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190 新消息

顾熠自然也有学化学的粉丝,具体怎么去表述这篇论文的厉害之处,只需要搜索期刊名称就足够了。

“其实压根不需要我科普,顾老师牛逼这事不是早就知道了吗?”

粉丝们转念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一般偶像能考省第二吗?能进京大吗?

顾熠在娱乐圈的实绩越累越高,不代表他的学霸本质会消失。

“一边在暑期档赚够20亿票房,一边还能发《Angew》,啊,顾老师,来给我写论文吧?”

“写论文+1。”

“本考公党表示,顾老师已经很久没讲公考题了,不如重开一期直播吧,之前的视频我都听腻了。”

“发专也行,忽然发现顾老师是真正的时间管理大师,只是他这个大师不是娱乐圈标准的大师。”

顾熠从来没有想过去营销自己的分享会,分享会上大多是他的师长,是他的同学,属于顾熠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是自己积攒人气、打造人设的工具。

正如Crown从不营销彼此之间的友情。

在娱乐圈里,友情存在就是存在,不存在就是不存在,不是营销就会有的东西。

可这条消息不仅上了热搜,还因为几位网友声称参考论文后改变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而进一步爆了。

当然,也有自称学界人士的网友对顾熠的研究不屑一顾,说顾熠是在哗众取宠。

“不哗众取宠的人麻烦上个《JACS》和《Nature》看看,《Angew》都是哗众取宠了,那票房10亿扑街好像也可以接受了。”

“虽然但是,《偶像之死》票房已经20亿了。”

多数粉丝虽然不明白顾熠在学术上的成本,可看着其他人吹顾熠,他们也会产生与有荣焉的感觉。

至于说顾熠哗众取宠的……这样的哗众取宠完全可以多来一百次,粉丝看着很爽。

“既希望顾老师在化学上做出成绩,又希望他票房大爆拿遍大奖,还想看Crown火爆全球,我是不是太贪心了?”

“+1,但我觉得这不是我的错,完全是顾老师先给了我希望。”

“+1+1+1。”

顾熠的粉丝几乎不需要和其他明星的粉丝争论顾熠的实绩,可偶尔需要battle的时候,他们会很忙碌———实绩太多,抄都抄不完。

每次放实绩的时候,粉丝们都在犹豫要不要把京大学子这一项加进去,但仔细想想,这并不属于娱乐圈的实绩,加进去未免有些太欺负人了。

小说主角不过如此。

Crown暂停一年,顾熠全身心投入学业的时候,粉丝们担心过这会影响他的事业。

但这次的分享会却让粉丝们的虚荣心满足到了极致———有种顾熠的逼格已经超越了娱乐圈的感觉。

除了会让粉丝感到自卑外,一切都是完美的。

#你追的星能上京大,你为什么不能#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追星路上的唯一阻碍。

……

《偶像之死》的票房最终落在21亿这个数字上。

虽然没能成为暑期档的票房冠军,但在仅有顾熠一位知名演员支撑的情况下,这样的票房成绩可谓相当亮眼。

粉丝们觉得,如果《偶像之死》有一个好点的结尾,票房成绩必然能更出色一些。

在顾熠参演的电影里,《偶像之死》的票房依旧是倒数第二,仅超过了《山花》,不过《山花》让顾熠拿到了云星奖影帝和AL电影节的影帝,票房回报胜过《偶像之死》,属于顾熠演员生涯中性价比最高的一部电影。

因为顾熠有《星际觉醒》这样60亿体量的大片在手,显得《偶像之死》票房略低了一些,但翻看国内电影票房排行榜的总数据就能知道,在目前,《偶像之死》的总票房排名第30位,这其中也涵盖了海外大片的数据。

《山花》的排名则在第79位,也在前百之列。

“顾老师和扑这个词没有缘分。”

“好强!真的,票房前一百一共5页,一页20部,基本每一页都有顾老师的名字,《星际觉醒》《杀机》和《一枚信笺》都在第一页,你们都不知道身为粉丝的我究竟有多激动!”

《山花》上映之后,顾熠已经是公认的导演职业生涯助推器。

《星际觉醒》让许隽顶尖导演的位置无法撼动。

《山花》和《偶像之死》则成就了唐懋和姜游两位导演,至少和顾熠合作前,这两位导演在业内是没有很强的存在感的,但现在,两位导演接剧本接到手软,合作的演员都是圈内一线,境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将这一切完全归功于顾熠显然并不科学,但毫无疑问,在娱乐圈这种迷信的地方,顾熠这种能带动票房的演员更受欢迎。

甚至有人觉得,他身上确实带着那么点好运。

不然怎么解释《偶像之死》的票房,怎么解释他的云星奖影帝和AL影帝?

就算顾熠现在选择躺平,电影史上也必然会留下他的姓名。

……

顾熠自然没有选择躺平,他不认为自己是卷王,但在绝大多数粉丝心里,他是卷王中的卷王。

粉丝们甚至觉得,他已经卷到粉丝跟不上的程度了。

「八卦洲」论坛曾有一条知名的粉丝提问,问如何做到离顾熠更近一些,点赞最多的一个答案是——「考上京大」。

考上京大→进入化院→进入朱教授门下。

“可以近距离全天候接触顾老师,这是最简单最快速的步骤。”

粉丝们:“……”

呵。

这和白说有任何区别吗?

