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秘制酸梅汤

收拾碗筷的活儿被白母接了过去,剩下的活也被福伯包了,白景无事可做就转身进了厨房。

此时离酸梅汤的材料泡下去已经差不多三个时辰,香气被完全激出,正是最好的熬制时间。

白景用襻膊敛了衣袖,又扯了一旁的围裙系上,端起砂锅……额,没端起来。

最后在福伯的帮助下,她把这巨大的砂锅抬上了灶台。

系统给的酸梅汤配方与寻常方子不同,寻常方子只要煮开就盛出来,但她这方子却要熬制两遍。

第一遍,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40分钟,谓之“一煎”;再将冰糖放入另一个锅中,过滤出锅中的酸梅汤食材备用,把熬煮过的汤倒进锅中,利用热汤融化冰糖,此谓“一留”。

第二遍,把过滤出的食材放回砂锅,加入清水再次大火煮沸,再转比小火略大的中小火收汁20分钟,这一步要注意火候的变化,此谓“二煎”;之后又把二次烹煮过的食材捞出来,将汤用纱布过滤后与第一次煮出的汤混合,此为“二留”。

经过“二煎二留”制作工序的酸梅汤冷却后,色泽沁透亮丽,比之寻常的酸梅汤风味更佳,消暑解乏,生津止渴,最适合夏日饮用。

白景略尝了口,是与记忆中相似的味道,这才放下心来。

“福伯,来帮我把汤吊到井里头。”

福伯听到呼唤忙放下手中的抹布,三两步跨进厨房。

夏天井水沁凉,正适合给热乎乎的酸梅汤降温,也能保证到明天早上不变味。

白景伸头看了看泡在井水里的大桶,琢磨着明天早上再看看,若是温度不够凉还得去买点冰回来。

次日清晨,天边都还没泛起鱼肚白,沿路两边的街道上就已经陆续亮起了一盏盏灯。

梅姐支起摊子,转头看了眼隔壁没动静的小院,只来得及跟丈夫说了两句,就投入到繁忙的准备工作中。

烧饼不比酸梅汤,这种天气要是做好了放一夜,面都能直接酸了,所以只能每天早早起来和馅、揉面、做饼。

梅姐家的烧饼味好饼大,用的也是真材实料,虽然比别的地方贵了一两文,但每天的回头客也从未少过。

因烧饼便于携带,来往的客人都是打包了就走,但今天却一反常态,时不时有人停下来回头往旁边看一眼,问一句:“隔壁还没开门呢?”

次数多了,连原本不知道的都好奇起来,什么样的美味让这么多人都念念不忘。

但直到买早饭的人陆续走完,隔壁院子才有了点动静。

白景今早一起来就带着福伯先去瞧了井中的酸梅汤。

经过一晚上的冰镇,酸梅汤已经很接近井水的温度,一口下去透心凉,萦绕在心头的隐隐燥热也一起散了去。

白景取了一床小棉被出来,在外面包裹着大桶,夏天温度高,不裹着点没一会儿凉气就泄光了。

又提了端子漏斗等物放在昨日就布置好的食桌上,转身回厨房拿出一叠碗和一筐用于打包的竹筒。

随后她捏着一个荷包开了门,转头吩咐道:“福伯,你把这桶酸梅汤拿到店门口去,我出去买点冰回来。”

“呀!梅姐,你吓我一跳。”白景刚走出店门就看到梅姐正看着她,吓得她下意识退后了一步。

梅姐手上擦炉子的动作不停,嗔道:“人都走光了,我还以为你今天不开门了呢。”

“哪能啊,昨天说好要开张的,再不开张我就要饿肚子了。”白景略说了几句,就往冰店而去,“我不跟你多说了,还得去买点冰回来。”

白景一边说一边抬头看了眼天色,时间有点赶,她不由地加快了脚步。

赵山是附近粮店做活的伙计,与那些在店里累死累活拿不了几个钱的伙计不同,他二姨婆家跟粮店的管事有点关系,他也顺着这条线在运粮队找了个活计。

这运粮队在外头风吹日晒的,苦吗?当然苦。累吗?当然累。

但每日的工钱比在店里卸货的足足多了十五文,一个月就是450文,这都够给家里婆娘扯身新衣裳、给娃娃多买两块糖了,要不是二姨婆的关系,他赵山就是削尖了脑袋也钻不进来。

