊飞红。正尴尬着,突然有宫人过来禀告说:“王妃叫县主回去。”
按理县主是亲王之女的称号,而庐陵王是次一等的郡王,裹儿等姊妹本不该称县主,但庐陵王身份特殊,又即将封储,虽裹儿等人无封,但宫里混称她们县主,以示尊重。
“我们告辞了。”裹儿和仙蕙行礼告辞,张易之还礼。待二人走后,张易之吩咐道:“拣好的剪下几枝送到庐陵王处。”
他离开时,脚步轻快,嘴里哼着不知名的小调。果然没有白费功夫,当初吉顼劝他们要为长久计,迎复庐陵王和相王。
他与弟弟张昌宗并非没有犹豫,武氏兄弟侍他们恭谨,比眼睛长在脑门上的李氏子强多了,只不过李氏更得人心,且又是圣人亲子。哪有不疼儿子,偏疼侄子的道理?
二人因此多次劝圣人迎回庐陵王。这不庐陵王就念着他们的好,以后可以无忧矣。
仙蕙走远了,回视周围,见宫女在后面,便悄声说:“那张易之……”不过宠臣佞幸之流,何必对他如此客气?
裹儿伸手阻止她开口,耳语道:“阿娘身边的素娥姐姐,咱们都要敬几分,更何况是圣人宠臣?”
仙蕙微一思索,觉得颇有道理,点头道:“也是。”
姊妹二人回到院中,原来是圣人要设下家宴为李显接风洗尘。韦淇叫她们回来,是让她们好生盛扮。
“阿娘,家宴都有谁?”仙蕙问。
韦淇回道:“咱们一家、皇嗣一家、太平公主一家、魏王一家、梁王一家还有武家其他的郡王,粗粗数下来有一百多人呢。”
仙蕙倒吸一口气,道:“好多人啊。”韦淇点点头,接着道:“你们见到那么多人可不许露怯,若有什么不懂,就不说话只管笑就行,也别怕人。将来……”
韦淇笑着看了她们姐妹一眼,那笑带着得意和矜持。仙蕙会意,松了口气。裹儿则完全不在意这些有的没的,她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见见在武周搅风弄雨的这些人呢。
正说着,突然有宫人捧着海棠式青玉盘来,里面盛着各色的折枝牡丹。那宫人道:“张少卿叫奴婢来给县主们送些牡丹花簪。”
韦淇正疑惑着,就听裹儿道:“我刚才与六姐去花园里折牡丹花戴,张少卿遇见了就吩咐人折了些送来。”
韦淇闻言笑起来,道:“你呀,就是淘气,看见好看的花就走不动路,亏得张少卿不计较。你一路辛苦,坐下喝杯茶。”最后一句对着那宫人说的。
那宫人笑道:“不了,宫里正忙,奴婢也要回去了。”韦淇道:“也罢,我不虚留你。素云,代我送送公公。”
素云意会,取了个上等封塞给了那宫人。宫人回去如何禀告王妃欣喜地接了花,不在话下。
待人走了,韦淇叮嘱女儿们说:“咱们多年未回京师,根基不稳,与人为善才好。”
裹儿和仙蕙点头。忽然一阵笑声传来,原来纨纨带着姊妹过来了。韦淇见了笑道:“你们来得正好,这里有新鲜花朵,正适合你们。”
纨纨等人笑说:“哪来的牡丹花,怎么开得这么大,颜色又这么好,这可比什么金钗花钿好看多了,家宴上我们就戴这个,母妃,你看好不好?”
韦淇连声笑道:“好好好。”纨纨取了一朵银红牡丹,花又香又艳,爱不释手,忙叫来宫人重新梳妆。
待姑娘们都装扮好,韦淇打量过去,只见一溜儿神仙似的人物,顿时得意不已。再细看,诸女中当数裹儿相貌最好,骄矜妍丽,见之令人欣喜。
李显带着儿子们也过来了,全家聚在正厅等着。李显当初被废,子女的封爵全都没了,如今只做寻常人家打扮。孩子们不懂,但李显懂得这些。
又过了两刻钟,有宫人过来请李显一家去赴家宴。裹儿跟在后面,一路往南走,过了几道门,突然一大石池映入眼帘,里面长着紫茎碧叶的草,亭亭玉立,煞是可人。
殿内已有了人,待李显进去时,殿内一静。忽然一男一女越众人而出,激动喊道:“三兄!”