然而,在「八卦洲」论坛的历史上,的确有一位粉丝晒出了京大化院的录取通知书,这位粉丝开了一个长期帖,让人见证了她在化院的心路历程。

“哇!我要当顾老师的学妹了!!”

“化学学起来确实有点难。”

“为毕业论文崩溃到头秃!”

“脱粉了脱粉了,啊啊啊啊,为什么顾老师的毕业论文写得那么好,我只是渣渣中的渣渣,我不配,我恨,我嫉妒!”

“任何人,只要泡在实验室里,都是一副蓬头垢面的样子,好想当一只草履虫。”

“追星有害。”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心路历程着实叫人畏惧。

粉丝们得出结论,要想健康追星,离自己的偶像越远越好,这不仅适用于顾熠这样的卷王,也适用于其他所有娱乐圈明星。

……

《亡国之君》剧组的召唤很急,剧组给顾熠发通知的时候,顾熠还在京大整理实验数据,那边催得急,他还是硬拖了两天,把实验处理好了才出发。

“《孤独学神》剧组还是要我演?”

孙有明的电话打进来的时候,顾熠正在去《亡国之君》剧组的路上,《亡国之君》和《孤独学神》基本是同一时间找的他,那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了,顾熠没想到对方剧组到现在还没有定下角色。

“剧组那边说愿意等。”

“有什么内幕吗,孙导?”

孙有明对顾熠细细道来,《孤独学神》那边没请到顾熠,自然要找一个合适的男演员,但放眼整个娱乐圈,年轻的、能扛起票房大旗的男演员几乎没有,除此之外,电影对演技的要求更高,剧组挑来挑去还是觉得顾熠更合适。

除此之外,《孤独学神》毕竟有「学神」两个字,最近顾熠登论文的事上了热搜,他本人又是京大本硕连读,至少是符合普通人对于学霸的定义的。

换了别的男演员,别的不说,人往那儿一站,看着就没有顾熠脑袋聪明。

《孤独学神》剧组左思右想,还是想请顾熠来演这个角色。

其实《孤独学神》的剧本很不错,不然顾熠也不会在它和《亡国之君》之间做抉择,这种纯学霸题材顾熠还没有演过,沈遥也是学霸,但电影里家国情怀的元素更多一些,除此之外,《孤独学神》是校园片,和《一枚信笺》也不完全相同。

“那我……试试?”

“你看档期能不能排开,还有,别让自己太累。”孙有明道,“我年轻时候比你还拼,现在体力和精力完全跟不上了。”

顾熠笑道:“现在拼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养老。”

“你这话说出去谁信?”

和顾熠认识久了,孙有明很了解顾熠的性格,对方太过认真,他愿意做拍戏这件事,就会好好琢磨角色。

当演员这件事逐渐成为他的习惯,以后会说不拍就不拍吗?

放在别人身上孙有明不敢肯定,可放在顾熠身上,孙有明觉得,对方绝对会继续拍下去的。

不过也就是顾熠这份认真,才让《孤独学神》剧组愿意等他。

但这个角色确实适合顾熠。

当初拍《一枚信笺》的时候顾熠还没考上京大,但他整个人已经和沈遥很贴合了,到现在,沈遥依然被认为是最好的网文改编角色,顾熠和角色之间也算是互相成就。

所以孙有明很理解《孤独学神》剧组的选择。

角色有说服力是很重要的。

何况顾熠现在的票房号召力不必说,《偶像之死》这样的阵容都能拿下21亿票房,《孤独学神》剧组只要用心去拍,把剧本里的爽文元素拍好,票房超过《偶像之死》恐怕不难。

顾熠走得越远,孙有明越高兴。

……

顾熠这边刚表露出接《孤独学神》的意向,剧组上下就仿佛吃了颗定心丸一般。

仔细想想,顾熠的档期也不算难等。

对方当初是在《亡国之君》和《孤独学神》之间选了前者,但仔细想想,只要是一个正常的演员,谁对聂树生+一众老戏骨的搭配不心动?

至少顾熠没有嫌《孤独学神》阵容一般,也不觉得剧本配不上他云星奖影帝的身份。

“幸亏他只挑角色,不挑阵容和番位。”

原本《孤独学神》的第一选择就是顾熠,顾熠没接,剧组只能退而求其次,可最近京大分享会的消息在网上太火,片方那边收到了不少粉丝的推荐,几乎所有人都说顾熠来演最合适。

片方:“……”

难道他们不知道吗?

为电影找一个合适的主角并不容易,《孤独学神》剧组也有着票房上的野望。

制片人、导演和编剧为了选角的事伤透脑筋,几个人坐在一块把娱乐圈里的年轻演员盘了一遍。

什么叫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放在选角这件事上同样适用。

顾熠推了角色,他们却怎么看顾熠怎么合适,回头找了别的演员来演,不管是形象上还是演技上,只要稍微有点不如意,他们恐怕就得想当初怎么没找顾熠。

为了杜绝这种可能性,倒不如继续追顾熠。