这是平平无奇的一天。

粮铺的生意好,每日巳时和申时都要加送一次粮食,这也是赵山觉得最难熬的时候。

太阳公高高挂着,恨不得直接把人烤焦了,身上带着的水壶就跟泄了洪似的,没一会儿就见了底。

赵山难耐地舔了舔干涩起皮的嘴唇,又一次想着:要是能有冰冰凉凉的饮子就好了。

“如果有加了冰的饮子就好了。”赵山听到这话还以为自己没忍住心里的想头,把话说了出来,转头一看才发现是同行的年轻人。

那年轻人二十上下,一只手推着车,另一手不住拿着水囊抖动,一滴水孤零零地落下来,被他珍惜地抿进嘴里。

他扭头问赵山:“叔啊,附近就没口井或水沟?”

这鬼天气能把人晒化了,再走下去嗓子都能冒烟。昨天他忍了一路,回家连尿都尿不出来,急得他爹掐着脖子给他灌下去小半缸水。

赵山瞥了他一眼,脚步沉沉地往前迈:“小年轻就是吃不住苦,咱们拿这么高的工钱,不过少喝几口水而已。出来讨生活的,哪就这么金贵了,你现在刚开始做,多忍忍,等日子久了就习惯了。”

说完就闭口不言,他连口水都不想浪费。

走着走着,口中泛起熟悉的铁锈味,唾液在不断分泌,嗓子却干得冒烟。

——忍忍吧,等送到地方就能打水了,谁不是这么忍过来的呢。

赵山艰难地咽了咽口水,用脖子上搭着的粗布抹了把汗,继续往前挪动脚步。

正当一行人慢吞吞地往前挪动时,就听到一道脆生生的女声从路边传来:

“酸梅汤,加冰加糖的酸梅汤,大海碗也只要四文钱!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四文钱,四文钱,冰凉糖水带回家!清凉解暑,便宜大碗!”

赵山等人听了脚步都是一停,下意识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

什么?!

加冰?加糖?

四文钱?!

冰冰凉凉的,还带着甜味儿的……糖水!

赵山顺着这描述想象了一下,冰凉甜口的饮子,一口下肚连暑气都能逼出来,那得多舒坦啊。

“冰和糖多贵啊,那是有闲钱的人才能吃一口的好东西,四文钱,连个加荤腥的烧饼都买不起。”

“对对对,肯定是骗人的,骗人……”边上有人附和着,脚步却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

这人反应过来连忙快走几步,想赶上队伍,没防备直接撞到了米袋上,转头一看,好嘛,一个个都停下来往那边伸长了脖子。

看样子都是想过去买饮子的,但能不能停下也由不得他们做主。

于是队伍中众人纷纷往米粮车上看去,那里坐着一个带着草帽的年轻人,从衣着上就看着与其他人不同。

“小叶管事,我们能不能去买,买点饮子。”赵山期期艾艾地说出自己的请求,之后又像是怕被责怪,急声补充道,“之后小人会带着他们加快脚步,绝不会耽误送粮!”

小叶管事其实也热得不行,在不耽搁正事的前提下,他也很乐意去屋檐下歇歇脚。

他晃荡两下自己腰间的水囊,里头还装着半袋出发时灌进去的水。

只是去歇歇脚,我不买。

这样想着,小叶管事就跳下了粮车,往那边走去。

走近一看,是一位极年轻的姑娘,她的皮肤细腻光滑,若非在这里见到,他只会以为这是谁家娇宠的女郎在街边乘凉。

“郎君,天气炎热,来一碗清凉解暑的酸梅汤吧,最低只要四文钱。”

一个裹了棉被的木桶被放在矮桌上,盖子打开了一条缝,清凉酸甜的香气正从里面源源不断地传来,若是仔细瞧,还能看到里头飘着的碎冰,可见真是下了本钱的。

再看桌边摞着的碗,都快跟她脸一样大了。

“你这又是冰又是糖的,只买四文钱,能回本?”

白景见他身后跟了这一群人,又主动问起,似是有购买意向,脸上的笑就更热切了。

“四文钱的酸梅汤得掺水,水多汤少;八文钱的不掺水,全是用秘方熬煮的酸梅汤。”她指了指旁边桌上摆着的两只碗,一只碗里颜色纯正浓郁,另一口碗里却是较淡的紫红色。

她比划出两根手指:“就这一桶饮子,耗费我两斤糖。”

换做别的时候,白景这种白皙干净的小娘子总不能让人信赖,但在这种时候,正是她这身不知人间疾苦的气质,让人下意识相信她对糖这等珍贵材料的舍得。

小叶管事再往那木桶里看,糖不糖的看不出来,但那汤里沉浮的碎冰,还有肉眼可见的多种材料,却是实打实的。

白景把木桶盖子拉开了些,用端子在里头搅了一圈,顿时酸酸甜甜的味道顺着一阵阵凉意就往鼻子里钻。

小叶管事咽了咽口水。

见过这酸甜酸甜的饮子后,谁还喝得下水囊里温热的白水啊。

要不,来了一份?