李显闻声望去,却是一双弟妹,回忆起年少青春时光,又回想这十多年的心酸,顿时流下泪来,李旦和太平也跟着哭起来。
在场李氏诸人感同身受,无不心中酸涩落泪。
韦淇恐惹圣人不快,忙上前劝道:“王爷与皇嗣、公主兄妹重逢本是件高兴的事,但王爷身子不好,切忌大喜大悲,你便是再高兴,也得保重身子才对。”
李旦和太平忙擦泪,笑说:“一家子团聚的大好事,何必哭哭泣泣,做小儿女之态?三兄,身子可好?”
李显道:“比往日好些了。一别多年,弟弟和妹妹瞧着没变化,弟弟越发超逸,妹妹越发气度不凡了。”
兄妹三人久别重逢,欣喜若狂,而武氏则冷冷清清,诸武不断悄悄往这边偷瞧。
武三思搀着重病的兄长武承嗣,欲言又止,而武承嗣形容枯槁,病骨支离,双目无神,仿佛一夜之间被妖怪汲去精气神似的。
其实,现实也相差无几。
武承嗣这些年唯圣人之命是从,为她冲锋陷阵在所不惜,日间夜里不敢有一刻懈怠。
他争的就是武周传承的帝位,与皇嗣大臣斗得你死我活,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武承嗣心灰意冷,心血干耗,抑郁成疾,最近瞧着越发不好了。他最后借着发病的癔症疯狂了一把。
昨日求见圣人,他字字啼血道:“姑母,侄儿何曾做过对不起大周的事情?”
武瞾似有回避道:“承嗣,你说这些做什么?”
武承嗣道:“姑母,侄儿为了武周,没有什么不能做不敢做的。姑母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侄儿都放在心里,夜里都不敢睡死,生怕误了姑母的事情。一件件,一桩桩,记不清也数不清。”
武瞾叹道:“你的功劳,我记在心里。”
武承嗣哀求道:“侄儿求姑母不要立李家人为太子,否则大周江山将不复存在。”
武瞾板起脸,道:“承嗣,你病糊涂了。”
武承嗣跪在地上道:“侄儿心里更加明白了,恳求姑母立我为太子。”
武瞾面无表情道:“承嗣,你确实病糊涂了。来人,找太医给魏王好生治病。”
武承嗣绝望地笑道:“侄儿明白了,姑母嘴上说得再疼侄儿,也终比不过母子天伦。姑母,姑母,你难道想让大周江山一世而亡吗?”
“住嘴!”武瞾喝了一声,又缓了缓,叹气道:“承嗣,你怎么就不明白姑母的苦心呢?”
正说着,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端着羹汤过来,笑说:“圣人白日辛劳国事,夜又长,吃点燕窝粥。”
武瞾见了笑起来,张氏兄弟一左一右将她扶了,就要回到内室,临走转头朝武承嗣道:“承嗣,你的好姑母都记着呢,回去好好吃药养病。”
说着,一行不理会武承嗣的哀求,回到了内室,将门一关。不多时,外面的声音也没了。武承嗣被宫人带了出去。
武三思见武承嗣神思不属,低声道:“兄长……咱们也过去吧。”武承嗣回过神,看了眼弟弟,点点头。
武三思扶武承嗣凑上前,满脸堆笑道:“庐陵王大喜,大喜啊!”
武三思先声夺人,引得众人看去。李旦和太平忙敛了神色,不见刚才的激动和欣喜。
李显一副温厚的模样,回道:“梁王。魏王怎么这么消瘦,看过太医了吗?”
武承嗣勉强笑回:“圣人派了太医,不妨事。恭贺王爷归来,母子团聚,兄弟兄妹重逢。”
“同喜同喜。”李显笑着对武三思道:“梁王快扶魏王坐下,魏王的脸色瞧着不大好。”
武承嗣颤颤巍巍行礼道:“多谢王爷关怀。”
正说话间,忽听见有人通传:“圣人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