就在他摇摆间,听得那姑娘说:“来都来了,就当尝尝鲜了。”

“我们新店开张,还推出了尝鲜版:两文钱一小碗,便是不喜欢也不过就是两文钱的事。”

来都来了……

两文钱……

小叶管事本就蠢蠢欲动的心思瞬间破土而出,“那就给我来一份尝鲜版。”

“好嘞。”白景笑眯眯的,瞧着就像自家妹子那样亲切。

她这边一说定,一直沉默站在一旁的福伯就上前来拿起了端子,带着长柄的竹筒打水最适合不过,手一沉一提,满满一筒酸梅汤就倒入了手边的小碗里。

小叶管事眼睛利,打眼一瞧就看出这是一两的端子。

“您尝尝。”福伯递过来酸梅汤。

一两的酸梅汤不算多,装在小碗里也不过半碗的量。

小叶管事试探性地啜引一口,霎时间,一股冰凉之感直冲脑门,微酸、微甜、微凉,酸醒神、甜适口、凉解暑,待这口咽下,只觉得仿佛凉意都顺着喉管咽下了肚,连挥之不去的燥热都被逼了出来,只留下淡淡的清凉舒适。

赵山等人就看到原本还挑剔的小叶管事,捧着那碗酸梅汤一口接一口,像怕被人抢了似的,吨吨吨几口就喝了个底朝天。

小叶管事喝下最后一口,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嘴角,迫不及待地把空碗伸过去:“再来一碗!要大碗的!”

门店不大,小叶管事站着位置不挪动,赵山他们也不敢催促,只能挨挨挤挤地蹭点屋檐下的阴凉,眼巴巴看着他喝了一碗又一碗,口水不要钱一般地疯狂分泌。

一碗,两碗,三碗……

终于喝完了。

小叶管事把最后一口酸梅汤灌进肚子,满足地舔去嘴角残留的水渍,毫不犹豫地解下腰间的水囊,哗啦啦直接全倒了。

“再给我满上,我带着喝。”

福伯接过水囊,下意识看了白景一眼。

白景扫了眼水囊:“三斤多的水囊,64文,再加上刚才的四碗,一共90文。”

这价钱听得赵山等人心疼得直抽抽。

那四文四文的,听着不贵,咋就要这么多钱了呢?

小叶管事倒是没说什么,利落地从怀里掏出荷包,取出一角银子递过去。

福伯接到手里掂了掂,从桌下的抽屉里取了十文钱:“找您的十文钱,您拿好。”

小叶管事看到他熟练的动作,奇道:“哟,熟手啊。”

见福伯笑了笑没接话,他也没再说,提着水囊就让开了位置。

走上前的来的赵山一行穿着汗衫搭着粗布,看着就跟之前的小叶管事不一样,所以白景也没给他们推荐什么尝鲜版,笑盈盈地推过去那只浅紫红的海碗。

“这么大一碗只需要四文钱,一份酸梅汤兑了三份水,加的水都是刚打上来沁凉的井水,还掺了好几大块冰。”她推开另一只木桶里的盖子,“瞧瞧,一打开盖子就冒着凉气儿。”

最后,这一行人几乎都买了一碗稀释版酸梅汤,还有一部分人选择喝下一半,剩下一半就倒进水壶里带走。

这一大群人围在这里呼啦啦地喝,简直就是活招牌,来往路过的人本来没想法的,都被挑起了几分好奇,跟着在他们后面排起了队。

排队的人多,引起的注意就更多。

人很多时候会有奇怪又相同的认知,比如一家店排的队越长,就下意识地认为这家店特别好吃。

原本还担心卖不完的一大桶酸梅汤,在开张还不到一个时辰的时候就卖空了。

这让那些排了好长队伍结果却喝不到的人免不得抱怨连连,但在这抱怨之下,对这家酸梅汤的想头却暗暗扎根。

——明天早点来,我就尝尝鲜,多一碗都不会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